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唱的一曲《离骚》,让我想起了以前经常自娱自乐的一个游戏,即将那些唯美雅致、意境深远的诗词歌赋改写成偏中国风音乐的歌词。
第一次发现诗词还可以这样玩是因为《涛声依旧》那首歌,其中的歌词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是借鉴了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留连的钟声)。
而易烊千玺的《离骚》一曲,道尽了屈原浪漫悲壮的一生,情愿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以致山河破碎最终被迫流亡他乡。
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草与木 盛与衰 问美人依旧(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诗词的味道,音调婉转、回环,使得传统文化中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的风格跃然纸上,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对于这样的做法表示乐此不疲。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去阅读更多的古典书籍,另外一方面,算是将自身的诗词知识学以致用,哪怕只是用来练习文笔也可。
除了当歌词写,也会当散文写。三江五湖、天马行空,任意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给自己太多的束缚。文章虽然词不达意,没有目的,有时候看着更像是在胡言乱语,但这样一直写,也坚持了有四五年,在写作水平的提升上终归还是有所帮助的。
比如我曾经在《兰亭集序》里随意取出的两句,当作是给自己写下去的开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诵书,咏歌,鼓琴,吹笙,焚香,试茶,对棋,作画,莳花,倚竹,于这偌大的天地间,忙碌的人生里,拾得半日闲。忘了光摇朱户、雪照琼窗的骄奢,忘了雕甍雪槛、舞榭歌台的琳琅,忘了佩玉鸣鸾、钟鸣鼎食的辉煌。没有昨日龌蹉,没有今朝放荡。唯有门外兰草开遍,白柳横坡,凤蝶时舞,蛩语初添,漫观人生的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待至炊烟袅起,钟声晚响,我才起身,望宾客归去。
之所以说,只坚持了四五年,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情再去写这样的辞藻瑰丽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文字了,但自己依旧怀念学生时代里那份不必为生计烦恼、可以无忧无虑地慢慢阅读的悠闲。
最近因为写文章的原因,想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为了可以更好地表达一个观点,经常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挫败感。自己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了,读书读得那般勤快,好的诗词句子也总能够信手拈来。脑海里徘徊得最多的反倒是张惠言的那句词: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近来我所真正后悔的,是为了何事而未曾好好地读十年书呢?
这句话源自于张惠言的《水调歌头 • 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中的第四首,是张惠言写给他的学生杨子掞的一组词,以勉励他在求学与生活中要保持一种淡泊处世、切不可为了外界的诱惑而乱了原则的心态。这组词总共有五首,另外四首写得也是格外的精妙,一种儒家的修养境界隐含其中。还记得当初读到这句话时,既折服于词人的才思,心中却也堆满了愧疚。
今日非咋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若将时间倒退十年,我也不过十三岁的年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懵懂岁月,真要用一种很严肃的语气去谴责自己——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岂不正好应了辛稼轩说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平白让人笑话?
要说十年的时间过于夸张,那么将时间折一半如何?十八岁,是一个已经开始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了解,对于自然天理、人文义理和必然事理也都有相对明确的定义,对于人生的道路该怎样去选择、去挚守拥有自己的智慧的年纪,真的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值得自己在大好的时光里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完成吗?
这首《水调歌头》开篇的第一句,与钱鹤滩先生的《明日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极写时不我待,岁不我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两首诗词虽然表达的方向不同,但谁又能说这两位诗人并不是为了劝解世人应该珍惜眼下的时光而写的呢?之所以对于这句话的执念如此之深,无非是觉得被自己浪费掉的时间太多了。于我而言,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难道自己还要继续蹉跎下去吗?
我们已经过了那种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青春的年纪,以后人生中的每一步该如何走都需要自己仔细量度。我们对于生活赋予的困惑,命运给予的挫折,不得不学会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经受,去思考。
古人讲究“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里的“立”,并不仅仅是指成家立业,更是指自我的人格独立。既要修业,同时更需要进德。至于如何修业进德,我想,拥有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时刻保持着竞争力才是一个人可以在这个社会安身立命的来源吧。
记得朋友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若是让自己一个人呆在山上的一个小屋子里一年,没有朋友,没有网络,但有书,有很多很多书,自己愿不愿意?
当时我的脑海里想的是,若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会感谢这个世界待我竟是如此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