乡愁是一生的主题——《长长的路 我们慢慢走》读后感
#军令状#02#解忧杂货店#
余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文字在,精神在。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余老是在生命里从容漫步的诗人,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旅客。已永远客住天国了。
初识余老是那首《乡愁》,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愁,牵扯着我的心。此后余老带着这份愁客住新大陆,常思旧大陆。
一路读来,这种愁充盈着文字,带动着思念之情。嗅着愁、擎着愁跟着余老走遍了南半球。也探知了新大陆的人情风土,知道了也是烙有中国印记的一部分。
书中知道了余老的发现之美、细心之美、家庭之乐、育儿之苦、忧女嫁而之愁。读书之乐、交友之快。游山玩水间的天地之美。
(一)南半球的冬天
你是旅客,短暂也是永久的,血肉之身也是形而上的。
现在在你终于不忙了,似乎可以想一想灵魂的问题,而且似乎会有答案。
《听听那冷雨》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雨季?
“惊蛰一过,春寒料峭。冷雨淋淋漓漓,撑把伞从雨中走来,烟雨蒙蒙,好像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余老祖籍福建,出生在南京,母亲原籍江苏武进人,故也自己称“江南人”。他是厦门人,到少是广义的厦门人。居在台北厦门街,有时也自慰着住厦门吧。
因此由雨推及到伞,再拉伸空间,深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春雨江南,是他少年时了。
伞用方块字写才美,英语书写不了烟雨蒙蒙下撑伞的美感。方块字只属于我们的美。会书写这些方块那我只是个远游的中国人。暂住他乡而已。那一方土地已深入骨髓,任何时候都不曾忘记。
任我们挥霍的时光,是千面无常的岁月。
《望乡的牧神》那年的秋天像一段雏形的永恒。
写于1966年,那个时候中国百废待兴,而列强们对我国虎视耽耽,想瓜分中国,不断挑起周边国家对华战争。余老从战争纷飞中走过,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因写了一个美国朋友的美好生活因战争而改变。余老隐晦的在呼吁和平。
“从越战想到韩战想到了八年抗战。我想得很多,很乱,很不连贯。”
《从岳峥峥》宇宙之大是人人所共有的。
对于大自然的赋予,应心存感恩,要珍惜资源。这篇讲的环保,为过度开发而忧愁。
大自然之美“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森林植被覆盖带来的感官享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山色满城》那三亿五千万年的巨灵醒在半空中。
畅游开普敦,最吸引余老眼球的不是海而且那后面的一列山。
这样描述的“居中而较远、顶平而延长,有如天造的石城者,是桌山;耸于其左前方、地势较近、主峰峭拔而棱骨高傲者,是魔鬼峰;升于其右前方、坡势较缓、山也较低、峰头却不失其轩昂者,是狮子头。三位一体,就这么主宰了开普敦的天也,几乎不留什么余地。”
这样的描述精彩而详细,又有方位感,虽未曾去过,但读后如下其中。
余老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山有两面一面阳一面阴。看到阴面就想到“中国人把山的北面叫作山阴,开普敦在南半球,纬度相当于徐州与西方,日照的关系却正好倒过来,等于在山之阳,有这座巨壁来蔽风留日,气候自然大不相同。”
那片古老的大地深深扎根于心中,时刻对应着。
《雨城古寺》你是旅客,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一座雨城,雨具得随身携带的城市—西班牙之圣地亚哥。这里因有雅各之墓而成为了天主教信徒朝圣之地。
《不朽,是一堆顽石》什么都不说,却说得最多。
打开这章时我还以只是讲西敏古寺因久远而阴森诡异。后来才知道“不肯高声语”只因这里有历代杰出诗人的石碑和埋葬此地。
“最老的诗魂,是六百多岁的乔叟。”斯宾塞、莎翁、弥尔顿、布雷克、拜伦、艾迪生、哈代、狄更斯、雪莱与济慈等等。
西敏寺南翼这一角,成为名诗人埋骨之地,有葬得诗人而未立其碑,或有其碑而未葬其人的。
“诗人之隅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传统而且不规则。是石彻的一部诗史吧,它实在建得不够严整。”
前古的诗人,近代的诗人。中国诗人,西方诗人交织在余老的脑海中。
《南半球的冬天》一杯酒握着,不知道该邀谁对饮。
乘飞行袋鼠“旷达士”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从空中俯瞰海洋之美、珊瑚礁之丽。来了悉尼转到了澳州的京城堪培拉。
感受着南半球的冬天,堪培拉冷静而高亢与香港是两个世界。和台湾也是两个世界。堪培拉在南半球的纬度,相当于济南之在北半球。
“中国大陆上一到冬天,太阳便垂垂倾向南方的地平,所以美宅良厦,讲究的是朝南。南半球,冬日却贴着北天冷冷寂寂无声无息地旋转,夕阳没处,竟是西北。到堪培拉的第一天,茫然站在澳洲国立大学校园的草地上,暮要中,看夕阳坠向西北的乱山丛中。那方向,不正是中国的大陆,乱山外,不正是崦嵫的神话?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无数海、无数无数的岛。”
