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往事就像手中的细沙,不管你是否紧握,它都会一点点从手中滑落。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每月从百里地外的省会城市,骑自行车三个多小时回老家一次,探望妻儿老小一家七口。在我们五个兄弟姊妹中,我是最小的女儿。每次见到父亲,我都怯生生地站得老远。
姐姐哥哥们,对父亲也是心生敬畏。一旦谁有错误的行为,被父亲训斥,只有哭得份,从不敢反驳。每次母亲做好饭菜,都是让孩子们去喊父亲先坐下来,父亲动筷子吃饭,孩子们才陆续开始吃饭。
在我十一岁的时候,三个姐姐都已经陆续结婚成家了,哥哥也通过考学,从乡村走进了城市。父亲按照工龄资格,厂里给了可以携带家属进城的指标。很幸运的我,跟着母亲搬迁来到省城读书。
这样,我也成了与父亲接触时间最久的孩子。对于父亲的了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父亲十五岁就从家乡走出来,到城市参加工作了。虽然,当时算是东家的店铺。后来,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才算真正当起了工人阶级。
一走进父亲的单身宿舍,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父亲床铺旁的墙上,挂着几乎满墙的奖状。什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先进个人等。父亲的形象瞬间在我心里高大了起来。
我们一家三口在市郊租了一间大概有二十多平米的房间,跟房东一家,楼上楼下地住着。本以为家人团聚了、夫妻团圆了,一切应该往美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岁月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人为善的父亲
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场景让人刻骨铭心。
一天,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房东大妈就告诉我:“你妈妈让你父亲单位的人给接走了,说是你父亲住院了。这两天,你就跟着我吃饭吧,你妈妈托我先照顾你几天”。我很疑惑,父亲平日里身体还是挺健康的啊,怎么会住院呢?
第三天,二姐从工作地来省城了,让我跟她一起去医院探望父亲。我跟二姐一起到医院病房,推开病房的那一霎那,我惊呆了。看见母亲坐在一张病床前,床上躺着一个浑身裹着白色纱布的病人,这是?我吓得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母亲看见我俩进来,就说:别怕,你父亲受了伤,这段时间在医院治疗。让你二姐来跟你一起住,跟你做伴儿一段时间。
父亲很费劲地抬了抬右手,示意母亲先让我们回家吧。此后一段时间,我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出院。
记得大约很长一段时间后,父亲出院回家了。医生叮嘱,还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真是需要休养,我看父亲身上很多地方都有伤痕,脸上、耳朵上、胳膊上、腿还一瘸一拐的……
在家这段时间,我很好奇的是,有一个父亲的同事老是隔三岔五来家里看望父亲,而且,好像还有一些事情需要跟爸爸商议。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向母亲探寻整个事件的原委。母亲还是忍不住跟我诉说了一切。
父亲的单位是粮油制品厂,因为父亲是技术能手,车间的机器一旦出现故障,都是让父亲来修理。事故前,爸爸正在修理车间的机器,周叔上班来到车间,俩人还相互打招呼说了话,爸爸叮嘱周叔,先不要开机器,一会儿修好再开。
周叔也答应了,谁知他换好工作服,脑子就开小差了,一伸手,拉下了电闸…… 可想而知,爸爸还在机器里修理,瞬间血肉横飞,父亲就这样出事了。
经过医院鉴定:父亲左耳朵只连着一厘米大小;左上臂(三角肌部分)肌肉被机器切除;肋骨打折了三根;左小腿骨折,肌肉组织受伤。这起事故,被父亲单位所属系统通报,定为重大伤残事故。
经常来家看望父亲的人,就是周叔。因为事故的原因,单位要开除周叔。可是,中年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周叔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周叔求父亲给他说好话,写材料证明周叔也是无心之举,希望单位能保留他的职业。
父亲,人本善良,与周叔一直是同事,相信周叔也是一时疏忽。虽然,事故使自己终身残疾,但是,也可体谅周叔的生活处境。
于是,亲自给周叔写了证明信,请单位领导考虑保留周叔的职业。经单位领导商议,让周叔做了深刻检讨,在职工大会上也做了通报批评。却也保住了周叔的职业,继续在厂里工作。
