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说来可笑,我们读了几十年书,但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会读书。不信,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去年看的书还能回忆起多少内容。我曾经以为,只要看过了,就会把书的内容记在潜意识里,然后在自己需要时,它们就会自动跳出来。如果你也是这个想法,那么说明你跟我一样并不会读书,并且被国内的媒体环境影响了。

生活有很多事情,我们现在每天做起来都觉得理所当然,毫无压力,然后以为我们天生就会这些能力,比如睡觉和走路。但实际上,对新生儿和幼儿来讲,还是会有些陌生。事实上,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和不断的重复训练和使用,我们才能做到在感到困乏的时候主动去睡觉,在走路的时候尝试避免摔跤与疲劳的方法。或者对某些因为伤病或残疾需要重新训练走路的人,在我们看来简单无比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却不亚于翻越一座大山。其实生活或工作中的任何技能都是需要学习和刻意训练并反复使用才能真正掌握。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都会看到别人会,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也会。读书的正确方法就是其中一个。

查理芒格说,你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进步。同理,你只有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才会读书。

学习同所有自然过程一样,都是遵循复利法则的。事实上,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很早就掌握了正确高效的方法,从而不断地实现复利增长的过程。比如,清华北大的学生,在高中时大都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我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本文是日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1 复利法则

progress.jpg

同这张很多人看过很多次的复利公式一样,每天持续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而每天一点点的退步也会导致我们不断变得更弱。

为了进步,我们的学习也是要基于进步和财富增长的复利法则。在这个发挥每天进步1%的威力的法则中有三点特别重要:

  • (1) 确保不退步(确保这个1,在投资中,这个叫“一定要保本”)
  • (2)必须是持续的进步
  • (3)必须是累积的(即长期坚持,因为复利的效果是时间越长越明显)

在真正的进步中,“质”比“量”重要。大多数人的读书就是看书,或者反复看书,需要用时再回来查找地看书。但实际上,反复看了那么多遍,时间花费其实是很多的,特别是需要在全书中去找相关内容,遇到专业书还需要查阅上下文地去理解。大多数人经历的这个过程恰恰证明了正确和高效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找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就可以进入复利法则的复利增长过程中,假以时日,效果惊人。

大多数人的看书的方法,如果不复习,很快就会遗忘。所以虽然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努力却变化不大就是因为这个遗忘,而这个遗忘导致你虽然每天都有进步(复利公式中的0.01),但很快这个进步就会被遗忘,从而导致你事实上是在原地踏步。这就像是那壶永远烧不开的水。如果你在快沸腾的时候不再加热,理论上,你可以用尽能源却烧不开一壶水。对照人生就是,你可以用尽你宝贵的时间资源,却掌握不了一项技能。笔记读书法就是解决读书遗忘的实用的有效方法。

(如果不是遇到核聚老师,我可能永远不会学习,无法从学习失败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也无法解决学习时的浮躁,特别是那些较难的专业书籍。)

2 笔记读书法

2.1 笔记的作用: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笔记塑造生活

笔记读书法可以降低焦虑,加深记忆,记录灵感,方便复习每次最重要的0.01,从而确保复利法则中的1和0.01。

很多人在看书时会持续地问自己,还剩多少内容还剩多少内容,还需要多少时间。他们会把读完书当做目标,而当书很厚时,他们会变得非常焦虑。而阅读专业书时,由于阅读一页就需要很多时间,因此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读到后面,这时候,前面的基础内容也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从而让自己产生一种自己学不会这门课的自我否定和焦虑。而笔记读书法使得你专注于当下的内容,同时,借由写笔记的过程会让你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再者由于笔记记录了你读的时候的思考和感悟,从而避免了这些灵感的缺失,因此,使得你的学习效率更高。

笔记读书法改变读书方法。原来不做笔记的读书,大都是漫无目的地看书。除了读的当时会产生“原来是这样啊……”的想法(但又很快忘记了),过程单调,就像在完成任务,读完后很难再重读,在记忆和笔记本里都没有留下痕迹,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但有了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你会想着“要在读书笔记里写点儿什么呢?”,从而一边确认重点一边把当时的感想记录下来。因为有了自己的感想,你就和书之间产生了沟通和对话,你的情绪就有了起伏,你的笔记里就有了你和书的故事,也因为此,你重读笔记时就是在重新回忆你和书之间的故事。而这个读故事一样的重读就让你不断掌握了新知识,不断进步。

2.2 “葱鲔(wei,三声)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wěi)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鱼肉为主料,葱为配菜,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价”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可以帮助你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节选自https://www.jianshu.com/p/88dcb0aed70f 作者:千城撩书)。

葱鲔火锅式=鱼肉+葱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评论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标题,摘抄,评论和格式。

  • 标题要记录下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名。
  • 摘抄时,不要省略,要保持与原文的一致。用圆“○”标记,圆圈的后面是摘抄。
  • 自己的评论则写一些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用五角星“☆”标记,五角星的后面是评论。
  • 除了上述要求外,作者说“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我个人习惯是只在段落之间留空白,根据段落和表达内容的完整性会留一行空白或两行空白。)同时,摘抄和评论要交替进行。

一个典型的读书笔记如图所示。


读书笔记格式.png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再去从头开始按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感想。因此,自己的思考也需要立即落实到纸上。

评论或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很重要的内容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基本形式。但如你所见,这样做笔记很花时间,我们不可能有精力把所有读过的书都做成这种形式的读书笔记。所以我们还可以根据对作品的内容改变笔记的写法。

