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佛法的基础。
佛门孝经,大乘根基——《地藏菩萨本愿经》。
1.父母深恩,何能偿清
父母,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的人,给了我们最宝贵难得的“人身”。
母亲怀胎十月,犹如患一场大病,经历怎样的苦难与辛酸,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间。
孩子生下,父母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照顾、无微不至地呵护。
孩子尿床,父母宁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也要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孩子感冒发烧,父母就打心里心疼,恨不得病痛都到自己身上来,只盼着孩子能够康复。
孩子成长,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牵动着父母敏感的心弦。孩子高兴,父母比谁都开心;孩子烦恼,父母比谁都焦急;孩子一旦外出,更是思念不能心安。
孩子成人,父母却还是放心不下。无时不刻地牵挂,怕儿冷、怕儿热,宁愿把所有的苦痛焦虑担荷在自己的身上,而生怕自己的心头肉在外受苦受累。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辈子,唯有父母一直掏心掏肺、毫无保留地对我们,唯有父母一直不求回报、倾尽所有地对我们好,是父母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真正的无私。
这份无私的父母恩,真的是我们无论如何也还不清的大恩。
2.世间孝与出世间孝
如何孝养父母?
第一养父母之身:用衣食钱财好好供养父母,有好吃的好用的,首先要想到父母,对于父母的物质生活、健康状况要照顾到。
第二养父母之心:对父母要毕恭毕敬、和颜悦色,有耐心,多一些陪伴。给父母带去心安,不要让父母担心着急。
第三养父母之志: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懂得父母的期望,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让父母欣慰、自豪。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以上三点,都能够好好地孝敬父母。
======
做好以上三点,算是尽到了世间的孝。
然而,当父母面临老去的不安,当父母经受病痛的折磨,当父母面对死亡的恐惧,这些“生老病死”却终究是我们儿女无法代替的,让人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面对。
这些,唯有一个方法能够解决——出世间孝。
养父母之智:增长父母慧命,让父母明了宇宙人生、生死轮回的真相,发心脱离轮回。
======
蕅益大师(净宗第九祖,是印光大师最称赞的一位祖师)不仅是佛门大德,更是一位大孝子。他曾在佛前许愿立誓——愿减少自己的寿命和功名,以求母亲的长寿。除了立誓,他还至诚恳切地劝母亲念佛,希望母亲能够了断生死,永脱轮回。
《蕅益大师寄母书》:“……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静夜深思,真可怖畏……身命无常……遂於佛前立深誓,唯愿减我算,薄我功名,必冀母臻上寿……青云得志,难敌生死……努力念佛,求出轮回……”
======
记住,真正的大孝——引导父母信佛学佛,让父母能够了断生死、脱离轮回。
3.孝,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佛法的基础
孝,这个字非常非常不简单。
儒家有“百善孝为先”,《孝经》开篇第一章就讲“夫孝,德之本也”。
道家以“孝为人间第一事”,“孝亲乃天地第一德”。
佛家则把孝阐述、赞叹到了极致,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离开孝道,没有一法可得,孝亲是大根大本。
《佛说未生冤经》:“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
《心地观经》:“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大集经》:“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父母即是天地,父母即是诸佛。
佛门第一大孝之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报答母恩,到忉利天为母说法,讲述地藏王菩萨往劫救度母亲发弘誓愿的事迹。
“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报答一切父母恩,就是因圆满了大孝而成佛。
佛法自始至终,就是说一“孝”字。
4.谈一谈“佛无妄语”
在谈地藏王菩萨与《地藏经》之前,有必要先谈下“信”的问题,因为这个非常重要。
佛教中的“根性”不是谈天资聪慧什么的,就是谈的“信根”。
佛法非信不能入。
信为道元功德母。
信,非常非常关键。
一定一定要深信、坚信、净信一条——佛无妄语。
昌臻法师(1917-2009,曾任教于成都文殊院,乐至报国寺前住持,很亲切的一个老人家):“佛,绝没得假话。大家想一想嘛,一般社会上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都不说假话。你说佛那种境界,王位都不要,他会说假话吗?”
