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提高工作标准,这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职场新人有多重要
(文/亦浓)
上周某天,车间班组反馈一个问题,其制作的某产品的制作管长组焊后发现,比图纸尺寸整体长了20mm,反馈至质检工程师处和技术部设计者处,均未找到原因,反馈到我这里。
迅速到现场查看制作的产品并结合图纸分析,找到了根源所在:
班组将图纸中要求的圆锥外形的产品组件,做成了圆柱外形;另外,图纸尺寸也是自相矛盾的。
该产品均是由多件钢管组焊成一个圆锥体,图纸中圆锥体的母线倾角为1°,制作班组没有看到此标注,想当然的根据之前的制作经验做成了圆柱的外形。
查看图纸,图纸上某个视图上确有明确的角度的表示。
但班组制作完毕,测量外形尺寸发现管长超出20mm之后,反馈至设计者处,设计者并没有发现班组的地样线的错误,也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图纸中有1°倾角的相关要求。
遂与负责此产品的检验工程师沟通,检验工程师也并未发现具体原因。
从设计者到质检工程师在反馈到主管这里之前,一致认为的原因是,图纸的管长给的应该是错误的,但也只是猜测,并没有去确认分析是否这个原因。
图纸明确,但却出现了制作失误,而且,这个失误从班组到质检人员到设计值本人均未找到根本原因,直到反馈至主管处。
此处出现了几个问题:
1、班组看错了图纸,从而绘制地样线错误;
2、检验人员也看错了图纸,检验地样线没发现错误;检验通过,班组根据地样线组对制作;
3、设计者现场解决管长问题未发现问题根源、未分析出错误原因。
在主管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前,为何大家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看错图纸呢?
实际上,这套图纸早在两年前已经制作过一套产品了,此次的产品是作为两年前产品的备件产品。
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同样的习惯性错误:看错了图纸要求,毫无疑问,那就是作为源头的图纸的问题。
分析图纸后发现:
1.图纸上是明确表示了倾角为1°,但该视图中关于这个1°的标记不够明显,倾角仅1°倾斜度很小了,因此视图上产品外形肉眼看起来圆锥外形是不明显的,因为图纸标注不够明确清晰导致了各个环节的习惯性疏忽。
2.图纸上的两个视图,涉及到跟管长有关的两个尺寸是自相矛盾的。
由此可见,设计者在转化图纸过程中,其实并未仔细认真的去消化图纸的详细信息,因此,并未发现这个图纸中有两个问题是会造成下游环节失误的:
一是,产品外形为圆锥形,且母线倾角过小,但设计者并未作为重点局部详图提示。
二是,图纸的两个视图本身就是矛盾的,同样一个部件,在不同视图中尺寸明显差异,这是自相矛盾的,这是用户提供的图纸错误问题,需要确认哪个尺寸是中正确的,并修改图纸。
如果转化图纸中能够认真仔细,将图纸不仅仅是按用户要求翻译后签发,还能够以设计者的心态去分析图纸、梳理问题点、将问题点与下游环节做好技术交底,则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该产品的图纸初始转化者是两年前,也就是说,该产品已经制作过一套,此次项目属于两年前项目的备件项目,因原设计者调离,两年前是否现场发现尺寸矛盾问题,并现场调整了则不得而知。
此次负责该产品图纸的转化设计人是新员工,属于其接到的首次签发图纸并跟踪技术服务的任务,主管交代任务时候告诉他,将两年前的图纸和相关资料的电子版调出来,确认无问题后即可下发。
主管的任务安排很明显,是通过这个简单的任务,首先让该新员工熟悉一下工作流程。
对于外方来图的图纸转化工作的工作标准是:
将外方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将某些符合外方要求或习惯的技术、工艺要求转化为我方制作人员能够依据的国内行业标准和习惯的制作要求,明确指导生产。
也就是说,将图纸转化为明确指导操作者的可实施的技术文件,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标准。
对于已有产品图纸的备件产品的图纸下发标准是:
将已有的图纸和相关资料的电子版调出来,确认无问题即可下发。
“确认无问题”,包括消化图纸,确认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正确性、是否需要重新技术交底等。
该产品车间反馈管长超差问题后,作为负责人的该员工到现场查看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产品制作的圆柱形是最大的错误。
充分说明,设计者并没有吃透消化掉图纸的主要信息,原来执行任务工作时只是简单的调出原有图纸签字下发。
上述案例,新员工在转化图纸过程中,将工作按基本要求完成了,并未消化分析出图纸存在的容易出现问题的点,也就无法控制后续制作、检验环节的偏离;在接到后续环节对于问题处理解决的要求时,自己并未吃透图纸,也就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后续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配合反复跟踪处理解决。对于图纸并未吃透,解决问题过程延长,相当于延长了整个设计周期。
仅仅依据工作标准要求,将图纸的技术要求、标准进行翻译完成,或不加选择的套用原有图纸签发。
这些看起来都是将工作依据工作标准要求完成了,但实际上并未完成到位。
为什么呢?
容易引起制作误差的或不明确的要求并未加以重点标记,与下游环节并未就重点注意事项做好交底,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设计人员工作标准的要求,或者说是,自己认为的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不满足设计者工作标准的要求的。
将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完成”,这才是最基本的工作标准。
提前发现和解决掉容易出现歧义的点、梳理重点、难点进行技术交底,理清所负责项目的设计思路框架,则可以避免后续环节的反复沟通、初级失误等。
看起来似乎设计周期长了,但制作过程则高效流畅,制作过程中技术服务时间大大缩小,整个设计周期是集中而高效的。
将提高工作标准作为习惯来坚持,即使在没有明确工作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符合工作的基本要求。
只是简单的执行岗位上对于工作标准的要求,并将工作按自认为的工作标准的要求去完成,一味埋头苦干,不讲究技巧和方法,囫囵吞枣,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忙碌得事倍功半。
有意识的提高工作标准,在于对做事的用心,更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为一名新员工,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标准,更可以加快其成长的步伐。
记不得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刚毕业这几年,重要的不是您做了什么,重要的是您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那就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
具备了以上的要素,您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人。而被信任的人就比他人多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那些您没有接触过的工作,此时,您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
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用心去做了,循序渐进的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