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占占
看视频2倍速、走路急切匆匆、赶紧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工作......
现代人,好像都陷入了时间焦虑,沉溺在完成一件又事情的低水平循环中。
若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跳出来,审视自己的做事方法、人生方向。
趁着端午假期,给自己一些时间,沉下心来,做一个人生复盘,回顾过去的经历,反思自身的成长与不足,探寻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从而找到未来的方向。 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的内容10%来自正式培训和教育,20%来自和他人交流,70%来自工作岗位的实践。什么是“天真的练习”?就是漫无目的地、机械地练习,很少看到练习中的问题,也就很少能进行改进,因此,日积月累反而成了低水平的重复。
联想认为,复盘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这也是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标准——做任何事情,除了看结果好坏,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从中学到东西。
如果能够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和改善措施,这种失败值得宽容。相反,如果成功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成功,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天过完以后,把你当天或者过往一天的主要发生记录下来,遇到了什么人,谈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绪怎么样……
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老老实实把一整天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作为一种刻意练习,作为一种基本功的修炼。
有很多人会怀疑,说记录会不会是在浪费时间,其背后的意思,实际上是想有一个取巧的办法,能不花时间也有反思的成果,我目前的看法是,别想多了,还是老老实实、扎硬寨打呆仗。
为什么要如实记录?因为我们的大脑不一定靠谱,大脑自己会编造事实,事后就变成了“我以为”,实际上不是真相。记忆有时候是会骗人的。
当我们有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情况发生时,如果我们很痛苦的话,大脑就倾向于抹掉那一部分或者掩盖、改写一部分,好让自己变得舒服一点。
就某个点、某件事慢慢进行剖析,比如为什么有这种情绪?为什么不愉快,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的判断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这种判断是一时的还是一种固有的模式?怎么做,才能避免?
复盘到最后,提炼形成行动指南,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提炼很简单,就是形成一句话,复盘到最后,你要找到一句话,用这句话作为你的行动指南,作为你的方法论,作为你的原则和价值观,然后再去践行出来。
提炼也不简单,这句话要求有触发效应,能够在一个场景当中有效的指引自己,当你一想到这句话,就会让自己的行为有所改变。我们的行为处事要有一套指引体系,要有一套指南。我们要用这些东西去逐渐规范、干预、调整自己的行为,用这些东西去重塑一个不同的自己。
“能反观”之外,还要做到“会反思”。根据史蒂芬·柯维的“观为得”模型,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也就是所谓的“观”决定“为”,“为”决定“得”。
反思就是从结果倒推,去看看我们当初到底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行为,然后再去看我们所有行为背后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为什么有这些行为,原因是什么,背后的信念假设。
反省是从事上,回到心上,去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去除恶念、保持善念。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仅取决于行动,更取决于行动背后的反馈。日周月年复盘体系恰似一套评价反馈系统,为人生保驾护航,帮助我们校正方向,少走弯路,顺利抵达目的地。复盘是行动导向的,也就是说,复盘是为了更好地行动,如果你复盘之后不去行动,那复盘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们要时常去对标,从每一天的生活中跳出来,去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去看自己目标达成得如何。对标复盘的方法,需要找到一种对照的原则和标准,很多人会用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以及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来作为这种参照标准。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谦虚戒骄;3.天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七个习惯”: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7.不断更新。
这一周发生了很多事,你也总结出了很多原则、方法论和行动指南,针对某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针对某一种会议该如何举办,针对某一类事情该如何判断和选择,你总有自己的应对措施,那么它们是什么,从这一周的实践来看,它们是否足够的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把它们整合起来,甚至是挑选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几条,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更新,然后加入到你的工作经验汇总表当中去,这些都是你的智慧宝库,是你据以进一步行动的指南。
通过持续的复盘,不断去看自己、看生活,慢慢地,我们看的能力会提升,这种提升依靠的不是知识的积累、广博的见闻,而是心力的提升。
心明才能眼亮,人的觉察力、洞察力并非来自于眼睛,而是来自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