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晴朗的天空竟出现了一瞬间,也许是患上了季节性的抑郁症,竟然让我莫名的想要离开这座阴雨的小城,逃离这个虚伪的世界。
心理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得:“你所上的大学,其实就是拿了一麻袋的钱,换了一麻袋的书。不论怎样,四年之后,你卖了一麻袋的书,然后,手里的钱,只够买一个麻袋。”嗯,我觉得她说的对,中国式大学,有多少人在大学后摆脱了高考和升学率的限制,放纵自我,混吃等死?我想不止一个两个。
因为没有能力,所以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父母有所期待,所以没勇气中途放弃;因为心有不甘,所以苟延残喘的挣扎。
人啊,在闲下来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可后来想的多了,就开始沉沦于绝望的边缘。有时候,很庆幸自己没考好,来了这样一所不温不火的大学,有时候,又恨自己没考好,来了这样一所冷若冰霜的大学。可是,曾经的我,绝不是这样。我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我向往自由和天空,我爱着世界和人类,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科学有无线的若渴。
后来,我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我从小学开始背着沉甸甸的大书包,为了我的“大学梦”,时刻准备着。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加上各种科目的大考小考,让我对学习这种事情没有了一点点好感。我想在这样的年纪和男孩子玩泥巴,和女孩子跳皮筋,我想去河边抓鱼,去田间撒欢,我想爬在树上摘果子,躺在地上看星星。可是我想的一个都没有实现,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总是写不完,有时候爸爸妈妈也帮着我写,模仿我的笔迹,写完五遍的生字词,我睡的很晚,我讨厌学校,剥夺了我所有的童年趣味。
初中的时候,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我也想被老师喜欢,所以我很努力的学习。我小学在偏远农村,没有上过英语课,初中的英语考试,一百二十分的试卷,我考了五十三分,一题是抄写字母,还有一题是抄写单词短语,占了四十分。其余十三分,是我选择题抓阄得的。但是我的语文莫名其妙的考了年纪第一,一百一十六分。
后来,班主任给我妈打了电话。总之是说了我严重偏科,长此以往考不上高中的话。后来,我的周末被用来上补习班了。我妈“望女成凤”的心被班主任再一次唤醒了。没错,都是考试和成绩,我的老师和我的老妈联手把我安插在补习班里考高中。
我开始讨厌老师,讨厌我妈。别人都是周末休息娱乐放松的,我又要早起从村里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上补习班。我心里烦,但无力反抗,谁让我英语成绩那么烂呢!
我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接踵而至的是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每次的成绩都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发给家长。高考的升学率是重中之重。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交给我们答题技巧:语文作文写议论文,三段式,把握中心,不能跑题,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写负面影响;数学十七题三角函数和数列求解,一定要拿分,证明和参数方程第一问很简单,导数分情况写,一点得一分,注意有时间就回来检查选择填空,绝不能失分;文综主要是选择题得分,大题写要点,一定要结合材料,认真分析,写快点,休息时间和答题位置;英语阅读,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场选最长,作文都不要给我空着,背的短语例句都用上……预测考试题型:创新题,诗词歌赋,阅读理解,裂项相消,排列组合,金陵古史,喀斯特地貌……分析往年真题,各科老师倾其所有,就差替你去参加高考了。
仿佛我习惯了这种机械化的做题练题讲题的模式,我被“应试教育”体制化了,我没有挣扎,只是跟着千军万马拥挤着,冲撞着走向那条独木桥,实现“鲤鱼越龙门”的飞跃,我竭尽全力提高成绩,我倾其所有为了高考。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了学!”
“名出南山,问功长安。”
这是我们的宣传语,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最好的年纪,头破血流的提高成绩和排名。
当时的我,以为这样是对的,因为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后来才惊觉,它消磨了我所有的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的兴趣。我成为考试的工具,我没有了思想,更不具创新。
这时,我讨厌无能的自己,只会考试和书本中的知识,成了生活中人情世故的低能儿。我很冷漠,我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样子,我很笨拙,我丢失了自己敏捷的脚步。在这“高考集中营里”我丢了自己,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自己,我的生活变得单调,我的思想变得刻板,我的灵魂不再有趣。
这是我的“应试教育”,我深受其害,我无力反抗。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相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可是我仿佛没有看到中国的哪一所中小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这个目标。
受过教育的人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并没有接受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这一点,从我们的大学校园血案表现出的人格扭曲和自杀轻声的比例以及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种种行为就可以洞见。
素质教育只喊的轰轰烈烈不贯彻落实,也只是白费口舌,应试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革坚守着旧体制还是如同古代科举制八股文一样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