比如说孔子、老子,这种圣人肯定不会讲假话嘛。这位印度王子,荣华富贵不要,王位不要,放下一切,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财色名利都不要,还会贪求什么吗?也没任何必要来骗人嘛。
其实他发自内心地劝化众人、讲经说法,真正目的只有一个——愿众生离苦得乐。
(大家不要把佛菩萨神化,佛菩萨也曾是普通人,他们与我们唯一的不同就是“觉”与“迷”,觉悟的人即是佛。也不要把佛教当作一门高深玄妙的宗教,佛教不难,就是一门教育,教导我们破迷开悟。)
这位印度王子苦修六年,寻求了脱之道,最终在菩提树下深入禅定,破尽无明,看清了宇宙人生的本质,觉悟成佛——释迦牟尼佛。
佛不是神,佛只是觉者,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将他所了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相告诉众人,希望众生都能够觉醒,都能够离苦得乐。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经,就是当时阿难尊者记下的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内容,相当于“会议记录”。
======
李连杰:“我就发现2500年前有一位王子,他具备了我们人类心目中最理想的状况……他还是痛苦……原来生老病死他解决不了……他苦行六年,找到了一个真正快乐的方法……在2000多年的人类历史上,影响了很多的人,这些人里有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不会所有人都是迷信者,他们一定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
后面要进入正题,讲佛门第一孝经,在前面这里啰嗦了几句,只是想告诉大家:
不要把佛经当成神话故事看,坚信一条——佛无妄语。
5.《地藏经》,非常重要
《地藏经》讲孝,是佛门第一孝经。
而孝道,是所有佛法的基础,是大根大本。
所以《地藏经》是修学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
======
净空法师,往年在每一个新的道场建立,第一部经一定是讲《地藏经》,“……修学大乘的基础……说一切经都没有说《地藏经》重要……无量的法门都建筑在这一个基础上……它是大乘当中最重要的经论……”
梦参老和尚(现102岁)不遗余力弘扬《地藏经》,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圆满讲解“地藏三经”(《地藏经》《占察经》《地藏十轮经》)的法师,且苦口婆心地讲过很多遍,这位百岁老人每早起来便先诵一部《地藏经》作为日课。
======
历代祖师大德皆非常崇信、重视《地藏经》,竭力弘扬。
莲池大师(净宗第八祖,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说此经是“救末法之凶年,是经岂可少耶”,专门撰《地藏经》序,劝赞流通。
蕅益大师(净宗第九祖,前面提过的大孝子)一生奉事地藏王菩萨,赞叹弘扬。正是《地藏经》把他引入佛门,“得闻本愿尊经,知出世大孝,乃转邪见而生正信”。蕅益大师居九华山甚久,自称“地藏之孤臣”。(蕅益大师还专门作了<占察忏>。)
印光大师(净宗十三祖,近代佛门泰斗级人物,“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创立弘化社,留下的《印光法师文钞》被誉为“小藏经”)尤尽力弘传流布《地藏经》,刊印数万册,普劝至心读诵 ,“经之利益,莫能宣说”。
弘一法师(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不仅是佛门宗师,还精通诗词书画,“长亭外,古道边……”就是他在俗时作的)最为推崇地藏王菩萨,恳切弘扬地藏法门,“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他在听讲《地藏经》第十三品时,情不自禁放声大哭,因被佛菩萨的大悲心感动,至情流露。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俗姓白,人称“白孝子”,创立万佛圣城,将佛教传入西方的先驱之一)看的第一部佛经就是《地藏经》,开始学佛的时候,天天跪着读诵《地藏经》。“《地藏经》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应该尽心竭力去讲解、书写、印刷、流通。”
======
《地藏经》是基础,然而很多人轻视基础,觉得《地藏经》很简单。
千万千万不要小看《地藏经》。
《地藏经》是讲“事”,文浅易懂,但是,这些简单的事相中蕴含着非常深的佛理。
现流通的《地藏经》前面常印有<觉林菩萨偈>,这个偈子是《华严经》最核心的见地,为什么要把这个偈子印在《地藏经》的开头?
明海法师:“《地藏经》大家不要小看,它讲了很多事相,但是这些事相里面所透露出来的境界、透露出来的见地,与《华严经》无二无别。”
蕅益大师:“诵《地藏》直同《华严》。”
而且,此经是讲在法华之后、涅槃经之前,依古德判教,判在法华时(佛讲经的五个时期之一),是大乘当中之大乘,包含了如来所证的全部,圆满至极。
6.地藏王菩萨,诸佛之师
《地藏经》第一品:“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单是这一句,就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地藏经》,十方无量诸佛通通来,一个不少!