《伊瓜苏瀑布记》瀑布的一生是一场慢性的自杀。
“伊瓜苏河也是一条国界,对岸就是阿根廷。那一边也是阿根廷的国家公园,去对岸看瀑布,有二百多条。所以看瀑布最好在巴西,探瀑布,却应该去阿根廷。”
“伊瓜苏河从大西洋岸的山区倒向内陆西流,源头海拔逾九百公尺,但汇入巴拉纳河的河口时,海拨已下到一百公尺,落差不小。地势最悬殊的一段,正在大瀑布处,整条河在宽阔而曲折的断崖边上毅然一跃,就落进六十公尺下峡谷里去了。”
惊险的瀑布之旅,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滔滔的伊瓜苏仍然在四面豪笑、长啸、吼哮,哪里把我们放在眼里。”
(二)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所谓恩情,是爱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积累而变得深厚。
生活因锁碎而美,一家人的点点滴滴,那怕散落各地,也是骨肉相连亲。
《何以解忧》悲哀因分担而减轻,喜悦因共享而加强。
曹操“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豪斯曼《惨绿少年》“要解释天道何必作弄人,一杯老酒比弥尔顿胜任”
陶潜也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酒”
酒醒之后又怎么办,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没有什么改变。
不是还有“酒入愁肠愁更愁吗”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酒醒后的空酒瓶更空虚的心情。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大声读出来,甚至纵情朗诵。而读书亦可。读诗能娱乐心灵,读书充盈着思维。
还有外文可读可翻译,也是一种解忧之法。
旅行也可以解忧,独游更好,两处有二。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的自由。第二能够深入异乡。最好不要参加旅行团,那将是更忧心的事情。
再美的旅行也有归途时。
“然则出门旅行,也不过像醉酒一样,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
“一枕如舟,解开了愁乡之缆。”
《日不落家》人生有一个半童年。
女儿长大后散落四方的情况,儿行千母担忧。
香港以前为“日不落帝国”控制,7月1日回归,而且现在,日落帝国,照艳了香港最后这一片晚霞。“日不落国”将成为历史,代之而兴的乃是“日不落家”。
余老有四个女儿,幼女季珊留法五年,后去巴黎了;长女珊珊留在美国,做了长久的纽约客,与幺妹之间隔着一整个美洲大陆,时差,又早了三个小时;次女幼珊在曼彻斯特大学专攻华兹华斯,华兹华斯乃英国浪漫诗派的主峰。三妹佩珊正在比利时研究,与幼珊见面不难。真是虎父无犬女啊!
余老两口子就天天关心世界天气,看世界新闻,成为关心世界之人。
“父母老了,念女情深,在记忆的深处,梦的焦点,在见不得光的潜意识底层,女儿的神情笑貌仍似往昔,永远珍藏在娇憨的稚岁,童真的幼龄.......”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童年,是人生的神话时代,将信将疑,一半靠父母的零星口述,很难考古。错过了自己的童年,还是第二次机会,那便是自己子女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追问自己的童年之事的过程,也乐于陪伴孩子度过童年时光,长大以后好被追问。
“而现在,一窝小白鼠全散在四方,六口齐张,美肴争人,妙语争出,这样的盛宴久已不再,剩下二老,只能在清冷的晚餐后,向国外的气象报告去揣摩四地的冷暖。”
散落在四方的儿女常回家看看吧!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
少不更事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对着外国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
年少时对切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
在乡下时对火车的神往,那是可以送你去远方的工具。
对于火车的记忆是十岁,抗战二年随母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坐火车北上昆明,对第一乘火车记忆十分美好。入川之后,只能听到铁轨在山外喊我,抗战胜利还都,进了金陵大学,才有京沪路上疾驶的快意。大一时随母回故乡武进,铁轨无尽,伸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晴,轻轻地抚着麦浪。
可是半年后再坐京沪路的班车东去,却不再中途下车,而直达上海。
那是最哀伤的火车之路了。从此记忆如轨道一样,思念着那远方的故乡。“天府之国,武进,江南水乡”。
台湾的火车,美国的火车,英国的火车。还有香港的广九铁路。都承载着先生远游的记忆。
《我的四个假想敌》女儿是父亲的“情人”
想必每个有女儿的父亲都是有余先生这种心情吧!自己视若珍宝的“小情人”眨眼间亭亭玉立了,有多少眼睛在窥探呢!时时戒备,但女生向外,内外勾结,防不胜防啊!
