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沟通

朋友说你的公众号从我的视野中消失好久了,你都不打算更新吗?
我思考了一下,想,刚好马上要过年了!那我就宣布放假停更吧~
唔,这样说会不会被打?毕竟啥都没发已经两个星期了;上次发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朋友所要求的“原创”,虽然我一直觉得,只要是我自己写的明明都是原创嘛,摊手。
那这次就来谈一谈,所谓的“沟通能力”好了。


1.从一个不可沟通的亲戚说起

前几天,我某个亲戚(长辈)突然给我发了一个链接,并向我推荐了此名为“你不知道的历史上的武则天”的视频。
说到这,必须科普一下我和该亲戚的“交流史”。

其实我这个人,自认为一向比较淡薄,就是传说中的把资源集中地分给某几个人的那一类人,一旦认定你对我不重要,很可能就立刻变得高冷。所以也许有很多人都不会觉得我在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存在感。特别是我在做事的时候,会非常直截了当,只谈与工作相关部分,谈完以后验证我真的get到了工作要点就下线,有时候回过头去看,都会觉得,唔,不像个妹子啊。
这个性格一半是后天养成的,一半是天生的。后天养成的意思是,我觉得这算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精力配置方式;天生的意思是,其实我们家的亲戚都这样。比起和家里人互动,他们更热爱与朋友互动,对待亲戚比普通朋友还淡漠,几乎是无事不上门的类型。在我进大学以前,一度以为所有的大家庭都是这种相处模式。

事情追溯到大三下学期。那时我狂热地爱好理财,并搜集了一大堆理论知识,奈何自己一毛钱没有,无处实践。本着“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准则,随便问了几个亲戚有没有理财的习惯啊,要注意一下理财的问题之类。几个人里面只有该亲戚回复了我(其他人的答案一致地标准:穷得内裤都买不起了,哪里有钱理财。我就不吐槽了。),并且要求我帮他做规划。
当时我就呵呵了,礼貌且耐心地告诉他,理财这种事,必须要自己费心的;我并非专业人士,万一亏损我担待不起。
其实具体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记得他的基本逻辑一直是“你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你就是专家。你是专家你怎么会不懂”。
然后我们从理财扯到了工作,大概是他埋怨自己接不了外快,职位又总升不上去,所以做不到开源之类。
他认为我的一个哥哥能有今天这么舒服的工作是因为走后门;有了名校学历就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当然可以高枕无忧说大话;他总是被人踢皮球一样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没人给他机会让他做管理层。
当时我的内心疯狂OS:就你这个抠了吧唧还总是抱怨,独断专行的性格也能做管理层?你连属于自己的责任都承担不了,你是在开玩笑么?你怎么就不反省一下自己哪里有问题?
也怪我当年too young too naive,还一直和他甩理论,证明不是没路,而是明明有很多路可以走,但他怕苦又怕累,却想一步登天。而后又耗尽我最大的耐心给他回复我认为的可行办法,比如先尝试和同事好好处关系啊,如何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啊,去学点什么东西啊,看本书也是好的。
然后最犀利的话来了,他问,你能保证我看了书一定就能成功么?
我被气得暴走了。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考试在即,我每天早起复习的时间都不够,却得一连几天每天花几个小时来回复他我十分不屑的问题和莫名其妙的质疑。
说句很诚实的话,这种人我是十分不屑的,如果他不是我亲戚,我理都不想理。

后来话题止于:他怪他妈妈把他生矮了。
我们开玩笑的时候都会说,长得这么丑/矮都怪爹妈啊,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自嘲的话,博大家一乐罢了。可是他居然很认真地说,都怪他母亲把他生得这么矮,他的境遇才会如此尴尬。
鉴于觉得没有感恩的心并且把责任全推脱给旁人的人太可怕了,我拒绝再和他做任何关于人生问题上的交流,大家维持表面的和平就好了,谈深度大家都尴尬。

当时他说过的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有:1.你就是会说些理论,空耍嘴炮而已(--事实上他一边鄙视我的理论,又一边求虐的状态);2.你就假设你是我嘛,你要怎么做(--然后就是“你空有理论而已”的死循环);3.看书就能成功?你能给我保证么?你保证我就去看。(--“我没办法保证”“那你还叫我去看书?”)

