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心理异常的,有的人可能会产生什么精神病之类的,有的人可能会产生各种变态型的人格。
关于变态人格形成的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个体的一切心理异常都是来源于小时候的生活经验,变态型的人格之所以会形成,主要原因是在于个体的人格结构在幼年时期为发展到“超我”的层面。“超我”是人格的最高结构。负责对本我和自我进行监督管理,“超我”的习得是在孩子认同父母的过程中,以父母的行为作为楷模,间接学习到社会规范和道德良知。孩子为什么会认同父母呢?
这主要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但是,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不正常的话,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甚至遭到遗弃和虐待,儿童中的“超我”就无法形成,或者说形成一个人扭曲的超我。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人格不能健全的发展,很容易形成变态人格。
从行为主义上看来,个体之所以会形成反社会人格,是因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家里里面学习到了不好的行为,好比,孩子获得奖励的机会比较少,遭受惩罚的机会比较多。如果父母对孩子苛刻的话,不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话,孩子最终学到的就是逃避父母的惩罚,不会去争取荣誉,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孩子走下滑路线。
同时,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对这个孩子过分溺爱,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一旦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孩子就会要求立即满足,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孩子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在行为主义看来,变态型人格主要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使孩子产生抵触。
认知理论看来,变态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认识结构表现为以极度的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都会做出不一样的举动,缺乏正常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态度。
同时,个体的这种认知结构缺陷也是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假如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放纵的,没有给孩子是非善恶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孩子,以后走上社会肯定会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分不清是非,这样是最容易导致变态人格形成的。
从上面三个理论中,可以清晰的得出来,一个变态人格之所以会形成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的。如果能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变态人格就会远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