从来没有哪部经典能够有这个现象。
讲《华严经》《法华经》,出席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已。
讲《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只得十方诸佛赞叹,没有出席。
唯独这部《地藏经》,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通通来集!
您可知道地藏王菩萨的慈悲与威德,您可知道此经的殊胜与重要。
======
释迦牟尼佛告文殊菩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连文殊菩萨用神力都数不尽的这些诸佛菩萨,皆是地藏王菩萨久远劫来,已经度化、正在度化、将来度化的。
所有这些诸佛如来,全都是地藏王菩萨培养出来的。
您可知晓,这位老人家是何许人也?
他是诸佛之师!
7.地藏王菩萨,最孝顺的一位菩萨
《地藏经》第一品讲,久远劫前一世,地藏王菩萨做婆罗门女,她的母亲因经常谤毁三宝(谤佛谤法谤僧会造很重的业,因为这是断人善缘、慧命),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苦。
婆罗门女昼夜忆恋,为知母生处,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全部用来供养先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被其诚孝所感,遂指点她知母生界的方法。
婆罗门女于以念佛力,来到地狱。无毒鬼王告之:她的母亲因为她布施供佛的大孝行,三日前已脱罪生天(天为六道之一,六道即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因她的至诚孝心和竭尽布施功德,不但其母得脱地狱,无间地狱中的所有罪苦众生,当天俱得解脱。
婆罗门女“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
注意,这里有两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1、婆罗门女只是救度母亲,为什么无间地狱的罪苦众生俱得解脱?
2、婆罗门女为什么会由一念至孝,而发出救度一切众生的弘愿?
答1:因为地狱里面的罪苦众生,都曾是她母亲。这有点难以理解和接受。
照常理,那些罪苦众生与她有缘甚至是她过去世父母,这种可能性极低。但是,无量劫的六道轮回,流转了数不尽的次数(轮回很苦),而她每一生都有父母,当一个小概率事件被无数次地重复,则概率无限趋近于1,转变成必然事件。
所以,婆罗门女救度母亲,无间地狱中的罪苦众生,无一不曾做过她的母亲,俱得解脱。
《楞伽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
《梵网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答2:有了上面的铺垫,这个回答就很容易了。因为婆罗门女“悟此事已”,她也了悟到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所以不只救度此生母亲报今生恩,她还要孝顺过去无数世的父母,报过去世所有父母的恩,于是发弘誓愿——度一切众生。
度众生,即是度父母。
度父母,即是度众生。
所以前面讲过,孝,这个字非常非常不简单,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
孝,行至大圆满,即成佛。
(关于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不成佛,后面谈。)
======
《地藏经》第四品讲,久远劫前一世,地藏王菩萨做光目女。她的母亲因为“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计其命数,千万复倍”而堕在地狱受极大苦。
(《大智度论》:“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楞严经》:“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啖……”
“肉”这个字的写法,就是“人吃人”。)
这一世的光目女并未亲历地狱,也未曾了悟到那些因果道理。
只是,当她得知母亲在地狱受非常大的苦,以及下一世的短命报时,这个孝子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何忍自己最亲的人承受这样的折磨。
光目女纯粹为救度今生母亲,于佛前发下弘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
这是何等的至孝,除了地藏王菩萨您,还有谁能够为母亲做出这样的孝行——
自己入地狱,换母亲生天!
8.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本愿。
本愿就是生生世世都发这个愿,从未改变,从不退转。
每次想起这个弘誓大愿,
我的灵魂都会为之震憾,为之颤抖。
这是何等的慈悲,
这是何等的豪壮,
能够发出这样的深弘誓愿,
能够这样悲天悯人。
地藏王菩萨,
如此苦的地狱啊,
而您,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如此多的众生啊,
而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藏王菩萨,
众生何时才能度尽 ,您要何时才成佛。
“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其愿尚有毕竟……”
而您,
悲切救度众生的誓愿却无穷无尽!