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我建议他好好修饰一下自己的简历,顺便还给他提供了一套关于怎么做简历的课程。他却甩给我一个链接,让我帮他修改。任凭我怎么解释我并不会做简历&正在忙考试&我不是很精通他的专业领域,没有时间和精力帮他做这些最需要他自己处理的事,但他就是认定了,“我是你长辈,这种小事就是应该你帮我做的”;参考朋友意见给他提了建议,他又说“你朋友干什么的,凭什么说我哪里哪里不行”,于是非要扒皮我朋友都来自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是什么职位,似乎只有地位比他高的人才有资格给他提意见。

此次谈话以后,他在我心中的定位就是“不可沟通人群”。对于不可沟通的人,我一向不浪费时间;但是碍于他经常会给我妈告状,说我又不理他了云云,所以又不能直接拉黑。

2.沟通其实看天气

再回到“你不知道的武则天”的故事。
收到推荐以后,我又不好一口回绝说“这个名字能更low一点么而且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啊好嘛?”,于是表示,谢谢,但是最近书单已经饱和了,暂时不需要新的资料。
于是他就开始给我下定义了,“你就是不听长辈的话,好东西叫你看你都不看”、“你就应该多学一下怎么和人沟通”、“我们家的人智商都高,但是就是智商高才急,都不会听人把话说完”、“你看那么多书早晚变成书呆子,读书有什么用”。然后他很肯定地说“你沟通能力有问题”。

其实对话的过程很漫长,而且我一个上午都持续心情不好。

此后,我无数次反省,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明明和有的人沟通无比顺溜开心,而有的人一张嘴你就觉得难受呢?
期间,我把和该亲戚的对话截图给寸哥,求问他意见。寸哥说了一句很经典,也瞬间点醒我的话:我和该亲戚在他的角度看来“喜欢自证,也喜欢证他,但是不喜欢接受他证”。通俗解释,就是喜欢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是不能接受你证明我是错的。
我确实是这么一个好强的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练习,想要驳倒对方这种欲望已经在很多场合可以压制下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面对该亲戚这种欲望就蹭蹭蹭地喷薄而出。

略过种种心理搏斗过程,我直接说出我的结论好了,那就是,沟通其实是要看天气的。
我们曾经开过学院某老师的玩笑,说她给分看天气,这种天气,指的往往是一种随机的、无理可循的不确定性;而沟通也是这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天气具体包含哪些?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 真的就是天气

一般来说,出了太阳的时候我更喜欢做正经事,并且这个时候效率会特别高;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朋友聊天需求我一般会简捷处理。但是刮风下雨我就会缺乏干劲,会有比较大的几率泡在QQ微信上打发时间。如果你刚好出现在我正能量充足的亢奋时期,相信我,我是不会太想和你聊工作无关的话题的。
当然,朋友求帮助除外。

#* 偶尔看心情

心情其实是个很重要的点。总有那么一个时候,你的沟通对象处于“我不听我不听你说什么都是fart”的阶段。也许可能遭遇了什么惨痛的经历才导致心情阴郁无法理喻;但极有可能只是大姨妈、大姨夫如期而至。

#* 也许有时候还看脸

一般对长得好看的男生我会耐心点,不解释。因为怎么解释看起来都像辩解。相信大部分男生面对美女的时候,就算觉得对方是脑残,也还是会耐心陪聊的,不然肯定早就打游戏去了。

3.沟通的关键在理性

好了,不开玩笑了。以上说的其实都是随机因素,是不可抗力。
据说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能够用理性克制兽性,用严密的逻辑论证结论。

