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是我跑步的第一天。
为什么突然开始跑步呢?
不是减肥,不是塑形,是睡不着。
大概三个月前,我开始入睡困难,头发大把掉,越掉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
试过练瑜伽调节,教练说我柔韧性可以,但明显没力,该多练练有氧运动。
也没什么犹豫的,那就跑吧。
跑步这件事,我可以弱到什么程度?
第一天,刚起跑2分钟,就跑不动了,没有任何夸张,我掐着表,就是2分钟;
左侧阑尾明显有岔气的感觉,呼吸也不顺畅,疯狂出汗,疯狂喘;
停下来,没敢再跑了,那天就慢悠悠的走了5公里。
第二天、第三天, 依旧在克服“岔气”问题,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跑步最大的门槛,不是四肢力量,而是呼吸。
第四天,身体好像适应了“跑”这个动作,“岔气”的不适感明显减轻,我能够连续跑上5分钟了!
第六天,在充分热身的前提下,我连续跑满了10分钟。
仅一周,身体的变化已非常明显:
大腿肌肉明显紧实(照镜子可见的那种);
瑜伽课上,以往很吃力的动作,现在轻松完成;
皮肤黑头明显少了(没有更换任何护肤品的前提);
睡眠超级好!(每天连走带跑6-8公里,到家时累到只想睡觉)
紧接着生理期到了,休息4天后,重新跑步的那天,在拉伸充分的情况下,我竟连续跑满了20分钟,共计3.7公里!
那是我跑步以来,最最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之后,每次跑步就维持在3公里这个强度,坚持一周后,身体明显适应,又开始有些跃跃欲试。
8月11日那天,也就是坚持跑步大概20天左右,热身很充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果然跑进了5公里!
二十天的时间里,从只能跑个2分钟的菜鸡,到跑满5公里,不但身体变化明显,更有趣的是,我好像在跑步这件事里,发现了关于“自律”的小秘密:
就是,“别高估自己”。
1、设置最低的目标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很奇怪,总是在设置目标时有种蜜汁自信,奔着最理想最完美的指标冲,从不考虑自己平常啥德行(拖延、发呆、走神、懒惰……怎么扭头就忘了自个儿的真实面孔??);也从不评估,自己曾经完成过目标强度嘛(平常没完成过的,凭什么这次就能?)
所以跑步这事儿,给我上了一课:
认清自己,设最低的目标,越低越没压力,越没压力越容易实现。
像我,刚开始只能跑2分钟,那就甭定什么“每天跑1公里”的目标,我当初就告诉自己,坚持这个“2分钟”就好,不用加强度,只要每天跑就行。
果然,“跑2分钟”顺利达标后,信心大增,陆续跑进5分钟、20分钟、30分钟…
每个阶段的进阶,都不是来自“目标设定”,而是“身体状态”,身体觉得“跑2分钟”得心应手了,那就试一试“5分钟”,达成了更好,达不成了也没压力。
没压力,是达成目标最重要的前提。(很多拖延问题,本质原因就是目标庞大、未知,带来恐惧,导致迟迟无法开始行动)
2、每次只设置一项“自律任务”
如果开始“每天跑步”,就别同时设置“每天早睡”、“每天读书1h”、“每天不喝奶茶”之类的打卡任务,还是那句话:
“别高估自己”。
所有跟“自律”有关的事,对抗懒惰、对抗贪吃、对抗贪玩儿…本质都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大家都是凡人,同时坚持这么多违背天性的事,很容易崩溃的好嘛,所以现实点,每次只设置一项“自律任务”,养成习惯后,再开启下一项。
走的再慢,也好过因为压力太大,自暴自弃,一事无成。
3、别急着兑换“奖品”
“付出就会有回报!” 话倒是没错,但挺多事情,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收获”有点像农民工工资,总被拖欠,你的“前一百分耕耘”可能都是零回报,直到“付出第一千分耕耘”时,命运才微微一笑,甩回给你“成千上万分报酬”,关键看你熬不熬得住。
坚持一件事,最难的阶段就是「看不到进展,想放弃」。跑步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
网文圈就有一个说法叫“百万成神”,说是如果你想做一个网文大神,那你先写一百万字,写完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大家之所以是“凡人”,就是因为从几万字写到几十万字那个过程,太“邪门”了,竟然付出那么久,一丁点儿回报或变化都没有!于是吭哧吭哧写的人多,熬不住放弃的人更多。
而不急着“拆礼物”的那个小孩儿,最终就成为了“大神”。
当然,谁不想“拆礼物”呐,节食了,想马上看到体重下降;读书了,想立马认知迭代;甚至刷个剧,都盼着获得人生启迪,但目的性变强,就是更容易焦虑,越焦虑,放弃越早。
所以,目标设好后,就别总惦记“今日份奖品是否到账”了,只管吭哧吭哧做吧,耐住寂寞,不急着兑换“奖品”,坚持到终点,“大礼包”一定分毫不差!
总结一下:
1、跑步真的可以让人变好看,身材好看,自信好看;
2、自律没那么难,每次只选一项“打卡任务”、难度设置最低的、过程不在意“立即收获”。
只要别把自己搞焦虑,“自律”就可以实现,多“惯着”点自己,没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