地藏王菩萨,
我们何德何能,您不成佛来救度。
地藏王菩萨,
我们何其有幸,能承蒙您的恩泽。
地藏王菩萨,
再美的语言也形容不出内心对您的崇敬,
再多的话语也表达不出对您深深的感恩。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9.《地藏经》,利益非凡
《地藏经》第十三品,释迦牟尼佛告虚空藏菩萨:
“……见地藏形象,及闻此经,乃至读诵……得二十八种利益:……衣食丰足……聪明利根……毕竟成佛。”
(大家不要觉得夸张,因为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与威神实在是太大,后面详谈,并且他与我们“阎浮提”缘分极深,所以能够称名读诵得到的利益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其它的利益暂且不谈,着重谈下第二十八者。
这,是《地藏经》的终极奥义——毕竟成佛。
======
成佛,不难。
前面就讲过,不要把佛菩萨神化,佛与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觉”与“迷”。
《华严经》:“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
蕅益大师<占察忏>:“我及众生,自性清净。一实境界,诸佛体同。”
印光大师<地藏经序>:“众生之心,与佛无二。”
只是我们在六道中不断流转,自性被贪嗔痴遮盖,
回归清净自性,你本就是佛。
======
成佛,也不简单。
关键就在一个字——信。
你能不能做到坚信、净信、深信?
前面讲过,佛无妄语,佛无妄语,佛菩萨那么怜悯慈悲,不会欺骗我们。
还有前面提到过的那么多的高僧大德,皆崇信深信且弘扬《地藏经》。
他们不为自己牟办点利益,他们是真正无私、慈悲的,他们只是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我们,他们只是不忍众生苦。
所以真的恳请您,一定要深信、坚信、净信——佛无妄语。
读诵《地藏经》,毕竟成佛。
10.地藏王菩萨,威德浩如虚空
《地藏经》中文殊、普贤、普广、观音、虚空藏这些大菩萨皆在会中“利乐有情问”,全是为了弘扬、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威神与功德,第十二品世尊还特别嘱托观世音菩萨流布《地藏经》。
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与威神到底有多大?
“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大到连佛都说不尽——“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尤不能尽”,“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
大到连我们都决定不敢相信——“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
《地藏十轮经》:“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为求所愿,于一百劫这么长的时间来供养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大菩萨,不如一顿饭的时间来供养地藏王菩萨。
为什么?
因为地藏王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他与我们缘分极深(还有一位菩萨与我们缘分也很深,大家都很熟知的——观世音菩萨),
更是因为地藏王菩萨成就他累生的誓愿以来,时间太久、功力太深厚、誓愿太坚固宏伟!
11.地藏王菩萨,代理佛
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之前,这一段漫长黑暗的时代里,地藏王菩萨肩负着救度六道一切众生的重任,他是代理佛!
《地藏经》第二品:“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第十三品:“……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
第十三品:“……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
第十三品:“……落在恶趣……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
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嘱托地藏王菩萨,一定不要让众生堕入恶道受苦,一定要让六道众生悉使解脱、离苦得乐,就像一个临终的老人,放心不下自己的子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真是慈悲无尽、用心良苦。
地藏王菩萨也“涕泪哀恋”,对释迦牟尼佛言,只要众生有一丝一毫的善根因缘,他都想尽办法救度,护持到底,绝不让他们堕入恶趣。他反复地安慰释迦牟尼佛,“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地藏经》第二品:“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第四品:“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第十三品:“……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往昔弘一法师就是听到第十三品放声大哭,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说你念念第十三品,看看释迦牟尼佛的大悲心。
佛菩萨是怎么对我们的呀,佛临走的时候,放心不下末法弟子,害怕我们受苦受罪,反复地嘱托叮咛,如母忆子,慈悲无尽。
12.坚持读诵
一定要读诵,一定要坚持。
读诵《地藏经》的利益前面讲过,要坚信佛无妄语。
我也以自己人格,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担保,坚持读诵,真的真的是有很多好处。
但是你让我讲这个是怎么作用的,我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有很多超越我们认知的存在,还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解释的事物。
只是我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做,后来发现读诵确确实实有很大的利益。
想象、讨论蜂蜜的味道是得不出结果的,尝了才知道。
《楞严经》:“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南怀瑾:“声音对人体有神妙的作用,音声秘密的最大重心是音声与人体气脉的关系。”
净空法师:“读经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根本,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念经是戒定慧齐修。”
======
关于坚持,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坚持两字最难,也最可贵。
大巧若拙,坚持是最笨但也最有效的方法。
坚持,是一股非常非常可怕的能量。
世间难事,唯坚持不破。
只要你坚持,就正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时你看不见。
坚持的力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记住,坚持读诵。
13.关于《西游记》
怎么突然要谈《西游记》?
