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绣春刀》还是在《不再说分手》的媒体试映上,俩记者交谈:“哎你去看绣春刀了吗?” “没有啊,太远了又那么早。不过听说好像还行啊。”
那会儿已经是7月底,距离《绣春刀》上映不过只有十天左右,但毫无动静,没有大幅海报也没有微博宣传交口称赞,甚至我当时还不知道是我男神张震演的。后来某天在costa的时候看到了《绣春刀》跟costa做的一个什么活动,也没细看,那张卡片太小了。
直到上映,直到近期大家纷纷痛心疾首:良心之作票房惨淡,真是令人捶胸顿足。
今天刚看完,我觉得它目前的票房是配不上它的质量,但真的没那么冤。
其中,宣发真的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再也不是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能吆喝,哪怕你东西再烂也会有人买;而沉默寡言,哪怕真有人识货,但能有几个人舍得停下脚步来看看你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更何况你卖的是电影,你的受众不是那些会认真看了评分做足功课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你要从那些只看名字和卡司也好奇想进电影院看看这到底讲什么的人手中赚钱,想要躺着把钱挣了,难。
在上映之前基本零宣传,除了北京之外基本没有外地媒体提前看片,据说广州的发布会上因为大家都没看过片子,提问都不知道从何问起,演员和导演都相当尴尬;各位主演好像也并没有为本片宣传出力太多,加之导演默默无名,注定了这片不叫座。
有人说宣发不好,就有人说要理解,导演本身就没有钱拍戏了,哪有钱做宣发。我觉得不是没钱做宣发,而是宣发做得根本就不到位。今天还在商场看到满是绣春刀的海报,看起来好像是亡羊补牢,但是重点是:这个商场,根本就没有电影院。
就像做弹幕场,感觉好像是不得已,为了吸引眼球而出此下策,我看完以后倒不是觉得这个片子很严肃不适合做弹幕——我看的过程中也发现并不是没有槽点,但是把自己和《小时代》放在一个档次,根本就是定位不明,无计可施,毫无重点的宣发。
但也不是没有挽回余地——上映之后在豆瓣飚到7.6(目前7.7了),已经算是今年夏天难得的高分,再加上微博上众多明星大V文化名人的良心推荐,今天走进电影院看到上座率还是挺高的,纵然票房破亿无望,回本应该也不成问题,而且,它的“叫好不叫座”又一次引起了众多讨论,大多都是痛心疾首,相当担忧。
在我看来这没什么必要,国人的观影习惯纵然不好不成熟,但你不可以指责这是错误的,就像你鄙视小时代不能阻止你的同龄人和年轻人往郭敬明手里送钱,你喜欢钢的琴和美姐也没法让它成为大热影片一样。
特别无奈,现在好多片子用心做了,就打出旗号说自己是良心之作,要是卖的不好就说大家都不喜欢认真的作品了,都浮躁了……认真去完成作品不是应该的吗?我们是有多缺良心?看着大家在推荐的时候都要加上“在这个暑假烂片云集的环境下它还真是良心之作”,就觉得我们他妈的是被驯养成啥样了啊就不能看点好的非得把标准搞得这么低吗。
但愿,现在这些圈钱捞钱的人,总有一天大赔,而那些认真的人,也终将得到回报。别给烂片送钱,有时间去支持一下“良心之作”,我们努力把良心找回来,不要给自己加那么多限定词,而是能够直接说“这是好片子。”
ps:那天吐槽的时候又说了一句心酸的话:“有没有觉得现在看起来,《无极》和《夜宴》也没有那么烂了?”
朋友表示认同,但接着说:“但是……你能想象,拍无极和拍霸王别姬的,是同一个人吗?”
pps:没说影片,其实片子前半段还可以,后面也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困惑。当然全片最大的困惑是:居然有女人可以不爱张震?
ppps:据说某女演员带资进组,所以所有她的镜头看起来都像打了柔光,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总要在本不必要的时候扫到一两个她楚楚可怜的镜头,非常出戏。不喜欢。一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