世界上最严密而精确的语言是数学语言,很多的科学理论就是借助数学来表达的,这也给很多人了解科学造成了直接的障碍;从某个侧面看你不难发现,人其实是不善于逻辑思考的,或者说,人其实不习惯于“有理有据”地去思考,而是更喜欢情感的表达,类似于“我不喜欢你,所以我要发动一切资源去证明你就是个不值得喜欢的人”。
而我们的文字,其实并非理想的逻辑表达方式,因为每个字词都会有多重含义,字词组合起来的句子更是可以做多重解读。用这些句子去做推论,难免在某个环节就会被理解出歧义。这种感觉就类似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沟通的有效与否其实是建立在对话的双方是否理性的基础上的。客观的不理性和主观的不理性,都会加剧沟通失败的几率。
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所说的沟通,指的是在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并期待达成共识。
客观的不理性
其实客观与否很难定义。那么我姑且按照改变的难易程度来划分这些影响沟通的因素好了。

客观的不理性

客观的不理性,我大致分为:文字的天然局限性;随机因素(也就是以上的“天气因子”)【这个不解释】;感性冲动。

#* 文字的天然局限性

首先来说一说文字的天然局限性。
就像之前解释的那样,文字因为承担了多重含义,所以很容易造成重重误解。研究表示,面对面沟通时,100%的信息=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文字加上声音,语气,表情等,很大程度可以帮助诠释文字,不会造成太大的误解。但是在100%依靠文字表达的网络世界,被误解的可能性则要大得多。

我在微信上有一个经常活跃的群。也加了一些朋友。
某天早上,看到一个小伙伴转了一篇文章,并附上评价,“说得挺有逻辑的”。这篇文章是知乎上一个男生问的问题,关于“我很想让女朋友看书体验一下一个高逼格的世界可是她死活不干怎么办?”。答友写得很煽情,主要内容类似“我的男票也不爱看书,还经常看些我不齿的脑残剧,但是我觉得他一点都不比那些看书的傻逼弱,我的男票不看书一样棒呆了”,然后推论出“看世界的方法不止看书,你怎么能觉得只有看书才逼格高”。
碰巧前一天晚上看了这篇文章,只觉得姑娘挺可爱,但是这个逻辑就有点呵呵;看在她只是为了证明题主不要逼迫女朋友看书这个点,所以给了她一个有情趣的评价。有逻辑却是怎么也说不通的。
斟酌再三,在下面询问:你真的觉得她说得很有逻辑咩?
这句话真是我斟酌了挺久说出来的。

从被文字启发开始,我就十分重视文字的表意功能;写小说的时候一句话我能修修改改改上几十遍。同样一句话,你变换不同的语气和字眼,表达的意思可以大相径庭。
问句可以引诱对方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个在小学基本都学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效果的,在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里,只有问句一种。所以我把评价设为问句,并且在结尾用“咩”,以此弱化质问的语气。(我还在“嘛”和“咩”之间思考了很久。)

然而还是被批了。群里的小伙伴们纷纷觉得“你这种语气很不尊重人,让人觉得很煞气”“你要是用这种态度交流,以后肯定不知道让多少人反感”“哎呀,还是小孩子,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呢”……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时候,就算你深思熟虑过,觉得OK且适宜的话,在别人眼里也许充满了“偏激”“冷硬”“刻薄”“妄自尊大”等负面情绪。这个问题也许和你有关,也许和你无关;但是多多少少,与文字的多重表意功能脱不开干系。

#* 感性冲动

其实在做出理性分析之前,人更加容易被情绪绑架。比较贴切的形容是,你做好准备应对敌人的物理攻击,盾牌还没举起来,就被魔法攻击整成毫无理智的丧尸状了。
一般表现为你在听出对方想要表达“你可能出了点错”这种意思时就会浑身紧绷,启动防御模式,或者直接进入高级战斗模式。所以现有的很多话术类书籍都会尽可能教导你怎样的说话方式更为适宜;在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说服对方之前,你至少得让他肯安安静静去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不仅仅是你说了什么本身。
再举个例子。
之前的年终总结里,提到关于找工作被炮轰的事,其中一位曾经很看重的姐姐说“我不会雇佣你这种员工,因为你只会卖萌和推脱责任”。(原话不是这样,但应该是这个意思)虽然我完全知道我并不是这个样子,“不负责任”和“只会卖萌”是偏见,但还是郁卒了将近一个月。影响力之大也彻底让我见识了语言的强杀伤力。