因为《西游记》中有个特别的地方——唐僧的形象。
第十二回,“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
除了手上是托的紫金钵盂,唐僧的形象跟地藏王菩萨的形象几乎一模一样。
地藏王菩萨是显出家僧人相——光头或是头带毗卢冠,身披袈裟,持九环锡杖,托如意宝珠。
吴承恩把唐僧的形象塑造得与地藏王菩萨如此相似,不知有没有什么深意或者伏笔。
(以前去罗汉寺、华岩寺的时候,我还纳闷,怎么到处都是唐僧的像,后来才知道这是地藏王菩萨。)
《西游记》里面还有些有意思的细节。
第一回,大圣的师父居住的地方叫“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心”。
第十四回,大圣打死的六贼,是眼、耳、鼻、舌、身、意。
第五十八回,能够分辨真假美猴王的只有两位,一位是佛祖,而另一位,就是地藏王菩萨。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可太较真,但里面也有些有意思的东西。
======
说到西游记,提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十三岁皈依佛门,二十八岁只身一人远赴天竺求法。
不畏生死,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八百里苍茫沙漠,水袋却被打翻。祸不单行,又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中迷路,孤伶渺小地置身于此,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悲凉。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
高昌王欲强留他长期为国讲法,玄奘法师绝食三日,这是撼不动的西行之志。
七千尺天山,狂风暴雪,飞沙走石,任他千磨万击,这是摇不动的取经之心。
……
十九年时间,五万里行程,一百一十个国家。(这是何等的毅力与坚持。)
带回经论657部,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
回长安后,立马组织各地高僧着手翻译。
“三更暂眠,五更又起”,玄奘法师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
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
公元664年二月,圆寂于长安玉华宫内。
大家现在所熟知的《心经》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地藏三经”中的《地藏十轮经》也是。
我想我们都应该牢记以上这些数据,它们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它们背后是呕心沥血与弘法利生的精神品质。
感恩玄奘法师,不畏生死,带回如此多的佛教经典。
取经不易。
好好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经书。
14.空、苦
元音老人:“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寿命无常。纵殚精竭力,辛劳一生,亦毫无所得,最后只落得个空苦、悲切与失落忧伤的情怀抱憾终去。真太冤苦,太不值得。”
======
在这个忙碌、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容易,压力堪多、烦恼不断,
但是也恳请您抽几分钟时间,暂时放下压力与烦恼,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终将面对的——死亡。
人生其实很苦短,真的。
这并不是教人消极,而是让我们真正地思考,真正地去面对。
思考死亡,会促进我们觉醒。
======
我们现在特别在意的钱财名利,在死亡这两个字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求来的一切,在死亡时,却带不走一毫一滴。
认真地思考一下,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
人一生最最重要的事情,不过两个字——生死。
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但这最重要的事,却少有人重视。
======
电视、报纸上以及我们周围,时常看到有人因病或是因难逝去,相信我,他们也曾与我们一样,把生命视为理所当然,认为死亡很遥远。
生命无常,死亡并不遥远。
它是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是几十年后,或者几年,亦或者几天。
不要等到死亡突然来临的时候才手忙脚乱,不要卧在病床上的时候才感慨一切皆空。
我们得先了解死亡,认识死亡,直面死亡。
为死亡而准备,向死而生。
======
死亡并不是结束,死亡也并不可怕,
我们有灵魂,有“阿赖耶识”,
死亡是换一个躯壳,然后继续轮回。
只是,轮回很苦。
======
人世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没有谁跑得掉,无人不苦,即便是有短暂的快乐,也很快被痛苦湮灭。
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罪苦更不用说,特别是地狱道,简直苦不堪言。
即便是享乐的天道,也还有五衰,也还有行苦。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无始劫来,我们就在六道里面不断地流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或上或下,或沉或浮,不停歇地体尝各种辛苦,一直泡在苦水里变得麻木。
======
世间苦、三界苦、六道苦,
众生皆苦,苦是真谛。
所以说死并不可怕,
生才可怕,
因为这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
而轮回,太苦太苦。
======
我们要如何才能解脱痛苦?
了断生死,脱离轮回。
如何了断生死、脱离轮回?
2500年前,那位印度王子已经给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