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起,共享单车爆发了其势头,迅速占领市场,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其中比较突出的即是摩拜单车和ofo两家,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单车软件,前段时间偶然有机会与一位产品经理谈到这个话题,所以现在想对其做些简单的分析。从几个方面对比这两家的“单车大战”。
1.单车的用户接受度
影响共享单车市场的重要一点即是单车的质量,单车的折损率与其紧密挂钩,但对于用户日常使用来说,单车的投入成本没有那么直接的感知,更加影响用户使用的是单车接受度。摩拜一代的单车由于期望增强单车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损率,丢弃了链条的设计模式,使用的是轴承动,导致单车整体很重,骑起来十分吃力, 而ofo的小黄车虽然投入成本较低,但非常轻便,骑行体验较好,所以有大部分用户由于此原因乐于使用ofo大于摩拜。而摩拜从二代开始也投入链条车的使用,改良了骑行体验,链条车的摩拜与ofo相比,便捷性类似,都能达到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但摩拜需要提升链条车的占比,可适当减少一代轴承车的数量占比。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2.单车外型
从单车外观上看,摩拜和ofo都各有特色,摩拜使用主色调为橙色,外形设计上比较沉稳,简洁大方,而ofo全车身都为柠檬黄色,也突出体现了ofo的主要用户群体为高校大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整体比较具有年轻活力。摩拜和ofo的外观上差异性不大,都有其喜好群体,并且外观在用户使用需求中占比通常不会太大。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3.核心技术
在投放初期,摩拜一直在实用技术手段渴望改善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ofo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较少,所以ofo单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核心技术不足。
摩拜一开始便推出智能锁的单车形态,核心技术可以说碾压ofo的机械锁,智能锁开锁的便捷性也很容易提高用户的使用粘性。不难发现,ofo很多车的二维码和单车编号均被划伤,无法进行开锁使用,也就是说ofo的开锁模式由于太机械很容易被找到作弊入口,去毁坏单车,据为己有,使其无法继续被“共享”,造成一块不小的成本流失,而摩拜的智能锁由于投入成本较高,并且对二维码的防护较为完善,毁坏占有率非常小。
近期ofo已开始投入智能锁的使用,新投放到市场中的单车,使用的均是类似摩拜的机械锁,若ofo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在技术上做更多的优化改进,对ofo产品的生命周期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4.投放量
投放量可以说是共享单车对战中的决定性因素,摩拜和ofo目前主要投放目标都为一二线城市。ofo最早是投放到校园中,从大学生群体入手,抓住这部分年轻并且体量较大的用户,这也为之后的“出校入成”的市场模式做了铺垫,大部分从校园走出来的年轻上班族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粘性。
可以从图中看出,在一线城市中,摩拜和ofo的投放量几乎持平。而二线城市投放量估算如下:(数据均来自网络,不具有官方性,不完全准确)
在2017年年中,可以看出ofo加大了市场投放量,赶超摩拜。包括我所在的城市南京,近期路面上看到的小黄车越来越多,数量预计大于摩拜了。
当两家大战陷入均衡状态时,投放量就非常重要了,大部分用户的手机上可能既有摩拜也有ofo,而两者都能满足基本需求,并且单车差异不大时,常常是看到有什么车就使用什么,所以此时ofo大量投放是比较能获取更多用户的方式。增大投放量也可以拦截其他共享单车的成长趋势,比如小蓝单车或hellobike等等,面对ofo和摩拜的大量投放,市场比较容易陷入一个瓶颈。
而目前一二线城市中,基本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共享单车了,目前市场的中心可能会放在覆盖城市上,需要加大更多三四线城市的单车投放量,增大城市覆盖率,也是共享单车未来发展重要的一环。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5.运营模式
在运营模式上,个人觉得,摩拜和ofo做得都比较好,包括一些活动策划、营销执行、宣传力度等,面向用户大多为在校大学生和城市年轻人,包括一些举办的地面活动,如摩拜在世界无车日免费提供摩拜单车,骑行城市,ofo在校园里举办的百人夜骑等等,都比较容易培养年轻活力的用户群。
摩拜入住微信钱包推广区,ofo与滴滴、支付宝的合作,都是依靠现有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来提升自身的用户市场,从用户使用场景来看,ofo与滴滴的合作优势较大,都为出行软件,可实现出行的“无缝换乘”,真正的可以“改变用户的出行方式”。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6.商业模式
摩拜:注重单车产品质量,以摩拜lite为例,成本约1000元,用户通常使用单车的需求距离为1至3公里,即骑行时间大约为10到20分钟,假设单车平均单次闲置时间为30到40分钟,即一次骑行加闲置时间约为一小时左右,假定一天的单车有效使用时间为12小时,则一辆摩拜单车一天约被使用10次左右,单次费用1元,则一辆摩拜单车单日赚取的费用约为10元,1000/10=100天,摩拜常常推出红包车免费骑行,预计每五天正常收费后,有一天作为红包车免费骑行,则需要100*6/5≈120天,即大约四个月的运行后,一辆摩拜单车可收回成本,而摩拜单车由于投入成本高,折损率较低,一辆车的生命周期约为一至两年,从第五个月起,到单车损坏,可以纯盈利。其中摩拜单车的押金299也可作为一笔额外资产进行投资盈利。
ofo:单车成本投入低,折损率较高,假定使用频率与以上描述一致,而ofo师生认证用户每半小时0.5元,若一天被使用10次,其中约1/2为师生认证用户(投放区域不同占比不通),单辆ofo每日收入约为7.5元,成本回收周期为200/7.5≈27天,每周末免费骑行,则27天约为一个半月可达到,即ofo一个半月后可回收成本开始盈利,而由于单车的成本投入较低,折损率较高,一辆单车的生命周期约为半年。
(以上数据都是个人估算yy,不具有任何官方性和专业性……)
可以看出摩拜和ofo的商业模式差异,摩拜更注重产品质量,降低其损坏率,期望长期发展,初期盈利较慢,而ofo是轻便出行,投入成本较低,盈利速度较快。
摩拜:★★★☆☆
ofo:★★★★☆
是否为影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个人认为以上影响因素在共享单车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占比重要程度如下:
投放量>单车的用户接受度>运营模式>商业模式>核心技术>单车外型
ofo由于近期投放量的急速上升和单车的骑行体验较好,可以实现较快的用户增长;而摩拜会更注重产品情怀,容易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忠粉例如我,就是觉得摩拜比较酷)。
从商业模式上看,ofo更易迅速赚钱,也更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但在这场竞争中,可以说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如摩拜单车一开始特别难骑,为了与ofo竞争,重新推出lite链条版,提高了骑行体验;又如ofo一开始的机械锁,需要人为手动点击结束用车等等,不够智能化的设计,让很多用户乘虚而入,导致单车体验下降,损失较大,而近期也推出类似摩拜单车的智能锁,优化了大部分问题。互联网市场中常常出现两家抢占市场的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双方会为了获取优势,进行更快速的迭代优化,会使双方的产品越来越符合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优。
当然现在摩拜和ofo也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用户忘记手动关锁,产品无法检测到,会一直扣费,摩拜单车还需要用户找到当时骑行的单车并重新关锁,对用户的过失行为容忍度不够,可针对这些场景设置一些提醒,提醒用户及时关锁,以免造成用户在费用和时间成本上的损失。
其实不管最终摩拜和ofo的结局如何,共享单车的形式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希望这样的好产品都会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