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是阿加莎的粉丝更不是侦探迷的人第一次观看经典的翻拍,东方快车谋杀案,无剧情透露,无事先功课,就这样安静地坐在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结局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电影中很多地方都埋好了伏笔,回过去细想,确实果真如此。不禁让人惊叹阿加莎果真是推理小说女王。
如果看过了小说也看过了之前的翻拍,再来看这部电影应该是用一种对比的眼光来看。各个时期的拍摄手法、人物形象、以及导演演员的对比。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部电影能让一个人神经紧绷,迫切想要知道答案,也在猜测,到底谁是真正的那个凶手。列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但是谁是真正的凶手,却又疑雾云云。但却又不那么想知道答案,因为答案的揭晓就意味着这趟列车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终点。想要在这趟列车上面收获到更多的故事,获取更多的精彩。
电影的开头就让我们对影片主人公有了大概的了解一丝不苟,寻求绝对的公平,任何在外人眼里看不出来的蛛丝马迹都能成为他破案的至关点。鸡蛋一定要新鲜并且大小一样,就如同天平的两端没有任何一处的倾斜。一只脚踩到了牛粪,必然也会让另一只脚踩上。他就是这么神奇,在外人看来他是神,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他不是,他只是比寻常的人看的更多点,更精细点。于细微处观察到不同。
因为工作的原因,波洛坐上了这趟列车,一个寒冷的冬季,但是却出奇的奇怪,没有多余的席位。这本来就让人奇怪,列车上形形色色的人,看似毫无交集,但是都在故事的最后揭晓的谜底。每一次我们通过列车外的车厢看车内的人物,每一个人表情眼神都不一致,有的行色匆匆,有的傲慢无礼,有的看似两人毫无交集,但是却仿佛彼此早就认识。
最让人惊叹的是德普大叔,他的第一次出场大家都认出他来了,忧郁的眼神没错,就是他,但是这一次的他以反派的形象露面,一个有着前科,但是却做着黑市的生意人。什么都不懂,但是什么都不敢做。以前犯过罪,但是利用强大的资金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列车上的他惶惶不安,因为收到了多次匿名信,感觉有人要将他谋杀。所以我们的德普大叔最后是以床戏结束,被人活生生捅死在车上。
比利时大侦探的扮演者,影片中世界最伟大的侦探波洛是由著名莎翁戏剧大师肯尼思·布拉纳扮演,同时他还担任此次电影的导演。经典的重塑往往比演绎一个崭新的角色更有压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阿加莎小说的读者也就会有一千个波洛的形象。人们更是会将老版本的波洛和新版本的波洛进行对比。但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每一次的电影、舞台剧等都很成功,每一次都是按照情节设定,但是却能给人新的定义。
不同时代的翻拍都是折射出那个时代下人们眼中的审美以及社会的需求。虽然是同一年的故事但是却从现在生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侦探对于列车上每一个人不同方式的询问,从种种蛛丝马迹中获取真相,每一次和真相离的那么近的时候却又不是真相。每一个人都给出自己不在场的证明,但是每一个人又似乎掩藏着什么。他们好像都全部说出真相。波洛从种种细微处拨茧成丝,当他真正获取真相的那一刻,他好像整个人有点不好。
真相就是这一列车上除了波洛和布克其他所有的人全部参与到了谋杀案中,他们每一个都是凶手,每一个人都有着联系,而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正是几年前将小黛西谋杀而导致一家四口全部丧命的此时正躺在列车上那具冰冷的尸体。他杀了人但是依旧活的很好,但是和小黛西生活相关的那些人整日都活在了痛苦和悲伤中。其中有他们的母亲、妹妹、好朋友、司机、保姆、家庭教师......正是这一群人他们联合密谋制造出了这一起谋杀案。
这一客,波洛自己有点崩溃了,他所谓的正义,所谓绝对公平在这件事情上面出现了分歧。他在纠结到底是按照自己的正义去向经常透露真相呢?还是用自己另外一种解释告知警察,隧道中他一人面对12人,没有恐惧,而是挣扎,在从这12人口中获取真相。
结局是列车继续往前开,车厢里只有波洛一人下了车,等待他的又是另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与正义而言,正如电影东方快车中的男侦探而言,法理不外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