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鸡汤文,励志文盛行的年代,“做自己”也随之流行,无数的人把“做自己”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矢志不渝的去贯彻这一点,好像这世间就没几个人做的是自己,而是带着一幅自己的面具,过着别人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做自己”呢?我以为做自己是要做真实的自己,不被他人的评价所累,不为世俗的功利所累,不落入毫无意义而又纷繁复杂的琐碎之中。
但我觉得我对“做自己”的定义未必准确,因为这像是对五柳先生这种淡泊名利,不落凡尘的人所下的定义,他们厌倦官场的污浊,人情的世故,俗世的繁琐,所以挥一挥衣袖,就回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享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悦。
但“做自己”毕竟是个人在自我安慰,心灵救赎时所用的词汇,绝不会专指魏晋风流之类的出世名士。我对我所下的定义并没有自信,所以我在知乎上提问,如何才是做自己。答案很多,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回答:
一.遵从自己意志地生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二.做自己大抵就是当你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去效仿A会怎么做B会怎么做,而是思考我应该怎么做。
三.做自己就是不要迎合任何一个人,就是做心底最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别人认为你所应该做的事情。
四.做自己,就是学会不和自己死磕。和自己喜欢的人交朋友,把最真实的性格表现出来,不为别的人和事为难自己。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妥,但仔细一思量,做自己原来只是用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口号而已。以上几种定义看似不同,其实没什么特别大的差异。无非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开心就好,不要追求和别人一样,就去做一个不一样的烟火。再就是你和别人不一样,自然就会有人对你有微词,然后你不管不顾,按自己的想法来,美其名曰“做自己”。
当你拨开“做自己”外面那层散发着浓浓的鸡汤气息的外壳,你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举个普通例子吧:
两个关系普通的朋友一块吃饭。
——“你还吃,你看你都长多胖了,再吃都得成猪头了”
——“你能不能说点好听的话,总对别人评头论足,鸡蛋里挑骨头,对你有什么好处,我长得胖,吃的又不是你家的饭“
——“我这人心直口快,这就是我的个性,做我自己,你不要太介意”
每次听到这样话,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不管有着多么崇高而伟大的理由,只图嘴上痛快就无端指责别人长得胖,长得矮,长得丑之类的,分明就是缺心眼。这哪里是做自己,明明就是情商低,你以为做自己便是随心所欲吗?口无遮拦,信口开河说得就是这种人。还美其名曰做自己,原来你就是这样的自己,那你做一辈子自己好了。
蔡康永曾经说过:所谓的做自己,离没礼貌其实只有一线之遥。人际交往是双向,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就是缺心眼。以做自己为名伤害别人绝非正确的,那不是自己,是自私,不是随性,是任性。
再举个例子:
——“你怎么不多看点书,光刷手机,你看某某都已经发了多少篇文章了“
——“我开心就好,我无所谓,我只要做我自己,管别人做什么”
每次听到这种话也很尴尬, 这就像是我知道你说得对,但是我不要按照你说的来,就要随心所欲,因为我要做我自己,哪怕我知道我这样做是错的,也不放弃,因为我喜欢,我要做我自己。“做自己”就像是一个挡箭牌,挡住一切让自己不开心,不痛快的话,只是让自己舒服。
“做自己”最开始的本意,一定是鼓励大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这个事情是别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是要让我们坚持自我,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要被外界的无端的批评与质疑所干扰,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承认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人想做自己,意味着他们做不了自己?换句话说难道他们想做的真就是自己。
我想未必如此,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自己。 我很迷惑,何谓自己?为什么都要做自己?我查了字典,自己即你自身,你本身。所以做自己就是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本身。想一想,对吗?如果只是成为自己本身,为什么如此多的人都成不了自己。
是什么让你成为你?又是什么让你无法成为你自己?
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人生的三个终极命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里去。做你自己针对的大概就是这三个问题吧。
所以怎么做自己,我以为是你要认清你自己,明确自己的个人品行,学识,清楚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生存环境。弄清楚这些然后接纳你自己,满意于你的个人状态,安心于你的生活境遇,不管不顾外界的看法,不去打破自己的状态,并甘之如饴,这才是做你自己。
这恐怕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做自己”的看法。因为做自己是在限制你自己,那些使你成为你自己的条件恰恰在限制你自己,阻止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梁文道先生曾说过做人不能只是做你自己,要认清自己,然后远离自己。
就像一个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井然有序而又一成不变的生活,脚踏实地却从不仰望天空。因为这就是在做他自己,他所需要关心的只是田间作物的长势或是明日天气的阴晴,至于星辰的运行轨迹从来不是也不该是他所关心的。
再如黄渤,虽然是明星,但长的很丑,如果他选择做自己,接受他长得丑这个事实,并且觉得我就长得丑,不应该去演戏。那他就不会在演艺圈有一席之地。突破那些限制你自己的比接受你自己更重要。
因为做自己很容易让你固步自封,沉浸在目前的生活状态里。就像你在一个圈子里,每天吸取着同样的讯息来跟这个社会保持联系,你就觉得这是全世界,你以为你所接受到来自这个圈子的反馈就是这个世界的反馈,你的价值观和你的处事方式跟圈内的人越来越接近,趋同,以至于最后完全一样,你跟这个圈子保持着某种频率的共振,水乳交融。
再次回溯梁文道先生所讲的,做人不能只做你自己,而要认清自己,然后远离你自己。这个远离,不是让你逃避自己,而是让你朝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更高层次的进步。人生很短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所能获得的物质始终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不要再用做自己去限制你自己,而要向着更好的自己进发,这本身就是在告别你自己。
每个人出生都是原创,可是渐渐都活成了盗版。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与“做自己”的精神要义不谋而合,但我认为并不对,每个人出生是原创,但是太像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渐渐不一样。人之所以觉得会活成盗版,是因为追求的东西太过相似,追逐的道路也太过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活成了盗版,按照惊世骇俗的方式成长难道就意味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吗?
所以,不要盲目追逐做你自己,而要认清你自己,远离你自己。当你不再是你自己的时候,你也许会惊讶于,这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广阔,是你之前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