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榕树下的古灵精
自打大宝上了幼儿园,我便接下了护送大宝上学的重任,好在幼儿园与单位相隔较近,也算一件幸事。每天跟着上班的高峰,骑着电驴风里来雨里去。好在大宝也逐渐独立,从最开始的哭闹不舍到现在学会主动挥手告别,独自走进教室已经是进步不少。
每当望见这个小人背着书包离去的背影,我不禁也回想起了儿时上学读书的情景。那时的我们,哪有现在的孩子这般娇贵。还记得我从学前班(相当于现在的大班)起,就可以独自背着书包步行半小时左右来到学校。当然,我们那时候多半是有结伴而行的。走在路上,自不然就会碰到一个院子里的小伙伴,然后嬉笑打闹就来到了学校。
还记得,那时候上学的路并非一片坦途。我们住的地方,是一片很大的工厂家属区。由于其前身是国民军的兵工厂,地方甚是隐蔽,工厂和家属区是连在一起的,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紧靠长江边。与我们隔江相望的是一个仪器厂,据说以前很多都是供军事船舶用的。两个厂隔江对望,都散落在青山与密林之间。在过去,这里是极为隐秘,很难被外人发现的。
正由于我们住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80,90年代时期,我们与外界的交通还极为不便。虽然厂里也有好几辆大型客车,但要通往市区是需要走水路的。车载着人,然后船载着车过江渡到对岸。儿时的记忆中,我坐船比坐车还要多。
当然,上学还是没必要坐车坐船的。幼儿园是厂里自己办的,几个稍有文化的家属担任老师,负责教管厂里家属的孩子们。小朋友们都是一个家属院的,自然是比较熟悉。入园的年龄也没有硬性限制,稍微有些自立能力的也都一起入了园。
我那时候3岁多入园,还算很正常的年龄入园,可我堂弟小我一岁多,还有一些比我小的邻居家小孩也跟我一起入了园。我和弟弟第一次入园是爷爷送我们去的,幼儿园的生活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但第一次入园的场景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和堂弟双手抓着幼儿园的大门,望着爷爷离去的背影,哭得昏天暗地,嘶声力竭。
到了上学前班的年龄,很多孩子就分流了。只有年满5周岁的小孩才可以去另外一个公立校上学前班。还未到年龄的小朋友继续待在厂办幼儿园里。
上了学前班后,我们便不再让大人接送了。小伙伴们时常结伴同行,一路疯跑来到学校。记得有一次,我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小路,结果被一群农家养的狗围攻,从小就被大人教育说碰到狗不能乱跑,否则会被狗咬的。我就死认这个理,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吓得我呀直冒汗。好在附近有人出来,狗狗们很快被主人叫走了。
念完学前班一年后,我终于上了小学。我和小伙伴们又换了一所学校,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隔江相望的仪器厂办的子弟校。去子弟校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小路。大路宽阔,但路途遥远,超过半小时路程。而小路狭窄,崎岖不平,有一段要攀岩,有一段要过石墩桥,但路途较近,不到半小时路程。
我和小伙伴们选择了走小路,最开始大人们还会送送,但他们早上都要赶着上班,后来也就不再送。我和小伙伴们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路,一路还有说有笑,没多大功夫就到了学校。只是,下大雨时,我们不得不选择走大路。因为大雨会让小溪的水涨起来,没过石墩,我们没有办法过到河对岸去。只好作罢。下下小雨,我们是不怕的,照常走小路,说也奇怪,那么难走的路,我们很少摔跤。
后来念到小学四年级时,我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当地区级示范公立校,学校宽敞明亮,教学设备也更为先进,我们学到的东西更多了,结识的小伙伴也多了。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要走的路就更长了,上学的路程是之前的两倍多。上学的路是一路向上,爬坡上坎。放学回家的路,自然是一路向下了。所以,我们上学花的时间很长,将近一个小时。而回家一路疯玩,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小时的上学路,从来风雨无阻,三年如一日。除非生病在家,不然雷打不动都要坚持上学。那时候,班主任感念我们这群小伙伴,每天走那么远的路上学,还能保持学习优异,对我们格外疼爱。
上学的路虽然艰辛,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乐趣。我们的乐趣就在放学的路上。放学的路上,我们时而在草地上捉捉蚱蜢,时而在溪水的岩石边抓抓螃蟹,时而在小池塘里摸摸蝌蚪......那时候的我们总是那么无忧无虑,有时还会带上“战利品”回家,好不惬意!
现在的小孩上学放学的路上,虽都有大人保驾护航,但真的失去了许多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些童年欢乐时光!那时候的童年,没有钢筋混泥土的围墙,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有的是那上学路上扑鼻的花香,飞舞的蝴蝶,游动的蝌蚪,调皮夹人的螃蟹......还有夜晚伴着我们进入梦乡的漫天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