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文章了,罪过呀。
在我看来,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文章也一样,好文章需要品味,就像好女人需要和她长期生活在一起,才能感受到好女人应有的好品质。没有发自内心的文章,充其量是一种文字的简单堆积,然后将一些简单的道理反复阐述,最终推送给那些社会上仍旧需要教育的人,从而赚取他们的一些钱。很多的公众号依靠这样的方式还真赚到钱了,这也符合我对广大群众的长期看法:这个社会,需要普及常识的人们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一些文字投机者用近乎鸡血的方式来博取这些人的赞赏,这种方式只需要每天传销一样的“布道”就可以收揽好多好多钱。
这个社会,不但需要普及常识的人很多,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需要正三观的人也非常之多。我断言未来的社会,在纠正社会大众群体的三观方面,注定要消耗整个社会不少的精力。
我这几天不写文章了,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懒了,我的天然的懒惰因素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经历,我必须承认这一点;第二点是我觉得自己被挖空了,早些年读的那些书教给我的道理,已经远远少于我想要向亲爱的读者大人传递的观点,以至于我想动笔的时候,想到这些都很恐惧。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世上,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然后成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人生到底该怎样过。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产生诸如下面的一些结论:
为什么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没有勇气放弃我讨厌的理科,转而学习我心爱的文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认为理科总比文科好找工作的观念?
为什么我的老师能够对于一个他眼中所谓的差生施以侮辱性的语言,而不管该学生对于教师这个群体的仅存的尊重?
为什么我的一个姑姑,在所有的亲戚都被他骂的反目成仇的时候,仅仅因为一点误解,转而在亲友面前大骂我的父亲,而丝毫不怜惜我的父亲是她唯一一个可以依靠的亲人?
为什么我们对于某种事务总是以一种极端的思维来阐释,而偏偏不喜欢用常识性的思维来思考,导致这种结果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喜欢指责别人,而对自己的相似行为报以过分的宽容?或者为什么我们总是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这种极端的情感宣泄为什么会受到大众如此的欢迎,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代?
等等......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常识,是端正的三观,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复杂,很多看似高深的理论后面其实往往就是简单的常识和端正的三观。但是我们总是将这些问题复杂化了,高深化了,以至于我们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来为我们的错误买单。
谁说理科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我为什么就要接受大众的这个观点,以至于在理科的道路上痛不欲生?
谁说老师有权利用极端的语言来辱骂传统意义上被定义的差生,而丝毫不用在乎学生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我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在我的姑姑对于他大肆辱骂之时,冲上去狠狠给她一个耳光,而默默承担着多年来被他在金钱和地位上瞧不起的高昂成本,难道真正的亲情维系,其前提条件,就一定是忍让和默默承受这样的痛苦么?为什么不是一种对等的成本付出?
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用一种极端的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因为极端的思维总是很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以至于很多简单的事情被越搅越乱。
所以,正确的常识和端正的三观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它对于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非常有帮助,请相信我,如果你用一点时间来理性的考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比别人高明了,因为这个世界上,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常识不足或三观不正的人,他们缺乏思考,却偏执任性,还不愿意付出几分钟的思考,最终导致的苦果只能是自己品尝。
我的父亲,如果要是早听了我的话,他就不会郁闷和压抑这么多年。在我的姑姑对他看不起,在我的姑父对他总是骂没见识的农民的时候,我的父亲竟然还是想着他这个亲妹妹,节日或者非节日都给他送面送肉,从不间断。血浓于水的古训浸入了他的大脑,殊不知血浓于水也是需要双方的血液补充的,而不是单方的血液输出。常识的缺乏,让我的父亲承受了多年以来的沉闷,而这种沉闷本来是简单的冷漠或者置之不理就可以解决的。
而对于三观不正之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为什么我们总看到那些三观不正之人,在这个社会上似乎还活的挺好,而我们这样勤勤恳恳的人,为什么生活总不如他们?因为三观不正之人太多了,所以群体数量的胜利,压倒了真正理性和做实事的人的数量,但是,真理始终和人员数量一点关系没有。他们之所以活的好,乃是由于国家现状的缘故和运作程序的非正常,请读者大人自行体会。
所以我说,三观要正,品质要纯,尽量要用简单的常识和端正的三观解决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相信关注我的公众号的各位读者大人都有一定的修养,无论对我的观点同意与否,自有拿捏的评判分寸。所谓物以类聚,真正看不上我的为人的人,也丝毫不会关心我所发生的一切。
三观要正,品质要纯,自有好报,读者大人,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