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不孝有三,不考教资,不考公务员,不回家乡工作”
文章里朋友血泪控诉,处处透露着一股生无可恋: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无论你在秋招有没有拿到offer,回家都有可能犯难,特别是异地上学的同学,准备好回家怎么面对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了吗?
“女孩子当老师多好,有假期,还不累。”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了,公务员多好,有稳定的工资,不容易失业。”
“你跑那么远干嘛,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得了,你有个意外怎么办,我们哪照顾得到你?”
“你光想着自己出去玩,离家那么玩,你想没想过父母老了以后怎么办,什么连个人都没有。”
“想自己出去闯,外面哪是那么好闯的?你现实一点吧,这么大了还跟孩子一样。”
…………
每当和父母谈理想,父母都会和你谈现实。
是不是每到这个时候,委屈、倔强、不服、妥协会一股脑的涌上来?
收到秋招offer的同学会想:“我是应该去企业呢?还是应该进银行呢?我应该考虑父母的意见去稳定的单位呢,还是选那个我更喜欢的工作呢?”
还没收获offer的同学会更焦虑:“我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自己选择的职业到底对不对?我是不是应该回家考公务员?或者让父母帮助找一份工作,不去外面闯了?”
将来做什么到底要不要听父母的?
抛开考研不谈,我们就单从找工作而言,父母有没有为你出谋划策,或者“替你”选择职业?
找什么样的工作要不要听父母的呢?还是遵从本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段时间和一个毕业几年的学姐聊过这个问题。她刚毕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是单纯的懵懵懂懂的小孩,那时候她爸爸求人帮他找了份工作,去当监理。一个女孩去离家几百公里的南京当监理!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
因缘际会,去了家乡一个设计院,15年还是很不错的,但可惜当时她刚踏入社会,综合能力太差,坚持了两年之后,放弃了这份工作。
然后闭着眼睛瞎找工作!根本没有职业规划!也不懂职业规划,就知道考证,学习!2年后进入机关,考证也没啥用!浪费时间!
中国变化发展的太快,大部分人的认知连5年后的生活都无法判断,又怎么判断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轨迹,现在对了,以后可能错了,现在错了,谁知道以后呢,倒不如学习些立身的本领!
说白了,就是处世的智慧,包括学习的能力、逆熵,情商……这样才有能力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去选择自己的职业,无论这个目标是成为大商人,大官员,大学者……总之,这个职业是适合你的,能够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他并不固定在某个职业,而是根据你人生进度不断调整的,比如一个人刚进职场的时候,可能是普通职员,随着个人发展,可能转行,或者进入管理层……
其实,人的认知进入一定层面,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多层面的,也是包容和开放的,很少存在分歧!那么,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因为看懂了环境,又有能力去调用资源,他们的选择必定会统一!
真正存在分歧的是,孩子懵懵懂懂,家长也懵懵懂懂,以旧有的认知去指导当下的生活。
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十分普遍,因为城市发展的慢和信息的滞后,并且多数家长肩上承担着繁重的生活压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了解现在社会的前沿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以固有的职场经验去指导现下孩子的职业选择,这多少是不适用的。
75%的家长不具备指导孩子职业选择的阅历和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就真的合适吗?
一般来讲,上了大学就成年了,具备独立行为能力,成年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什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自己独立判断、选择、完成任何民事活动,这其中就包括找工作。那么独立和自由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也要独立承担后果和责任,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现下大学生普遍情况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多少人现在去找工作是因为到了年纪,毕业了,应该找工作了,所以才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爱好,去找一份工作?有多少人想过,实习期间应该做什么,学什么,转正时准备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一年后的目标是升职加薪还是跳槽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清晰的规划的。
综上所述,所以:
80%的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职业选择的能力!
很多人都是在工作后一两年中试错,修正将来要走的路,慢慢的才有了清晰的未来规划。如果你不是一个有主见,对未来规划很清晰的人,那么做哪一行,做什么职业,多和父母商量没错,虽然父母的见识眼界有可能不如你,但是人生阅历和经历,是年轻人比不了的,也许个别建议和意见你觉得不合时宜过时了,或者与你的想法相悖,但是父母的建议一定是最稳妥了。
不过小编还是祝愿同学们还是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最终做什么自己来拿主意,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年轻就要勇于尝试,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不怕做错,就怕不做。
你的人生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