感性冲动其实很难避免,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人类的天性。曾经看过一个我比较认同的理论,就是人类依靠左脑思考、分析,靠右脑做出形而上的大决断。我们因为思维、逻辑而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可靠的决断,但是却因情感和梦想而伟大。
所以这个不理性因素,只要有意识到就还好。能感知情绪却不为情绪的错觉而蒙蔽,足以证明你不是野兽;这也是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开端。

主观的不理性

之所以命名为主观的不理性,是因为这些障碍很大程度上是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并且只要有意愿就能去修正,并且可能还会很容易去修正。大致分为:个人性格;权威之争;标签。

#* 个人性格

其实我发现这个因素是凑巧,还是上面的那个例子,关于“你真的觉得她说的很有逻辑咩”事件。在群里被批了,表现得比较激烈的有A、B、C三个人。她们一致觉得这种问话很不尊重别人,像是在挑衅。
然而很有趣的是,围观了对话的一小拨人却私信我:“怎么办,我完全看不出来哪里不对劲,你能告诉我他们在说什么吗”“我说话方式和你没差啊,我是不是和你一样不受人待见啊”。
事件的主角之一表示:我觉得还好啊,不是有用“咩”缓和气氛么?(当时真的热泪盈眶,只有他看懂了我的深意)
然后ABC纷纷表示那是XX你性格好,照顾妹子不计较啦。
当时心里咯愣一下,XX性格好所以没感觉,不就代表着ABC性格其实存在着某些问题,所以反应才会这么激烈?
更有趣的是,提出这个问题的ABC刚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或者说至少有同一个特点:强势。用我的话描述,就是有自己的观点的好战型人格。(妈哒,好像我也是这种类型怎么办,SOS)
这种类型的人会对质问句有强烈的反应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读书的时候,可爱的ZZ老师曾经说过我:“DW你真是太狡猾了,你总是喜欢不停地提问,然后把对方套进去,就像挖了个坑等着别人掉下去。”
唔,我承认这是我的话术,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同学总是对着我感叹你不去辩论真可惜的源头。依靠不停地提问去套话其实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从对方的话语里得到大量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就是一套完整或者不够完整的推论。通过审视假设、论点和推论的过程,你就能发现对方说的是不是事实,有没有破绽,破绽到底在哪里。养成这个习惯,大概和我有一群总处于迷茫状态,对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又求帮助的小伙伴有关。我习惯了通过提问间接探知他们零碎的想法,找出问题真正的源头,再做解答。

但是在A的眼里,这种提问的方式很不恰当,确定别人的回答之后才肯说出自己的意见是不自信的表现。
我继续问,她觉得妥当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呢?
她说,应该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询问对方意见。
其实当时内心的OS是,有一种人,如果你先他们之前表达了意见,他一旦衡量发现你的意见能够说服他,或者他和你的立场完全不一样他就会选择像蚌壳一样缄默,这就等于是堵住了他们的嘴啊喂。
话至此,分歧已现。
我询问,是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意见;她的询问,很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决立场不一样,是很难达成一致的。
但是这件事以后,我大致学会了一点:性格不同的人,习惯的沟通方法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面对不同的人,最好先判断判断他的爱好是哪一款。

#* 权威之争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对于某些人,你格外相信,所以他说的所有话,很可能你都会不假思索一字一句全部吸收。你和这样的人沟通是没有障碍的,因为你只能跪舔,完全不会有反抗的心情。
分歧源于质疑,而沟通是为了解决分歧;你连质疑都没有,还需要什么沟通。
当然这是理想态,实际上,我们都不太可能愿意承认其实在沟通的过程中是对方的脑残粉,完全任人摆布;所以会说服自己其实我们是平等的。