父亲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举动,在父亲的单位,传为了一时的佳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勤俭一生的父亲
父亲的童年是苦涩的。父亲在家是老大,很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一个月三十元工资,自己只留五元,其余都寄给爷爷奶奶,抚养其他兄弟姊妹。
工作后,在单位也是有了名的“老抠”,吃饭只吃饼子、或面条,一句话:顶饿管饱就行。同事们喝酒、玩牌等,这些行为,父亲从不参与。
成家后,鸡、鸭、鱼、肉也是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才能见到。问起父亲,他便说:蔬菜营养健康,多吃无害,勤俭持家是优良传统。
一辆二八加重“飞鸽”的自行车,是父亲终生拥有的私人财产。这辆自行车可是给父亲立下过“汗马功劳”,历经风风雨雨三十多年,每月回老家探亲,城乡来回一次5-6个小时,骑行行路、托运东西全靠它。
父亲自己的衣服也是一件工作服补了又补,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中山装,还是跟母亲结婚时穿的,一直在柜底藏着,一辈子没有穿过几次。
父亲还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宝贝”,五年的钉子、十年的锤子、还有多年的一些不知名的各种螺丝螺帽……
家里桌椅板凳啥东西的,一旦出现了问题,经过叮叮当~叮叮当~的处理,又可以旧物利用啦!母亲的一句话:咱们家想用个新物件真难。
记得,我小时候的 “书桌”,其实是母亲的一个陈旧衣物箱。因为年久风干,箱面已有很多坑坑洼洼,我在写字有时候,经常抱怨由于不平整出现字迹歪歪扭扭。母亲就与父亲商量,是不是给我买一个小书桌,父亲闷头不吭声。
这一天,回家又听见家里响起来叮当的声音,进门一看,父亲不知道从哪找来一块板子,正在给我的“书桌”换桌面。两三天后,一个“新书桌”展现在我眼前,我再也找不出写字歪扭的理由了。
严苛子女的父亲
父亲对子女的要求可谓严苛,给我和哥哥约法三章:男孩子不允许留小胡子、穿喇叭裤;女孩子上学期间不允许穿裙子、烫发;上学、工作均不允许迟到、早退。
其实,这些还都是表面的严苛,父亲骨子里是“大家长”作风比较严重的。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们是不允许上桌跟客人一起吃饭的,只能等客人走了或者在其他隐蔽的地方吃东西;家里任何人说话,不允许带“脏字”,有理说理,不能无理还口出“污语”;家里任何人,不庆祝生日,包括父亲母亲。父亲认为,过生日是给孩子们添麻烦,大吃大喝也是浪费的体现。如果对父母孝敬,应该在日常,不是在生日当天。孩子的生日更是母亲的苦日,对母亲孝顺就是啦!
以至于“不过生日”的家训,遗传至今,我们五个子女的家庭中,也没有庆祝生日的习惯。
其实,父亲一直提倡的就是勤俭持家。以至于处处对子女们要求严苛。
生活多磨难,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一路历经坎坷度过,母亲一生没有工作,生育抚养五个孩子,身体很早就出现病痛。父亲节俭持家,一是老伴看病吃药需要花钱,儿女们成长需要花钱,家中孝敬爷爷奶奶,也需要钱财支持;于是,节俭习惯已融入生活的细枝末节,看不得有一点铺张浪费。
那年,我结婚成家,回家看望父亲。就想,不能空手回去吧,就买了一只烧鸡,想给父亲换个口味。可是,父亲见到我领着一只烧鸡,忽然就变了脸色。碍于新姑爷上门,没好意思发火。但还是,严肃的数落我,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自己成家了,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在生活上要节俭。
自此,我再去看望父亲,只买水果蔬菜等食品,不敢再妄动“肉食”,亲手给父亲炒几个菜,父亲倒是很开心接受了。
怀念父亲
父亲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与人为善、朴实无华的一生;他的一生没有丰功伟绩,没有举世壮举。他只是一个恪尽职守、普普通通的老工人。但对于我们这个七口之家,父亲是一家之栋梁,一家之支柱。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举足轻重的。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父亲虽然已经与我们与世相隔,但留给我们子女的正直做人、善待他人、勤劳俭朴的人格力量,将使我们铭记于心,是子孙思想的指南,行动的标杆。愿父亲在天堂一切安好!顺遂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