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在最底部,想要看摘抄的请直接下拉~前面部分是自己的一些心得碎碎念~
近期在读一些时间管理,行为管理的书籍,收获很多,在自己的行为中也有部分见效,认为已经够用了。于是准备收起来这些书,留待后续需要的时候,再选择性的细读。
然后就看到了这本还没有打开的《微习惯》,本来只想着打开目录扫一眼。然后发现了,这本书的目录告诉了我,自己正在面临的困境,而不自知其实是可以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这个不自知的困境是:了解了提升阅读效率的方式,但执行程度不稳定,且如果放任不管,一定会日渐衰退。
详细来讲,了解到提升阅读效率的方式,关键的一点是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进一步的倒逼转化成自己认知的方式,就是深度思考,做出系统的心得分析进行文章输出。要求自己进行文章输出,来倒逼自己深度思考,能够获得认知层面的融汇贯通,促进进一步的阅读和输出。
但是,同时也存在负反馈,因为对文章输出的高标准要求,导致下笔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尽管知道去下笔会带来很大的认知收益,但是在几次下笔后,了解到这个行为对时间有很大的要求, 常常是5、6个小时才能有一篇满意的输出。在面临其他需要时间的紧急且重要的任务的情形下,就开始避免去开始这件事。
因为惧怕过程耗时超过了对认知融会贯通的喜悦,导致自己在近段时间没有任何输出。而没有任何输出,又反过来降低了阅读的欲望,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而这篇分享,正是因为借助了这本书的理念,才得以出现的内容。
暂时不要求自己一定要有系统完整的输出和思考,只是做自己不抵抗的一步——将有价值的内容摘抄记录下来。这样尽管达不到最好的效果,但这样比什么都不输出,是好了很多的。
借助于书中的理念,我也相信,重复这个简单的摘抄行为,不仅至少避免落入负循环,更多的是,为进入正循环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有多微弱,无需焦虑静等开花就好。
而且你看,已经有正反馈了:我只是因为觉得记下来摘抄很简单,就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自己的思考。
下面是这些对我特别有启发的摘抄(来自CH1微习惯是什么),分享在这里:
正念,指的是对自己思维和行动有清醒的认识。
“假面具”思维: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例如:如果想盖一座摩天大楼,就反过来想如果造一座深入地下的建筑会怎么样。这样做可以强迫大脑拓宽思路,看到更多可能性,进而迸发更多创意。(《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 Michael Michalko 迈克尔·米哈尔科)
压力会促进人们更加依赖惯性行为,无论这种惯性行为(习惯)是好是坏。
“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 Wendy Wood 温迪·伍德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压力越多,生活就越难改变。正如Wendy Wood所说,“你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如果压力让我们走向习惯,那它也会让我们远离其他的一切,包括我们所青睐的新积极行为(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