我的某老师曾经夸过我:“你最大的优点就是你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很强的质疑能力,这在你们这种年纪的人中难能可贵,好好珍惜。”
当时其实我很不开心,因为我蛮期待她能说“我觉得你逻辑能力很好啊”,但是她把这句评语送给了另一个男生。(对,我是不会承认老师们都觉得我逻辑推理能力是有大问题的!)

我提到这点,是因为我其实也做过脑残粉,最明白脑残粉是什么心理;但是托我强大的质疑能力的福,我又醒得很快,所以可以悠哉地观看其他人是怎么做脑残粉的。(写这个我是冒了得罪人的风险的,因为有部分人当事人也关注了我的平台,不过我觉得他们应该只是友情关注,其实压根没往心里去,所以写下来也无妨,仅供探讨。比起做一个虚伪的笑面人,我更愿意让别人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还是那句话,不服来辩。)

就像前文提到的,我之前一直是A姐的脑残粉,直到我开始质疑她的一两句话,然后就是三四句,然后就是很多很多。但是由于我和A姐交流也不多,所以没什么具体的例子好举。不过我可以描述一下群里一般情况:A说了一句话,无论是对是错,是否经过考究,底下一定是一大段好棒好棒好厉害好厉害的叫好声,有时候我都会为A的处境感到心惊——很多时候,她完全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反馈,因为她和她的脑残粉根本就不是在沟通。
脑残粉其实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那些说是我脑残粉的小婊砸,我还是很希望你们智商能高一点的,不然我说什么你们都听不懂我岂不是很寂寞?嘿嘿,你造我说的是你=3+)

当然,像A姐这种情况很极端,一般沟通的问题,更可能是两个不理性或者一个不理性的人的权威之争——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或者压倒对方的质疑,总会把辩论变成辩解。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你得明白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平衡的心态去探讨一个问题的。这里面牵扯了很多因素,比如社会地位,比如年龄,比如阅历。更多的时候,人更倾向于只和自己认可的有资格教导自己的人沟通,并且接受他的建议。

这里又说起那个群。
在某次潜水的时候,发现大家正在讨论提意见的问题。群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表态的:对于那些给我提意见的人,只要在我心里没有够上阈值的,我只有两种态度,要么嗯嗯哦哦敷衍听完,要么虽然表面恭敬,但是却会腹诽你是什么东西也好意思给我提意见。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之多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触目心惊,以至于后来我写的“什么事就算为对方好,也不要轻易去做”里,第一点就是提建议。

如果在沟通前,你并未做好“我们现在是平等交流”的准备,很可能会出现聊着聊着就变成“喜欢自证,喜欢证他,但是拒绝他证”的局面。究其原因,不过是一方自认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该凌驾他人之上的。他证?你前提都是错的,你凭什么他证?当然,这个前提,也就是你是否真的权威,就不好说了。

用这点来解释我亲戚“总喜欢和我争论找虐”这个问题再容易不过了。
首先,是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家的人智商都很高,沟通有问题都是因为太急躁”。他自认为智商高,自然就不会把其他人的智商放在眼里。(这点我是否认的,反正我智商不高。)智商高,就是他区别于别人的主要优势。
其次,在他要求我说他到底哪里有问题时,反复保证把我当成一个提意见的同事。然而在我说出我的意见时,他的第一反应却是“你看你这语气当不当我是你长辈,你还说你沟通没问题?”。
然后我就彻底领悟了,其实他不过是咽不下被后辈教育这口气,才反复缠着我找长辈的威严来了。所以才会一直给我挑刺,比如“你就是空有理论”,“你沟通能力有问题”,“你看那么多书也就是个书呆子”,“你在大学里什么技术都没学到你大学白读了”“你真那么珍惜时间你怎么不去当总理”……