“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不错。不过彼一时,此一时也。”
好个风趣幽默的父亲,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忧伤啊!手中之宝不舍啊不舍。
这时我也明白了、理解了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了。
《天方飞毯,原来是地图》地图是地球的画像。
“男孩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的神往是悠长的神往。”
山国的外面是战争,战争的外面呢又是什么?广阔而多彩的世界等在外面,该值得去阅历。四川没有电视、电影,收音机也不普及。对外面世界心里的两扇窗口,只剩下英语课和外国地理。英语读累了,便对着亚光舆地社出版的世界地图,放纵少年悠长的神往。
从那以后就迷上了各种地图,利用地图走了很多国家,游走了很多地方。
收集两百多幅单张與图和十多本中外地图册。《最新国际地图册》是镇库之宝。
所谓世界地图,其实就是地球的画像。
“历史要解释清楚,全靠地理”
“地理要解释清楚,得看地图”
“地图乃世界之脸谱,迄今仍由西方人在绘图,虽然绘得相当精美,可惜欧美澳才是正面,亚非只算侧影。”
一方地图带着梦想、带着向外探知的欲望,也是远游而不得归时的一种寄托,所思所想之处就在那方寸之地。
《九九重九,究竟多久?》一个真有天才,就得省着用。
这是关于有人要余老写自传的事情。
余老觉得过日子已经够忙的了,更何况还要写文章,翻译,哪里还有余力坐定下来,把自己的过往一一回忆起来。
罗杰斯说“要令人家破国亡,什么都比不上出版回忆录更厉害。”
“我国久有三不杇之说:不过立德、立功的人或许要藉自传或他传以传,立言的人已经可传了,又何必自传呢?其实一生事迹不美满的居多,何必画蛇添足,一一去重数呢?又没有人勉强你写,何苦‘不打自招’。
是啊余老已经立言了又何必自传或他传呢?
余老是重九那天生的,母亲在重九前一天登山,次日生下他,母亲登的是南京栖霞山。重九必登高,这风俗已经行之近两千年。
也是逃不开的乡愁
《地图》既然娶到了这个岛屿为妻,就该把蜜月过长。
“八千里路云和月,地图曾伴他”
“五万里路的云和月,朔风和茫茫的白雾和雪,毎一寸都曾与那些旧地图分担。”
地图曾经在他单身是他太太,一路相伴相随。
旧大陆地图,重庆到南京,南京而上海而厦门而香港而终于到了那个岛屿。一张破地图,一个破国家,自嘲地。自己想。
用自己的记忆画着中国地图,原来早就熟记于心了。
“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
“中国啊中国,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满脸的耻辱就是我的耻辱。”
走进地图,便不再是地图,而是山岳与河流,原野与城市。走出那河山,便仅仅留下了一张地图。
(三)寂寞,是最耐听的音乐
人生一世,贪嗔兼痴,自有千般因缘,种种难舍。
雪泥鸿爪,谁能留得住,记得清呢?
