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挖掘自己敏锐的感知能力。
敏感不应该只用来捕捉来自他人的尖锐的能量攻击和侵犯,以及随之而来的伤害,它能够做的可能更多。三十年来的能量外放和无界限应该是我倍受伤害的根源。但敏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从未将自己的敏感归于有益的特质。相反,自小到大,时常听到有人批判我的小家子气。因为太过敏感而容易对他人的言语道断反应强烈,受到伤害,这被人们拿来多次调侃。我曾经受过多少伤,就曾经有多厌恶自己。这也成为我后来一路自卑的导线,自小就没人喜欢我的。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也是冰凉一片,仿佛被尘封已久的昨日伤痛,刹那间破冰而出,久已忘怀的不堪往事历历在目。我以为那些曾经消失的问题,因为并没有解决而重又浮现。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浸在悲凉痛苦中,而是将注意力关注在了那一团冰坨一般的感受上,细细感受它,与它同在。奇怪的是,这团强烈的情绪竟慢慢消停了,似是被搅扰清梦趋于惊醒的凶兽,重又被温暖的抚摸给安抚了,沉沉进入梦乡。
敏感就像身上的一道疤痕,新长的嫩肉以其独特的色调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更重要是它对外界碰触的敏感觉知。我现在已经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给了我对敏感觉知的信心,也让我看到了敏感本身带来的独特体验和更纤细深入的感悟。除此之外,我开始利用自己敏感的觉知来体察自身,以求对自我有更真切的深入了解,乃至对整个世界,甚至超脱这个可见的世界以外的一些存在。我同朋友聊天,能够发现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模糊,每每讲出一些话自相矛盾,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实在是一团混沌。这不禁让我警醒自己,要时刻醒察,是否我的一些想法毫无根据,违背内心。当我内心生出某些不好的情绪,我是否能够依靠自己敏锐的觉知感受到问题的根源,以及判断是否是发自内心,还是应风而起的波浪。如若能够分辨两者,就已经很有收获。如果能继续深入,若是发心在内,我能够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可以通过逻辑思考确定一个可行性方案,依此行事,多半会减少在弯路上摸索的时间。这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来对佛理和灵修颇感兴趣,买了好些书。在读书时,我放开了自己的感官,捕捉并尝试沉浸在读书时的感受中。我发现,在读佛经时常常心内生欢喜,有松动了悟的契机出现,若是打个坐,估计效果更好。而灵修类书籍,多会感受到身外的能量波动,仿佛置身于一团暖暖的柔波里,感觉颇为新奇。可惜,我常常半途而废,希望此次能够将读书和感受这两件事同时坚持到底。我想,这对我身心修持必将大有裨益。
近来睡眠尚佳,大抵是我正在学习禅定有关。有大师云,行住坐卧皆可修行。我想,我大概在卧床睡觉的时候,也还在修行吧。
PS:修行人果然不可打诳语,写完后,我就开始浮躁毛燥烦躁焦躁到想吃肯德基全家桶,但是鸡犯了什么错,必须要被我吃掉呢?唉,我无处安放的青春被肯德基全家桶给消磨掉了。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