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皇帝的服装,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龙袍了。其实,在清代,龙袍在皇帝服装规格中并不是最高级别的。清代皇帝的服装分为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最高规格的朝服,我在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今天要说的龙袍是属于第二档的吉服。但它穿的机会更多,也常被人们认为是皇帝服装的代名词。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宫廷珍品”中,都展出有龙袍。今天,我就结合两个展的龙袍展品来给大家讲解,如果您在此期间到国博参观,也别忘了两个展一起看看。
既然叫龙袍,就必定有龙。据文献记载,清朝皇帝的龙袍,共绣有九条龙。但从“金玉满堂”展中的三件龙袍“明黄缎彩绣平金龙棉龙袍”“明黄芝麻纱绣平金龙袍”“杏黄纱平金彩绣金龙单袍”和“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的一件龙袍实物来看,都是前三、后三和两肩各一,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于是就有人杜撰说,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另一条龙并不是皇帝,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条彩绣龙,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
龙袍的颜色也很丰富,以皇家专用色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还会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颜色。在祭祀天时要用蓝色,祭日时用红色,祭月时用白色。
从具体形制来看,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袍下四开裾。领襟、两袖都有缎织锦缎镶边。在龙的周围有彩绣流云纹,红蝠及方形、圆形寿字,以及竹石、灵芝、蝙蝠图案。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被形象地称为“水脚”。水脚的上方,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全袍彩绣对称排列着十二章纹:日、月在两肩,星章在前胸、后背、龙首顶部,黼、黻、藻、宗彝、华虫、火、粉米等各沿中线左右对称分布于袍前与袍后。
有不少人在看清代古装剧时,往往会有一种错觉,怎么清代一些官员好像穿的也是龙袍啊。其实,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清代对明代的承袭。明代时,皇帝会给官员们赐服,有蟒袍、飞鱼袍、斗牛袍等。清代的赐服只有一种蟒袍,但和龙袍是有区分的,主要表现在爪数上。也就是蟒袍上的蟒纹比龙袍上的龙纹少了一个爪子,《大清会典》中用“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来表明清代皇帝和官员服装纹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