其实对付这种只想证明自己的权威性,压根没想好好沟通的人,办法还是挺简单的,只需要你狗腿地说:“对,对,您说的都对,我受教了。”
不过这种人也蛮可怜的,因为早晚会被困死在亲手营造的幻象里,一辈子都不敢走出去。

#* 标签

所谓“标签”,指的就是你对一个人的固有印象。
就像我和该亲戚第一次惨烈的沟通经历直接让我给他贴上了“不可沟通”的标签。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之后他所有的沟通诉求都被我的系统暴力拦截。唔,类似于上了我的沟通黑名单,看到他的消息我就跟得了狂躁症一样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脾气比较急躁,所以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是就算是脾气很温和的人,面对自己不想搭理的对象大概也不会有好脸色。这就是标签的作用——能帮助我们快速地筛选出哪些人是沟通适宜人群,哪些人需要敬而远之。
虽然我平时总说很反对给人贴标签,但是标签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节省精力,提供一条标准的可评判模式的。这就类似于我们看到的“价高=质优”的模式。

我清理了一下在我的沟通黑名单里的标签,大概有:偏执狂,自恋狂,呵呵党,负能量携带者,冥顽不灵者,推脱责任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脑残。
脑残的定义比较广,一般包括的内容有:缺乏行之有效的逻辑系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系,无论你说什么他的回复都是”斯国一“,或者做决定都是靠“老子就是开心”……
这些都是很宽泛的描述,但是大致能看出我希望我交流的对象能谦逊、低调,并且在忠于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从善如流;最后,希望他能从和我的交流中真切学到什么。这样的沟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端倪。

有时候我会感性地觉得A姐其实不怎么待见我,这种不待见除了感觉不切实际地放大以外,很可能是因为我在她的心中有个不是太好的标签吧。

4.怎样才能高效沟通

能看到这里的其实都是真爱。
以上的一些片段,虽然看起来比较有框架(明明在瞎说),但是我并没有把事情解释清楚,只是在说出一些见解而已。所以,在这段,我会原原本本梳理一下我的看法。就以传统的: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how to)来解释好了。

#* what

沟通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交流意见,以期达成一致。所以有两个关键词,是“意见”和“一致”。
这里有个假设,就是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互相认可对方是平等地位,并且谈话的目标是为了增进某方面知识的情况上的。否则实难避免一方对另一方抱着说教态度;一旦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就会出现情绪上的不理智。所以我们最常见的也经常会发生的,就是和自己的同学、同事以及其他同类人去讨论相关问题,因为段数相近,更容易接受平等的假设。
那些抱着其他目的去沟通的情况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

其次,沟通的双方都要明白,自己所持的只是意见,而不是真理;我们所有的认识都是受个人阅历局限的。能区分意见和知识的两个人,更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探讨一个问题;也更能接受对方的不同假设和意见,而不是一味驳斥。

最后,目标是达成一致。就算没有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同看法,也应该确认哪些是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中哪些是被否定的,而哪些是沟通的对象持保留意见,暂不评论的。

#* why

其实我对沟通的定义相当狭窄,因为光“平等并且为了知识而沟通”这一条假设就排除了很多也能称为沟通的情况。
但是同时,我也认为,除去这种沟通,没有什么对话值得你大费精力思考或者争辩太多。
这些大概都源于我对于沟通有意义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要赢还是要真理。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段话:
“我不能反驳你,苏格拉底,”阿加顿说:“让我们假设你说的都对好了。”
“阿加顿,你该说你不能反驳真理,因为苏格拉底是很容易反驳的。”
大多数人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有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
把谈话当作是战争的人,要赢得战争就得为反对而反对,不论对错,都要反对成功。抱着战争的心态去沟通,只能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好战的人总是难以安抚的原因——因为任何安抚的手段都阻碍了他们“赢”的目标。
好战不可怕,好战而无知才最可怕。