《牛蛙记》寂寞,是最耐听的音乐。
当享受寂寞时,一种单调而无美感的声音硬闯进来,扰乱着这份宁静。
惊蛰以来,几场天轰地动的大雷雨当顶砸下。雨下听新蛙,阡陌呼应着阡陌,好像四野的水田,一夜之间蠢蠢都活了过来。
这是一种比寂寞更蛮荒的寂寞。
群蛙噪夜,可以当作一串串彼此引燺爆的地雷,不、水雷,当然没有天雷那么响亮,只能算天雷过后,满地隐隐的回声罢了。
从小对蛙鸣就有好感,这好感之中,不但含有乡土的亲切感,还隐藏着自然的神秘感,于是一端近乎水草,另一端却通于玄想和禅境了。
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乡土的歌手,寂寥中的寂寞。
当享受寂寞时,一种单调而无美感的声音硬闯进来,扰乱着这份宁静。这就蛙中之牛,“牛蛙”声音深沉而迟缓如低哞。又名喧蛙。
它的声音如“在你的耳神经上像一把包了皮的钝锯子拉来拉去,真是不留伤痕的暗刑。”
余老身受其害,想尽办法驱赶,然后过不了多久又复来,又驱赶。
“寂寞,是最耐心等候听的音乐。它是听觉的休战状态,轻柔的静谧俯下身来,抚慰受伤的耳朵。”
不过如果做到“心无无它,自然就无它;你不在意,心也不意。”
《花鸟》美也是有代价的。
花装点了阳台,但也要付出辛劳;鸟带来了乐趣,但要伺弄。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载”
花神的孩子,名号不同,容颜各异,但迎风招展的神态都是动人的。
鸟有鸟趣,余老家的小鹦鹉不怕生、不怕人,顽皮可爱,还会饶舌学语。读到这里我也起身看着我家的两只鸟,问道“你们也会如此有趣吗?是否要剪了舌头才学语呢?”。想想也算了吧!何必去残害如此有趣的生灵呢?
鸟是极容易养的,二天换一次清水,一把小米够它们吃几天。天天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宛如森林中呢。
《沙田山居》山什么也不说,只是鸟雀争噪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已有十八个月了。
每天在这山海之间游走。“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去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要高些。”
探山谷,追晚霞,看潮起潮落,潮声风声振天撼地,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
山清风拂,又向往着人为的骚音,终究不是凡夫俗子。
“那广九铁路的客车,一天四十多班,在山与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
《尺素寸心》写信是对人的周到,写日记是对自己的周到。
英国诗人奥登曾说,他常常搁下重要的信件不回,躲在家里看他的侦探小说。
王尔德有一次对韩黎说:“我认得不少人,满怀光明的远景来伦敦,但是几个月后就整个崩溃了,因为他们有回信的习惯。”
回信,固然可畏,不回信,也绝非什么乐事。
余老清醒时刻是怀着十分真诚的心要回信的,可是可是又搁下了。
想到余老为来信而回信而惶恐不安时,笑了,立言著书者也会为回信苦恼,像个赖着不肯交作业的孩子。
胡适先生是有求必应,有信必复,。还记他有名的日记
“梁实秋先生名满天下,尺牍相接,因缘自广,但是廿多年来,写信给他,没有一次不是很快就接到回信,而笔下总是那么诙谐,书法又是那么清雅,比起当面的谈笑风生,又别有一番境界。”
手捧一封来信,词语之间解读着彼此心思,想像着执笔书写的模样,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现在通信发达,又有几人会写信,写日记呢?现在的人越来越不会写那方块字。字如其人的时代好像久远了。
《催魂铃》旧时光里,一切都那么地久天长。
“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高调,那频率,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迭连声的催促,凡有耳朵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
电话是方便,约会一个电话搞定,从前一约要等好几天,信件慢慢走,等信人翘首以盼,那是把祈盼,欢喜放大的过程。
有了电话后余老成了五位女生的接线员,尤其是找女儿们的男生,让余老特讨厌这个闯入他领域的方便物。这在约会电话一通搞定,见面方便就没必要写情书了,中间不用绿衣人,而是一根线就完成了。
电话是现在的必备工具,没有它就如被世界抛弃了一样。但余老诙谐的讲述被扰之苦,但也有之便。但扰多于便。
《娓娓与喋喋》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
“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有人说话如嘶蝉,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脑运动而已。说话,有时只是掀唇摇舌,有时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却也是一种艺术。”
“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一个健谈,一个善听。其实就是实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社交。
无所为的闲谈、雅谈、清谈、忘机之谈是难得一有的。自己跟自己谈话也是一种娓娓与喋喋。
《假如我有九条命》从从容容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
一条命应付现实生活;一条命陪伴父母;一条命照顾妻子儿女;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来认真教书(其实就是工作)一条命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最后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落,人来人往,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迫迫。
谁都会希望有这九条命吧。
《朋友四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
朋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五个知己好友,谈天说地,道心事求安慰,相互理解支持,快哉快哉。朋友也是分几种类型,看看余老如何说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可遇不可求。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一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
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
你又属于哪种类型呢?
