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熟读的《隆中对》开篇就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卧龙先生对天下大乱的根源分析是从董卓开始的。那么董卓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做了哪些事?是怎么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又是如何将东汉政府推向万劫不复之境的?
一、董太师的发家是靠黄巾之乱而逐步取得扩张势力,趁乱取势再发展壮大。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也是个读书人。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颇有功勋。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董卓还是有些本事的,尤其是在边境缓和民族关系上有一把刷子。他并不是全靠贿赂十常侍才得以升官的,他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在西凉陇西一带深得羌人人心。也就是说董卓能文能武,也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由此才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平步青云。
二、外戚与宦官的宫廷内斗愈演愈烈,全靠同行的帮衬才使得董卓有了进京的机会。汉灵帝去世后,围绕皇位之争外戚与宦官内斗白热化,大将军何进密谋除掉十常侍。按理说一个权倾天下的大将军,除掉几个宦官,只需要一个诏书即可(曹操向何进献策,只需交狱吏即可消阉党)。但是何进无脑竟然听了袁绍的主意,引外兵入京剿除阉党(脑补下可能是何进觉得阉党有何太后撑腰,又不好和太后对着干)。何进于是密诏召董卓进京剿除阉党,但消息泄露,这边董卓还在路上,何进就身首异处了。何进一死,袁绍和曹操带兵杀光了宦官,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瞬间崩塌。
三、在东汉政府两大集团倒下的前提下,废旧立新权倾天下而成为众矢之的。董卓进京之前,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已到下,东汉政府已经失去两大支柱,皇权更替正在进行,此时权力出现了真空。在这个时候,董卓西凉军进京后,由于兵马并不多,这个时候太师很有头脑,他每天晚上让部队出城,白天大张旗鼓的进城,一连好几天如此,让人误以为董卓的兵马源源不断开进洛阳。大部分时候不是你有多大力量,而是别人认为你有多大力量。在长安大部分人都认为董卓兵马强盛之时,他趁机收纳何进原来的部下如曹操袁绍等人,大大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力量壮大之后,董卓开始考虑夺取最高权力,他所采取的是废旧立新,废少帝立陈留王。这一举措的后果是将自己处于众矢之的。很多忠于汉室的大臣不同意,也有一些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不同意,如荆州刺史丁原、渤海太守袁绍等,丁原因吕布叛乱而死,袁绍则出走洛阳直奔自己的根据地而去。在一一消灭自己的政敌之后,董卓权倾天下,一时风光不已。但董卓这个人很残暴,做事情不计后果,杀戮太重,树敌过多,最终引爆了十八路诸侯的反抗。
四、十八路诸侯与太师虎牢关血战,但天下大乱从此正式拉开序幕。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回乡发檄文号召天下诸侯一同剿灭董卓。各州郡纷纷响应,推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十八路诸侯集结于虎牢关与董太师展开血战。十八路诸侯名义上是来除掉董卓,实际上是来分杯羹。假如董卓被杀,权力再度出现真空,那么东汉政府上层权力再度会洗牌。因此这十八路各怀鬼胎,在大战之际,互相忽悠互相坑。袁术坑孙坚不给粮草,袁绍坑曹操不给援兵,袁绍坑大伙不上自己的精锐部队等等。坑到最后曹操怒了,自己玩去哥不奉陪了(曹操怒道:竖子不足与谋),孙坚偷偷拿着玉玺回江东,十八路诸侯作鸟兽散。
董卓迁都长安后,焚毁洛阳,繁华都城一时成为灰烬。外乱虽已平定,但内部却依然不团结。王允设计,诱吕布诛杀董卓,一代权臣落幕。回想董卓一生,年少游侠,壮年得志,中年掌权,晚年被杀。在历史上权臣多数名声不好,要么失败被杀,要么以乱臣奸臣遗臭万年。曹操、司马昭、诸葛亮都是权臣,但也只有诸葛亮获得了身前身后美名。董太师的错在于杀戮太重、打击面过广,若是他能团结大多数人,或许他成为伊尹这样的能臣也未可知。但历史没有假如,太师就是这么干了,结果也就是失败被杀告终。太师的结局我们也就知道了什么叫做一手好牌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