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p102-113
原文1 我们只能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事情。
原文2 这些争执不只是双方见解不同的结果,因为我们接收到的感官信息确实不同。
原文3 沉默在西方文化中带有负面的价值,他被你解读为缺乏兴趣,拒绝沟通,敌意,焦虑 害羞,或是彼此合不来的征兆,西方人对沉默感到浑身浑身不对劲,囧困,尴尬。
感受1 我们以为我们的想法是很客观的,然而我们看得到信息却是片面的,有时候只是表象现象,没有考虑到其他我们没有能力或者是尚未注意到的细节。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位思考,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注意到,隐藏在这些现象下面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思考的维度还没有考虑到,也就是展开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感受2,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定义别人去,指的行为。即便是同一幅画,每个人关注的点也不一样,即便是一个词语,每一个人理解也不一样。原因多方面的,每个人的认知,智力,教育,家庭背景等等各不相同。有时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考虑问题,多接受别人的反馈,这样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更客观一点。再聪明的人,也有思维的盲区,再笨的人,也有闪光点。我见过一些固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别人刚开口,就打断别人的讲话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吧啦吧啦自己直接讲开,就是只讲自己想讲的,根本就不听别人说话,这样的沟通会很累。
感受3,以前我以为的性格是偏西方文化的,但是现在发现我还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东方性格,因为我的性格是稍微有点沉默的,就是不太喜欢说话,如果说没有什么可说的时候,我宁愿保持沉默,而这个是标准的一个亚洲文化的特征。对于西方文化来说的话,沉默的负面的影响比较多。中国人的话一般来说说的话多了,会被看作爱吹嘘或者不真诚的,然而生活中确实需要适度袒露自己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