《借钱的境界》一提钱,没有几个人不胆战心惊的。
“一提起借钱,没有几个人不胆战心惊。有限的几张钞票,好端端地隐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把它带走,真教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相信每个人对借钱之事都有很大的感触和感受。我常有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的,虽然都是万、八千元,但也是自己省下来备一时之需的啊!可是借钱之人借时信誓旦旦,借后闭口不言还。真真是闹心。
《幽默的境界》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
“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正如幽默是浪漫的致命伤。”
幽默,可以说是一个敏感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生趣洋溢时的自然流露。
一个拥有幽默的人,一定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四)何时你才能面对自己
发现自己的内心,需要性格的力量。
唯勇敢者单独面对自己,
唯智者才能与自己为伴。
《高速的联想》人进一步,神便退一步,从此,人更自由了。
《秦琼卖马》车性即人性。
古代的马现代的车,马反映了骑着的个性,汽车多少也是如此。
《你的耳朵特别名贵》要闭起耳朵,远不如闭起眼睛那么容易。
噪音之苦“光,像棋中之车,只能直走;声,却像棋中之炮,可以飞越障碍而来。”
自然之声如天籁,人造噪声如按钮战争。
《开你的大头会》观人若能入妙,更饶奇趣。
无聊的大会不得不参加。其实无聊中也有乐趣可寻,观人之形态而乐呗。
《没有邻居的都市》何时你才能面对自己?
从香港回台湾不肯住台北,而定居高雄。只因台北已发展到没有邻居的都市了。不是旧时台北了。
新旧台北之比较,现在的台北发达、现代但没有人情味。旧时的台北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到处是花香,生活接地气,四街邻居亲如一家。
(五)唯清醒可以保持自由
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住脚跟,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
所以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
《山盟》太阳抚摸的,有一天他要走用脚踵去膜拜。
这是个旧约,与旧大陆山之约。在无法践约时携一家登阿里山,山与山的呼唤,呼唤着昆仑山,黄河也在回应。
心愿是希望带着四女踩那旧大陆博大的后土。
《猛虎与蔷薇》完整的人生应该拥有两种至高境界。
人性的两面性, 雄伟和秀美、外向和内向、阳刚和阴柔。有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逍遥游》唯清醒可以保持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是思想的放飞,飞过了海峡、高山,飞到心所向往的地方。飞过历史,经历着旧大陆的各种苦难。
颠沛流离在战争中,多少辛苦,多少苦楚。远离故土,远离家乡,像个无根之人。
《黑灵魂》月光下,我窥见我们窥不见的一切。
拜谒爱伦·坡的故居不得又去寻其墓,见到其黑灵带他游长安,来一场中西诗人汇合。
余先生总有能中西联合来解说,想古博今。
《登楼赋》街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你却看不清一张脸。
新时代的纽约,热热闹闹,楼越来越高,进入纽约有一种向电脑挑战的感觉。
站在高楼上向下看,能看一张脸吗?不能,但能看见太阳。
“太阳降下去的方向,便是中国。诺,就在那边,在纽泽宏西州的那边还要那边。”
《钞票与文化》若说诗中有钱,钱中又价何曾有诗?
介绍各国“阿堵物”上的人物画像。从中可以看出各国崇尚的是什么。
“若说诗中无钱,钱中又何曾有诗。”
各国各时的钱币上人物都带着政治色彩。
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
钞票上岂但有诗,还有艺术、有常识、有历史,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学习,甚至破解的外文。下次不管拿到哪国钞票都先研究研究再去花掉。
“倦游的海客,一颗心惦着三处的家:一处是新客,寄在多风的半岛;一处是旧巢,偎在多雨的岛城,多雨而多情;而真正的一处那无所不载的后土,倒显得生疏了,纵乡心是铁砧也经不起三十载的捶打捶打,怕早己忘了他吧,虽然他不能忘记。”
“这世界,来时她送我两件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走时,这两件都要还她,一件,已被我用坏,连她自己也认不出来,另一件我愈用愈好,还她时比领来时更活更新。纵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许会被宽恕,欣然被认作她的孩子。”
附:1.5分
2.值得再读
3.作者:余光中
4.收获着生活点滴,穿成一串记忆的项链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