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没能力没钱,只是不懂舍得
文/老醋
读书的时候,总是莫名陷入一种成绩恐慌症,于是就会买各种课外练习,就会希望通过这些课外练习来提升自己成绩。但事实,我买过的课外练习很多,可我的成绩却一直游离在中等水平。直到现在,我还一直记得高中某个同学说的一句话:“买这么多练习,为什么不去做精一本练习呢?给自己那么大希望,就不怕摔的更疼。”
那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还年轻气盛,总以为自己存在无限可能,自然也就会以为那同学的好心建议是在讽刺自己。可随着自己高中毕业,大学四年,工作快三年,才发现自己一直以一种偏执的错误方式生活着,而那位同学所说的话,刚好才是“断舍离”的真谛。因为在事实当中,我高中虽然买了很多课外练习,但却没有真正去潜心研究那些能够让自己增分的难题,而是一遍遍重复那些自己本来就熟悉的题目,所以直到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也就游离在中等水平。大学四年,我看起来很折腾,很正能量,捣鼓着做很多事,但却没有真正的踏实心来去做好一件事。我折腾学习,可我没有继续深造去考研;我参与学校各类团体活动,但却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习如何建议团队、管理团队,而是处于一种为了奖学金加分而去打酱油的状态;我参与过很多课余兼职,虽然那时候在很大程度提升自己经济水平,可那些兼职对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多大用处……工作三年,我处于一种“胆小谨慎”的状态,所做的改变少之又少。即便到了杭州,收到一些创业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但性格使然还是让我选择一家平台大点的大公司。
在梳理从懂事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在很多选择上是处于一种“不舍得”状态。因为不舍得放弃一些练习,而让自己盲目陷入一种题海战术;因为不舍得去精通一项事,而让自己大学生涯处于一种瞎忙状态;因为不舍得大平台的稳定,而一直处于大平台的小小螺丝钉状态……
而自己的“不舍得”状态,在金钱方面更是显示的淋漓尽致。明明存够可以让自己一两年不用工作而到处瞎晃荡的钱,可却没有勇气去旅游,而是在离职后,不到三天,去投入到一份新的工作;因为不舍得放弃码文的外快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让自己睡眠每天只处于4小时状态,并且严重影响到了自己本职工作;明明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专业健身房锻炼自己,可却又舍不得办理一年三四千的健身卡;明明可以将自己收拾更好点,可却为了省钱而懒于去收拾自己……
而这一种“不舍得”状态,让自己一直处于奔波劳碌的状态,但却没有多大收获,甚至看起来有点碌碌无为。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些鸡汤文,大致是讲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在他们思维当中有“舍得”这概念,而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太过于计较,而不懂“舍得”。
或许如何懂得去“舍得”,才能够活出想象中的自己。因为这世上还一句鸡汤是这么讲的,比起努力,选择才更为重要。而这选择更是基于自己很多的“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