5.怎样变成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其实我是没脸说这种话的,因为我本身是个不善于沟通的人,有时候还很讨嫌。
讨嫌的原因我大概知道,一是平时太罗嗦,总是没正经,爱开各种嘈点奇怪的玩笑,黑自己黑别人;二是需要放松气氛的时候我反而喜欢死磕一些细节,太学究和刻板,对于不认可的东西会追问到底,有时候甚至让人下不来台。

还是拿被群里群批说话太煞气,不尊重人那件事举例。其实在群里开批之前,我还做了一件让人不爽的事。起因是A姐在群里发了一段和蒹葭有关的话,诠释得很有诗意。然后立马有人接“难怪拿蒹葭比喻爱情,真的好美”之类的。
说句比较实在的,我当时的想法是: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就瞎逼逼,狗腿还能更明显一点么。蒹葭从古至今其实都没有爱情的意思,说什么蒹葭是爱情,真是蛮可笑的;这就类似于把“还君明珠”的典故当作是爱情的表现一样,读了一些表面的文章就开始炫耀卖弄,只会让人觉得肤浅。
放在平时,其实我也不会太死磕;但是那天早上确实心火太旺,又觉得这狗腿好恶心,于是很生硬地解释了一通,意思很明显:同学你搞错了,蒹葭不是用来形容爱情的。
然后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 道:会沟通其实是一种涵养

有时候,我真觉得会沟通是一种涵养,“怎样说话”“怎样沟通”这些都是术的层面,而涵养却是道的意义上的东西。
沟通的基本涵养,是尊重和自知。
纵观沟通上能出现的几种大问题,概括起来,不过就是“(我认为)你不懂我,却还要强硬地瞎BB”。

印象比较深的,是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小组讨论一个方案应该如何执行的问题,其中一个妹子H和我意见相左,她执着地和我纠缠细节,我执着地保持冷战。在我看来这是我能保持冷静而不掀桌的最好形式,否则我会控制不住我的脾气,口不择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后来H爆发地冲我大喊:“你到底要怎么样嘛!你怎么这么不尊重别人!你都不听别人说的吗?!”
那天晚上,大家不欢而散。

之所以说这件事,是因为这是个典型的关于尊重的事例。

后来冷静下来以后,我曾经问过室友妹子关于这件事的看法。
室友妹子说:“你们的纷争来源于意见的不同,可是你有想过吗?也许你们都觉得正确有理的方法其实可能都是可执行,并且效果差别都不大的,并不存在绝对的谁对谁错。然后可能因为你的态度太消极了,直接都不理H了,她才会发那么大的火。”
所以,我要说的,关于尊重的第一点,就是不要假设自己绝对正确。
你必须学会如何接受对方的假设,只有接受了对方的假设,你才能理性地推论对方所说的是真理还是谬误,不会被情绪占领;不顾一切地拒绝接受对方和你拥有不一样的假设,以己度人所能带来的无非是一场争吵罢了,也许会有输赢,但是绝对不能学到知识。

尊重的第二点,反应在态度上。
真正点燃H妹子这桶火药的并不是我和她截然不同的坚持,而是当她努力想要说服我的时候,我选择了沉默。沉默即是一种拒绝沟通的姿态。
其实尊重的姿态是最难学的,因为每个人觉得不被尊重的点都不一样。比如我曾经和室友妹子讨论起做PPT的事情,当时我告诉她,我完全不介意我做出的PPT被人做些微小的改动,所以关于PPT调整的问题完全不用问我,我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但是她却觉得PPT是她的创作,要改可以,请告诉她,她亲手改,任何不经过通知的改动都是对她的侮辱。而我恰恰因为对H妹子说细节你随便调,不用再问我了,被她认为是不尊重和敷衍,因为对于她所有的意见,我都没有给出确切的反馈——除了“可以啊”。
态度上的尊重与否很难给出固定的模式,唯一能够缓解这个问题的,大概只有在沟通之前就说明自己的原则吧。当你明确地告诉别人你的底线在哪里,你能接受的范围是什么,你被“不尊重”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就像如果H妹子提早告诉我她最讨厌别人对她的意见呈忽视状,我提早告诉她,我最讨厌被人以命令的语气去push,我们之间的不愉快一定会少得多。

