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盛传此文,我没有跟风转发,因为我很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
拿俞老师说事,俞老师知道吗?
首先,我很疑惑:俞老师真的说过这句话吗?或是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吗?哪怕类似的观点,他有在公共场合表达过或者暗示过吗?
不得而知,只有俞老师本人才清楚!
但是,我敢肯定,但凡对教育有研究和探索的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PS:作为一名热爱教育的老师,我甚至害怕这句话,下文会解释!)
我把文章看了两遍!第一遍是粗读,上班期间利用课间十分钟的间隙看的,这十分钟还包括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的内容,所以只能浏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便在发文群里评论“文章写得可以,但是标题有嫌疑”。
一看这个标题,我就觉得别扭!什么叫“教书是老师的事”,什么又叫“但育人一定是父母的事”?就是说老师只管教书,家长只管育人了!什么逻辑!工作繁忙,不及细思,上课去了!
下班到家,又见朋友圈转发此文。本就对此文的标题表示不满的我想:我得认真阅读此文,看看其中有什么玄机,竟让人不断转发!
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最终没有用上!)
只见: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嗯哼,这是全文唯一以俞老师的口吻说的话。可是这句话和标题有直接关系吗?有关系吗?关系吗?系吗?吗?
“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这个话没毛病,确实如此!可是,文章标题是不是要写成“但育人一定是妈妈的事”才能让这句话“名正言顺”啊!
没错,标题说“育人一定是家长的事”,但全文只字不提爸爸,都是在说妈妈!妈妈=父母,成立;父母=妈妈,能成立吗?
当然文中还是提到了“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更容易打开孩子的心灵。”可惜,接下来又重点强调,“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女人在料理……”不还是强调妈妈的作用吗?
文章标题改为“但育人一定是妈妈的事”,会更适合!
文章不但内容与标题不紧密,而且结构不严谨,都是一些东拼西凑的内容。
举美国女教师的故事,不是挖坑自己跳吗?这位女教师只是在教书吗?她更是在育人啊!按着标题的意思,育人的角色不是应该分配给家长吗?怎么给了一个女教师了?请解释下哦!
接着女教师育人成功的故事,接提出“鼓励教育”的话题来!喂,喂,喂,就算要谈家长育人一定要以“鼓励教育”为主,也要搬出个家长育人的故事来好吗?
而且,这个“鼓励教育”在此处插播,真的好吗?是要说明“教书的是老师”,还是要说明“但育人一定是父母的事”,很牵强好吗!?
不想继续吐槽了,免得落个尖酸刻薄的名声!
说说这个标题让我害怕的原因:如果老师只负责教书,完了,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要彻底失业了!我的教师同行们,别转发这篇文章了,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要彻底告别教育界了!
如果老师只负责传授知识,只具备这个功能,大家觉得让智能机器人来扮演教师的角色是不是会更好更好更好呢!那我们是不是要失业、要转行、要重读个什么文凭呢?
我不想去搬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教育的定义,我只表达个人的拙见:教书育人,是老师这个职业存在的原因,缺一不可!
如果育人的分工被去掉了,老师只负责教书,那么那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的脑袋能拼得过智能机器人呢!!!!!!!!优胜劣汰法则会让我们所有老师都失业,把这个岗位让给拥有能装下整个宇宙的脑袋的机器人!
学校教育如果失去了育人的成分,不可怕吗?那是什么学校,没有人情味、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喜怒哀乐,只有“翻开第47页,读……意思是……下课!”孩子们来这里唯一的活动是,翻开书本、读背课文、抄写公式、接着考试……
知识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让知识显得有趣的是人的情怀,人的好奇心,人对未知的憧憬……而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去引导的啊!这就是育人哪!
请不要剥夺老师育人的责任!只有育人,才能让老师这个行业在智能机器人充斥各个行业的将来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我害怕的原因,我可不想在我四十不惑或是五十知天命时被通知:一批高智能机器人已替代教师行业,请另谋高就,祝好运!
啰啰嗦嗦讲这么多,说回这篇文章,其中提到的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营造好的家庭氛围等等都是正道!可是,请不要取个这样的标题来吸引人阅读好吗?并且注意一下文章的紧密性好吗?谢谢!
�)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