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创业型公司需要阿米巴虫式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的成规定制,怎么做都行,但又怎么做都不行。
在绝大多数时候,其实管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天天喊着要时间,要自由,如果哪天时间和自由真给你了,你也未必端得住。
自由和散漫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天平的两端就看向哪摇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一开始就是一锅乱粥,然后再把这锅粥搅匀,当真有挑战。做了一份岗位职权的划分方案给到老板,并圈定了职责范围,老板大笔一挥,就给了授权,并在全公司公布,草台班子的框架总算是支起来了。当老板划山头式的让我负责3个部门时,当时心里哐当一下凉了半截。可当老板问到有没有信心时,自己依然下意识的故作轻松——没问题。却接着心神不宁了整整一下午!!!
3个部门也不超过10个人,但状况基本是清一色的外行管理内行,资历浅的管理资历深的。无章法,无体系,无制度,无规范。又是一轮的从头开始。
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习惯,尤其是已经形成的固化习惯,特别是这习惯还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因为你需要投入深不见底的沟通成本在里面,且深入持久。
沟通成本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大公司讲制度,小公司讲人情,最终指向的都是降低沟通成本,从而提高效率。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就意味着默契度的不断上升,当一支团队彼此都心照不宣就可以做事情的时候,可以想象这支团队的效率是有多高。
在一支团队里,尤其当核算沟通成本时,任何人都可能是成本。召集一个会议,你迟到了,你就是这个团队的沟通成本,因为别人还要打电话催你然后再等你,一群人要集体负担你迟到的时间成本。因为等待,所以就不得不延长会议时间,而最终延长的时间就是大家集体为迟到者负担的沟通成本。如果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的迟到者出现,会议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开一次会看来是不行了,那就再加开一次,这加开的一次会议,又是大家要集体买单的沟通成本。随着迟到或者缺勤人数和次数的增加,整个团队为之付出的沟通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当最终大家都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时,一支团队就玩儿完了。
那天跟财哥讨论到阿米巴的问题,上周的阿米巴开放日,很多团队都来了很多人,财哥说,其实如果真想去做,也能做好。这的确是!但这“做好”的背后,却不能忽略了高昂的成本代价谁来承担呢?
之前就听宝哥说过,他为了通知自己阿米巴团的成员来参加活动,可能要给每个人挨着打一圈电话,这一打就是一上午的时间。当时我乍听非常震撼,但震撼的背后随之就是疑虑和担忧——如此高昂的沟通成本全部负担在他一个人身上,宝哥可以承受几次?
几个月前天狼团强力推行每天的语音讨论,说白了就是每个人平摊成本,人人每天固定付出十几二十分钟参与进来,就像是为团队也为自己储蓄一样。当一个组内某人偶尔实在不能参与的时候,其他人依然可以负担起他不在的成本而继续开展讨论。这就保证了任何一个人出现意外状况都能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保证了任何人想参与活动的时候,活动也都照常继续。
上周阿米巴开放日,看到一些团在抱怨为何自己团的参与人数这么少,不知道这些人平时是否经常参与团队活动,平常以各种理由不参与活动而沦为团队成本,等到你想参与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团队已经被各种成本给拖垮了。
当我们把成本概念引入到每个人或者每个团队的决策时,可能豁然开朗一些。因为每个人的决策,其背后都是由成本决定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家公司,公司付给我们的薪资,是我们之于公司的显性成本,但其实每个人的身上,还负担着或多或少的隐形成本,恰恰是这种隐形成本,在很多时候是起到决定作用的。而每个人身上的沟通成本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隐形成本,沟通成本的高低根一个人的悟性、知识、经验有很密切的关系。
任何老板或者上司都喜欢“一点就通”的员工,而不喜欢“一窍不通”的员工。这里的“一点就通”和“一窍不通”就是最典型的沟通成本。比如一个老板交代一项任务给甲乙两人,给甲沟通,5分钟就够了,活也做的不错。而跟乙沟通,要15分钟,活也做的很好。两个人做了同样绩效的成绩,但随着时间推移,最后老板可能会给予甲格外的优待和提拔。为啥呢?就是因为甲降低了老板的沟通成本,为了老板省时间就是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老板自己内心的成本核算,而跟歧视或者公平与否往往是无关的!
但乙可能这个时候就不平衡了,苦苦追问为什么俩人明明做了同样的成绩老板却偏袒甲呢?万一想不通,这小心态可能就失衡了,压抑了,愤怒了,然后一声叹息——老板太不公平啦,走人!这个时候可能就是考验老板的沟通水平了,因为把这事儿说清楚非常困难,或许老板自己的内心也不是很清楚甲到底好在哪里,但这家伙就是机灵靠谱,会来事儿,老子就是喜欢用这样的人!可也不能跟乙明言啊。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一下自身,我在创造绩效且做出成绩的时候,我自身附带的隐形成本到底有多高?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隐形成本,在组织管理中有一个“向上管理”的概念,就是员工要主动向上司反馈工作情况,甚至要主动跟上司沟通自己的想法来引导上司为自己的工作服务。正是在这种向上管理和主动反馈中,自己才能慢慢了解自己的隐形成本。这也算是占据主动权!
不过如果再极端一点,那些在职场上喜欢拍领导马屁的员工,最终获得提拔也是很正常的!为啥呢?因为这些人拍马屁表忠心,大大降低了领导的信任成本和沟通成本。对于能降低自己成本的人,领导干嘛不重用?而一些自认为了不起的人,纵使做出了好的成绩,却天天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的难搞,根本没法愉快的玩耍。时间一长,他的沟通成本可能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消耗掉了他做出的绩效。
“成本”的视角,算是经济学概念,用罗振宇的话讲,以经济学的眼光看社会问题,未必能赚钱,但或许能减少自己被眼下各种理所应当的事情欺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