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弹幕井喷时代,各类视频中,无论是电影中主角阐释的道理,还是评论节目中主讲人发表的感想,“三观正”这三个字,总会掠过屏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但此时的“三观正”究竟指的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就是这件事最好的、正确的处理方式。
然而,这里的“正”不过是说,主讲人和观众的想法更好一样,而不是“最好的”、“正确的”。
事实很残酷。
2
提及“三观”,那么不得不讲讲《乌合之众》,这本享誉已久的大众心理研究书籍。
其中,有关群体的说法,对于本次“三观”的话题,我提炼出两点,用作参考。
第一,是易变性。
改变一个人对一个事物的褒贬看法实在简单,“三人成虎”正是最好写照。
当一个处于中流观点的人,受到极端人士的说服或潜移默化影响,那么他极有可能无法坚持自我。
这就是老生常谈“环境”的影响,而造就环境的,正是人类。
第二,传染性的作用。
有了“易变”作为铺垫,“传染”则变得简单而有规律可行。
群体善于模仿,当“领袖”的声望积攒到顶点,即使是错误的结论,也会让原本持有正确看法的普通人“惊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
如今网络发达,一条“领袖”的100字微博,可能就足以毁掉一个人。
但并不只是“领袖”能产生这种效果,作为普通人,也能作为“原体”,一旦原体能成功让另外一人感染到此情绪,无论是恐惧还是狂喜,都是已经成功了。
例如雷锋无私精神,即使他已逝去,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在还能说“三观”只代表自己吗?
我们的三观,会包含整个时代、甚至上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精华和糟粕,会有如今的“领袖”有意无意提倡的各类守则,还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因此,当我们说“三观正”时,其实代表我们、身边人、刻意模仿的领袖一致认同的“主流三观”。
主流,却无法代表正确,这便是三观正的真相。
3
下次再看见三观正、想说三观正时,一定要辩证看待。
如果A不是最正确的方法,那B会不会更好?
对于一部暗黑童话《故事中的故事》的评论,就能很好的诠释不同“三观”。
在这部电影的第三段故事中,一个不是很在乎女儿的老国王,养大了自己身上的跳蚤(别问怎么养的),但一天他的爱宠生病死去,为了纪念,也为了炫耀,国王将跳蚤剥皮,让勇士们辨别这是哪种动物的皮,说对了就将公主嫁给他。
另一边,是从小得不到父亲关爱的公主,逐渐长大后,渴望和英俊的王子共度一生,因此在“辩皮招亲”中,多次属意父亲将英俊男子的答案视为正确答案,但父亲根本不在意公主的眼神。
招亲继续进行,人群中却出现了一名身披兽皮的高大野人,他辨出了跳蚤皮,国王和公主都目瞪口呆,但最后,国王“君无戏言”地将公主许配给了野人。
公主离开了城市,和野人回到了悬崖峭壁中的山洞,当晚被野人强迫,第二天又只能吃生食,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
到最后公主忍无可忍,终于等到了悬崖对岸出现的路人,并向其求救,路人乐队一行将公主带出了深山,但仍在半道上被野人击杀,而公主在野人俯身背起她的那一刻,将武器捅入野人身体。
故事结尾,公主满身是血,回到宫殿,国王十分讶异,随即退位,成功造就一代女王。
在这段故事中,有对错之分吗?
有人说,从头到尾都是父亲的错,如果不嫁出女儿,就不会连累野人;有人说,是野人的错,如果他好好对待公主,就不会发生惨案……
但国王“君无戏言”没错,野人遵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没错,而公主为了自由去奋斗,也没错。
换个角度看问题,其实是站在不同的人的角度,以不同的三观看问题。
A的视角里,皇权威严关系到整个国家,因此国王无罪;B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自由的,因此野人也无罪……
我们无法给予定论,但唯一能确定的是,三观不同跟画风不同一样严重,是无法谈恋爱的(笑)。
4
不要被群体裹挟,既有自主观点的同时,也要有理性判断。
近期的“萨德事件”,粗俗喊麦的女主播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言语上的羞辱是必要的,但其实,若她换个角度,会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宣泄后,只会引发坏影响。
她有自己的三观,但却无法认识到错误,真是有点难过。
谢谢看到这里,那么,你现在有和我一样的三观了么?(笑)
6418-周莫-墨评 橙子学院码字岛第三篇长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