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建筑家贝聿铭先生100岁生日。这是建筑界最高寿的大师了吧,联想到去年66岁去世的扎哈,不由深深祝福贝大师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哦!
1917年4月26日出生的贝聿铭家世显赫,祖籍苏州,是典型的名门之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是贝聿铭叔叔贝润生家的财产,贝润生是颜料巨商,购入狮子林时花80亿银元,后来捐赠给国家。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曾担任过中国银行各分行高管。
贝聿铭高中毕业后,父亲希望他攻读经济学。但贝聿铭迷上了建筑设计,选择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但当时宾大建筑专业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让贝聿铭觉得自己是在学绘画而不是建筑,因此转学到MIT攻读建筑工程,之后服了三年兵役,然后去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继续深造。
1945年进入建筑领域的贝聿铭,设计大型项目超百项,获奖五十次以上,作品遍及各大洲。拿奖拿到手软,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全部收入囊中。
然而即便是贝聿铭这样的大师,一生也遭遇过很多尴尬,也许正是这种尴尬,让贝聿铭更加真实吧。
尴尬一:大学毕业后投身到房地产行业被人诟病
从哈佛建筑学毕业后,贝聿铭被留校聘为哈佛建筑设计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可贝聿铭希望做更多建筑实践,1948年贝聿铭辞去教师的工作投身到房地产公司。这种对学术的背叛,被学术界所诟病。
然而,实践证明贝聿铭的眼光是对的,战后经济重建带来很多设计机会,贝聿铭在商业建筑领域名利双收。1955年,贝聿铭完成原始积累,开始创业。
尴尬二:设计的麻省理工教学楼大门打不开
1959年,母校麻省理工邀约贝聿铭为地球科学中心设计一栋新教学楼。贝聿铭设计了一座21层高的混凝土大楼,这座楼被称为“绿楼”,然而由于风力阻碍,绿楼的大门有时根本打不开,这可是让贝聿铭十分尴尬。“我是麻省理工毕业的,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风洞效应!” 哈哈哈,大师也只能这样自黑了。
尴尬三:被迫移址的肯尼迪图书馆
1963年,肯尼迪被刺杀,杰奎琳夫人决定在波士顿修建一座图书馆来纪念丈夫。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和贝聿铭被推荐,最终杰奎琳选择了名气远不如其他两位的贝聿铭。“这是个非常动情的决定……他满是自信,让我想起了杰克(约翰·肯尼迪)。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我决定和他一起迈出大胆的一步。”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大家都认为贝聿铭是凭借对杰奎琳爱好的研究和迎合才获得这个委托的,而密斯是傲慢的,路易斯·康也不会为了获得委托专门准备些什么。更令人尴尬的是,肯尼迪图书馆拖了15年才完工。因为贝聿铭的初稿一出,就迎来了波士顿人民一波又一波的反对游行,大家都认为这个建筑会破坏当地的居住风格。最终,肯尼迪图书馆不得不移址到一处垃圾清理场,贝聿铭也不得不为新的地理环境更改设计。“我本来想做出一个独特的东西,来纪念肯尼迪总统,”他后来说,“它本该成为一件伟大的作品。”事实上,这个作品还是伟大的。贝聿铭因此一举扬名。图书馆于一九七九年落成,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因此将一九七九年作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尴尬四:玻璃反复脱落的汉考克大楼
70年代中期,贝聿铭接到波士顿汉考克大楼的设计委托,贝聿铭彰显设计才华,设计了新英格兰地区最高的玻璃大厦,为了不影响旁边教堂的景观和采光,贝聿铭采用极简主义的玻璃幕墙设计,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白云与玻璃幕墙的建筑融为一体,非常美丽。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施工期间波士顿刮起大风,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先后脱落,业主将玻璃制造商和贝聿铭都告上法庭,而玻璃制造商反诉业主诬陷,并控诉贝聿铭使用不良材料。贝聿铭则反诉了玻璃制造商。直至1981年达成和解。
尴尬五:卢浮宫拿破仑广场前的玻璃金字塔
1981年,法国新任总统密特朗出台卢浮宫的重建计划,因为事关重要,密特朗邀请全球知名的15位博物馆馆长推荐合适建筑设计师,结果有13位馆长都推荐了贝聿铭。施密特找到贝聿铭并希望他参加竞标,然而贝聿铭并不想参与竞标,他想直接被委托。密特朗最后不得不钦定贝聿铭设计。尴尬的是,这个行为遭到法国民众的强烈抵制,而玻璃金字塔的前卫设计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反对风波足足持续两年多的时间。然后贝聿铭展开他外交家般的能力,逐一说服法国政要,取得支持,1989年,玻璃金字塔在卢浮宫落成,卢浮宫的金字塔反而成为了法国人的骄傲,游客数量也不断倍增。贝聿铭也因此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及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大师的人生处处充满惊喜!而善于化尴尬为能量,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