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校园到街头,从国内到国外,一年前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在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绿色环保的骑行生活开始回归到城市,也使得城市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共享单车行业经过短短一年的发展,整个行业从快速野蛮发展期进入成熟期。
据最近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06亿,行业的洗牌重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
02
共享单车行业经过一年的“野蛮”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不同的梯队格局。
第一梯队:摩拜、ofo
根据数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报告则显示,截至2017年5月,摩拜用户量达到3454万,
ofo用户量达到3770万,而且两者融资都过了E轮,说明资本方对整个行业十分看好。
第二梯队:小蓝单车、酷奇单车、永安行等
这些公司一般有超过C轮的融资额,或者背后有巨头支撑,除了永安行外,其他公司成立均在2015年左右,并开始涉及共享单车这块“香饽饽”。
第三梯队:小鸣单车、优拜等
这些公司用户规模接近百万,单车数量在市场上也比较多。
我们来谈下这个行业的两位“大佬”摩拜和ofo,看他们的市场数据和融资情况。
1.融资情况:(截止至2017年7月)
摩拜:完成E轮融资,数额超过6亿美元,腾讯领投,工银国际、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跟投;
ofo:也完成E轮融资,融资超7亿美元,阿里巴巴、滴滴出行、DST等著名风投机构投资,
从融资轮数和融资金额来看,两者不相上下,而且融资时间也比较接近,可谓旗鼓相当。
背后的投资方也大都是资本市场上的“大佬”,可谓“背靠大山”。
2.市场规模: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统计报告显示:
ofo、摩拜市场占有率分别占比51.9%和41.2%,
两者加起来共计占比约93.1%,市场基本上被两大巨头瓜分完毕。
但近期,一向在运营方面比较低调的摩拜开始推行免费月卡,并推出5元季卡的“杀手锏”,使得7月份摩拜的用户规模增加迅速,日活增加至800万;而相反ofo,以运营为主的,7月底日活下降到约600万,两者之间的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03
有句话说的好:摩拜最大的敌人是“造价”,而ofo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摩拜是一家重资产、轻运营的公司,它最大的特点是技术驱动,智能锁是核心;
ofo而是一家轻资产、重运营的公司,它最大的特点是造价低,单车投放规模快。
大家还记得当年的共享租车平台滴滴和快的吗?
在两家“血拼烧钱”后,一年后两家在资本方的运作下,进行了合并,实际是滴滴吞并了快的;
而在近两年,滴滴和Uber在大规模发放补贴后,Uber退而求其次,被滴滴收购,
从此市场的“霸主”地位就此确定,对消费者有利的补贴政策也悄然消失。
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当年的快的和Uber吗?
04
我们的商业历史经验证明:垄断对于市场几乎是破坏性的(尤其对我们普通的大众)。
那今天的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历史会在他们之间重演吗?
让我们擦亮眼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