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官迷心窍出昏招
王黼有一次去寺庙进香,看到庙门前立有一块蔡京题字的碑,落款处署着蔡京的官衔,什么太师啦,鲁国公啦,中书侍郎啦,开府仪同三司啦等等一长串。
当朝宰相的书法本来就自成一家天下闻名,其题字的碑刻已经足够引人注目,再有那么多显赫的官衔给托着,自然成为寺庙一景,成为香客烧香拜佛之余游览品评的热门景点。
王黼见到后羡慕极了。他没有看到蔡京的书法有多好,其个人名气有多大,工作能力有多强,而是说,没想到蔡元长(蔡京,字元长)有这么多官衔,我什么时候能跟他一样呢?
有了学习对象,就有了奋斗目标。做官做到了宰相,王黼就处心积虑要干出点“政绩”来好继续升官。他暗下决心要超越蔡京。
当初,蔡京曾肆意挑起战争,然后派兵镇压,以此彰显自己能力。他发动战争的时候,不敢碰北方特别能战斗的辽国,也不敢动西方桀骜不驯的西夏,而是捡了个软柿子来捏,欺负西南方向生活在大山密林深处生产力低下的少数民族部落。
北宋时期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山大沟深,封闭落后,当地的人们对外了解不多,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也少,打这些地方容易取得战功。所以蔡京选择在西南方向发动战争,果然战无不胜,因此受到皇帝嘉奖和封赏,封为鲁国公并擢升为太师,成为大宋名义上的军事统领。
太师的头衔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也只有获得巨大功勋的人才能获得。
王黼当上了宰相,就想学蔡京,依葫芦画瓢在战场上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
王黼做宰相的时候,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已经纳土归降,成为大宋的臣属之地。
西北方向的西夏这时候也与大宋有臣属关系,虽然这种关系是以大宋每年用绢十三万批,银五万两,茶饼二万斤的代价换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低了头,愿意做藩属之邦的。
再说了,西夏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民众尚武好斗,真要打起来,宋军未必能占到便宜。
庆历元年的时候,宋军在好水川战役中被西夏打败,损失难以计数,两家打到筋疲力尽,最后坐下来和谈,才奠定了几十年的和平。
这些伤痛往事过去不远,宋朝君臣记忆犹新,轻易不会去触碰西夏这个硬茬。王黼思谋很久,觉得在西夏那边讨不了便宜,就转而去审视大宋周边其他国家。
这时候,有人来给王黼出主意想办法了。来人先是讲了一个前朝典故,说:“先帝神宗曾立有遗诏,说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谁就可以封王赐爵,宰辅大人如能促成此事,封王赐爵指日可待。”
王黼心想,蔡京的那点军功,不过封了一个鲁国公,我若想办法从辽国手里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可以封王了。王黼想到这里,心中先是一阵高兴,接着又产生了无限烦忧。
高兴的是,原来竟有这样一个先帝的遗愿可以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烦忧的是,燕云十六州被辽国霸占已经一百多年,太祖、太宗那么武功盖世都没能收复,自己凭什么就能得此大功?
于是,他不无忧虑地向出主意的人问道:“收复燕云十六州,足下可有高招?”
来人继续说道:“辽国东北方向有个女真部落,因不堪忍受辽国苛政,就揭竿造反了。如今,辽国已经被女真人打得晕头转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是有人已经上奏章请求联合女真消灭辽国吗?宰辅大人要是促成此事,消灭辽国,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岂不是千秋大功一件吗?还愁不能封王?”
王黼一听,原来事情如此简单,别人已经给铺好了道,自己只要出面促成就是大功一件,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愁超不过蔡京?那功劳可比蔡京收复牂牁那蛮荒之地大了去啦。
官迷心窍的王黼什么也不顾了,急急忙忙地就给徽宗上奏章,强烈要求联合女真消灭辽国,收复失地,把收复烟云十六州的事情提升到朝廷的议事日程上来。
“还我燕云,收复失地!”王黼把爱国口号喊得震天响。不过,即使他喊破了嗓子,也只有少数人赞成,很多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违背了宋与辽的盟约,再说了,肆意挑起战端,失信于邻邦,是不祥的征兆,恐有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之忧。
大臣们担心的还不仅仅是战端一开,会有生灵涂炭的问题,大家心里最担心的是,女真人既然能把我们的强敌契丹打得疲于奔命,招架乏力,这么厉害的对手幸亏有辽国给我们挡着,要是他们回头来打大宋,我们能够对付得了吗?
大臣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怎奈王黼只想着如何升官,根本不考虑那些潜在的隐忧。他明白不管别人怎么反对,只要说服皇上同意就行,天大的事情,只要皇上拍板了,别人说啥都不顶用。
于是,王黼进一步振振有词地说,宋辽两国已经和好百年了,但这么多年来,辽国是怎么对待我们的,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如今机会来了,契丹衰落了,正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候,兵法讲“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振作起来有所作为呢?
王黼嘴皮子还真不是盖的,这番话可谓慷慨激昂,打出的是情感牌。王黼声情并茂的演说触痛了徽宗内心的隐痛。
毕竟,老赵家的先祖曾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无数次领兵与辽人交战,结果损兵折将大败亏输。打,打不过,就怕了。此后无心再战,订立了是屈辱的“澶渊之盟”,岁岁年年向辽国纳币输绢,现任皇帝还得做契丹皇帝的晚辈,赵官家换人的时候,必须得向契丹皇帝申请报备,真是耻辱啊!
这百年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宋辽两国的和平说白了是服软与认怂后不得不用钱物交换而来的。这在大宋皇帝看来,一开始就是一种不平等条约。之所以执行了百年之久,不就是没有机会和力量来扭转局面吗?
如今,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面前,不仅能洗刷耻辱,还可收复失地,何乐而不为?徽宗内心的血性一点点地被王黼的话语给激发出来。
王黼见徽宗心思已然活动,就继续添柴加火。他接着说,如果现在我们不动手,到时候女真人把辽国打下来,也一定会变得强大,燕云十六州等中原故地就自然成为女真人的领地,我们就没机会收复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一样会受到女真人的威胁。女真人要是打不下辽国来,或者被辽国消灭,我们一样得不到燕云故地。女真能不能强大起来,与我们去不去争夺燕云十六州关系不大,但若我们不去做这件事,燕云十六州就永远与我们无缘。
王黼口干舌燥讲了一大通,中心意思就一个,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赶紧联合女真人开打吧。
徽宗被彻底说服了,认为王黼说得有道理,机会难得。于是决定和女真人联手,向辽国用兵。
北宋王朝的一把手拍板了,说干就干,战争机器运转起来。
然而,事情远没有王黼给皇帝描绘的那么美妙,果如很多大臣所担心的一样,与女真人联手,的确加速了辽国的灭亡,但也暴露了宋王朝的软肋给金人,并给宋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王黼表现如何?是否收复了故地?谁又在战争中获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