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提交了辞职信,说是信,其实是不带任何情感的标准句子。看完我假惺惺的感谢,领导们也装模作样的挽留了我一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少了谁,这部庞大的机器还是一样地转。
年轻同事们纷纷私聊表达羡慕,同时探听一下我的下家。得知是裸辞,伙呆。中年同事则为我这种25岁+未婚女性担忧,问我芳龄如此,干嘛不生完孩子再走?
我只好回答,芳龄如此,干什么不都是最好的时间吗?
这国企的福利确实完美,五险一金朝九晚五那都是最基本的,每天午后,公园般的湖光山色中,你可以看到孕妇员工们边散步边互相交流二胎心得。可于我而言,这日子混的,别说怀孕,我连婚都不想结。
辞职这件事我蓄谋已久,而最后的助推因素,是业余小打小闹做的公众号开始赚钱了。钱真是个好东西,再加上四个月年终奖也没怎么花,我一算账,够我舒服的gap几个月了。
头一个月非常充实,早起做早餐,收拾完毕,写写文章搞搞编辑,下午聊聊商务合作,晚上就随意看书看电影。唯一的问题是做两顿正餐很费时,我还是喜欢在食堂吃完一抹嘴的利索,好在后来找到小区里一个家庭厨房,就经常买他们的便当吃。
5月,拿完年终奖的L也裸辞了,最后一天去公司办完所有手续,到家才六点。他感叹,原来下午六点的天空是这样子的!此前一年,他是互联网某厂一颗兢兢业业的螺丝钉,几乎没在天黑之前下过班。
那天我们趴在窗前,完整的观看了夕阳落山的全过程,内心涌动着重获自由的感激。
我们有板有眼的在家里收拾出一个工作区,用两个台历来记录日程,买了白板,一起探讨公众号发展方向。L管这叫,创业式gap。没错,别人的间隔年满世界流浪,我们的间隔月是坐在家中探索内心的方向。那段时间的分工是,L负责内容,我负责商务,我们常常为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的达成而欣喜不已,庆祝方式则是,吃酸菜鱼及打台球。
这是个梦幻的夏天,工作日的台球厅常常只有我俩,老板喜欢放周杰伦的歌,我们穿着人字拖绕着球台踱步,恍惚间像回到了十几岁。
我和L朝夕相处,甚至形成了某种语言的默契,我们称那些每天浑浑噩噩去打卡的上班族为“班儿逼”,那是对曾经的我们的自嘲,也隐约有种脱轨的优越感,尽管我们也知道,这种优越感是暂时的。
大多数人羡慕soho工作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却忽略了当你为自己打工,每天都是工作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也最好得快进。有段时间,我陷入了轻微的抑郁状态(记录在《观光者》那篇文章里),我深切感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与外界交换的信息也越来越少,像一颗随涨潮抵达岸边的贝壳,突然醒悟不是自己来到了岸边,而是被时代的潮水所推动。
于是边旅行,边重新思考当时的工作邀请,最终非常追随内心的,答应了第一个offer。那是一个50人的小团队,大家一起做着简单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话题可以另写一篇)。当时我俩在清迈的夜市吃炒面,回复完微信,我跟L说,那我就回去当班儿逼啦。这一次,倒是充满期待。
果然直到今天,我还是忍不住跟家人和朋友感叹,我有多喜欢现在的工作。L也如愿加入了一个每天下班能看到夕阳的团队。相比去年,在大公司当螺丝钉的拧巴劲儿,我们现在对视,常常会没有原因的笑出声来。最后其实也就是想说,不管体制内还是创业团队,soho还是班儿逼,人,哪怕被生活干翻,也不要放弃寻找最舒适的体位,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