另一点是关于自知。
这点尤其考验涵养。
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我们需要一连串的经历去印证我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更复杂的是,你所知的关于你的一切也仅仅是过去及当下的你而已。当未来于你都是一连串X的时候,不免生出人生都是虚无的感叹,所以也会有很多人放弃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星座星盘怎么说,就怎么是。
但是自知作为自我控制的第一步,在沟通中尤为重要。你对你自己了解得越多,在沟通中能控制的不理性因子就越多。
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气,会被激怒,就能保持一颗平和周正的心;你了解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就不容易被谄媚的语言和别有用心的人迷惑。
客观与理性,并不只有在沟通中被需要。

这点太玄乎,并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所以点到即止。

当然,其实还有额外的一点,就是你至少得有基本的常识。这点算是沟通的门槛。
就像我那位亲戚,看到“看得书多就断定会变成书呆子”,“珍惜时间就应该去当总统”,“世界非黑既白,人非好即坏”这种完全不具备辩证思维的,我都不用沟通就知道和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他如果不补充作为一个成人的基本常识,相信他很难能和更高阶层的人顺利沟通。

#* 术:沟通的筛选方式

我翻来覆去思考了很久,试图寻找一个和谐沟通的最高准则。
最后我得出了这个结论:给他想要的。
这么说似乎有点心机婊,但是你不能否认这确实是能迅速高效达到你目标的方法。如果你沟通的对象想要的是赞美,你就逢迎;他要真相,你就严肃。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

所以,沟通的第一步,是弄清楚对方的目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不想写了。好累啊。所以以下快进▶▶x4。

其次,区分沟通的类型。
严肃的辩论:理解对方的假设、论点、论证过程。再把你的假设、论点、论证有逻辑地传达给对方,越简捷越有效,避开过多的修饰。理性的人会理解你因为缺少修饰而显得略为犀利的话的。
不严肃的辩论:先确定有没有交谈的必要,没有就别浪费时间了。如果有,那么就需要酌情采取对方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对方喜欢煽情,你的文字就应该能让人潸然泪下;对方喜欢俏皮,你就别说得死气沉沉;对方喜欢圆滑软绵,你就不要表现得太有棱有角。
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能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方式。虽然因为会写东西的原因,我对这个略有钻研,但是作为一个直率的人,我毕竟做不到。

我接受各种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努力隐藏我的偏好。但同时,如果面对一个有强烈偏好的人,我是不怎么愿意和他交谈的。(此处略去原因)

最后,我强烈的建议:没有太大意义的沟通就别去进行了。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沟通最是伤身伤心伤时间,还不如赏风弄月吟诗来得有情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世界总不听话 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希望身边的任何人都听从自己的安排。事实上你会发现,让别...
    静888阅读 12,212评论 1 45
  • 今年下半年的学习计划,尽量按照时间把这些内容都梳理学习一遍,当然在每天空闲的时间想着安排一些别的学习知识,希望今年...
    阿亮私语阅读 417评论 0 0
  • 关键词:东食西宿 题主:女 问:冷大,你好!我和爱人都是39岁,有一个15岁的儿子,我们在今年6月份离婚。我大专学...
    冷爱阅读 1,023评论 0 0
  • 我的胃又被自己作的很难受,俗话说得好:食色性也。安安光顾着吃,却忘记了自己的胃病一直都没好。此刻的安安正一个人坐在...
    miss猫小姐阅读 298评论 0 1
  • 把所有的灯都点亮,让黑夜里的房子尽量光明。 把所有的酒都打开,让风雪中的众生尽情温暖。 把所有的经文都颂起,让中阴...
    家乡桃花开了阅读 39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