专业书,推荐使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虽然速度慢了点,但理解和掌握程度会大大加深,而且因为把关键内容已经整理出来了,对后续的反复复习和加深理解会非常有帮助。

简单的书。比如像“文件整理技巧”一类的纯实用技巧书,可以不做摘抄,只标记“评论”并总结要点。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目书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

报纸杂志等。事实上,摘抄部分既可以是常规的文字的摘抄,也可以是剪报或复印。实际上,如果是将一些剪报或图片粘贴到笔记上,可以大大丰富笔记的内容,读起来能更生动,大大提高阅读时的乐趣。这样的笔记更像是一篇图片和文字混合排版的文章,大大提高阅读时的乐趣。重新阅读时,也能够回忆起更多体验,对于加深印象非常有帮助。

时间不允许时,可以一边省略一边把读书笔记的摘抄和评论写完。如果还是觉得不够快,就直接只把标题记在笔记本上(完整包含日期、书名、作者)。这样的记录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但即便如此,也可以让这次读书体验给自己留下鲜明印象。或者,也可以把读一本书分成好几次来完成。关于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就算分散在几个地方,只要是在这本笔记里,就仍然可以通过作者介绍的检索系统来重读。

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要多思考怎样写能更方便日后的阅读。比如,可以在笔记本里粘贴一些纪念品、复印件,这样看起来会很漂亮,而且会比只有手写的笔记本更有吸引力。在制作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时,如果用喜欢的钢笔认真书写,那么再打开笔记时,心情一定会很舒畅。而且,如果你绞尽脑汁为了下次重读设计内容,就会对笔记本产生感情,走到哪里都会自觉带着笔记本,这样自然会增加笔记本的使用频率。正是这些细微之处决定了重读笔记本时的情绪。

写在笔记本里的并不仅限于读书相关的内容,还有日常的记录和突发奇想。所以,凭自己的意志去书写、参考的话,不知不觉中也会增加重复翻阅的机会。

我在工作时会把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感觉思绪进入死胡同或是有些疲劳的时候习惯把笔记本拿出来翻翻看。就这样,重读笔记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乐趣。

2.3 如何记笔记(记哪些内容)

2.3.1 从一句话开始

听到要写读书笔记,你可能会冒出这样的疑问:“我以前也写过,但是太麻烦了,坚持不下来。”“这也太费事了吧?”“做这种事有意义吗?”

也许说到读书笔记,你会想到那种为写论文做准备的研究笔记,整个本子上挤满了字,光是看着都让人打瞌睡。但其实读书笔记并不只有这一种,还有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比如:

2013年8月5日,我读了《xxxx》。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

如果写的这样简单,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读书笔记绝不是这么肤浅的东西。”这是我认为,就算是这样简单地记笔记,也一定能让你看到时印象深刻,也好于只是简单地“看”书,因为那样很快就什么都忘记了。而哪怕是这样简单的笔记,写和不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哪怕笔记只有一句话,都能让你回忆起哪天你做了什么时期,感受如何。笔记的作用就在于让你更快地回想起当时的主要情况。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好不夸张地说,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读书时应该时刻记得这个目的,正确地对地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情。至于能否得心应手地做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想象文学巨匠钱钟书先生吧,想想他的才学和那些杨绛先生整理了多年都没整理完的读书笔记。我过去不懂很多大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笔记或工作记录,现在,我明白了。

补充一下,书写这一动作,也有整理自己想法的含义。举个例子,读完冒险题材的纪实文学以后,就会想在读书笔记里写上“这个人真厉害”。你拿起笔时,会想到“等一下,不写上这个人是哪里厉害、为什么厉害的话,下次再读到这句话时会看不懂吧”,于是你会这样写:“作者的体力和精神承受力都太强了。普通人在失明后一定会感到绝望,就算他比一般人强壮,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生还。为什么作者可以如此坚强?”本来只想写一句话,却把自己的感受一股脑儿地写下来,并由此展开思考,读书笔记就这样充实了起来。

所以,即使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写的,也要拿起笔来写写,哪怕只是一句话,说不定就有惊喜在等你。

2.3.2 无法坚持做笔记?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做读书笔记呢?这就是作者建议使用专用的笔记本的原因之一。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了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同理,坚持久了,让你中断一天,你也会觉得难受的,其实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在做一件事情的中途如果出现了一天的空白,或者做事的频率放慢了,就会让人感到失去乐趣。同理,几天不记读书笔记,再翻开笔记本的时候就会觉得提不起精神。因此,就算只写一句话,也要坚持。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准备好专门用来写读后感的笔记本,每次读完一本书后才需要打开笔记本做读书笔记。所以只要不是一天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的利用率是很低的。为了能坚持写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做些应变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时间,就严格筛选要摘抄的段落,或是贴上标记代替记录。这些都是初级的解决方法。更高明的办法是利用坐地铁或公交车的空闲时间,拿出便利贴写写对正在读或已经读完的书的感想,贴在笔记里。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2.3.3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为了更有效率地写读书笔记,应该边读书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读过后记不起精华在哪个部分。在动笔之前,如果看到书上什么标记都没有,会不知道该在笔记本上写什么。所以,在读书阶段就要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号,为写读书笔记做准备。

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上画线,还要用多色笔做记号,这样一心两用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拿起笔的瞬间,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会被分散。而且,如果没有笔就不能读书,那么读书也就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那么,应该怎样做记号呢?作者建议实施如下“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 (1)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 (2)重读
    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 (3)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3)标记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采用画线方式标记对象时,可以采用普通直线、波浪线和圆圈进行区分。

  • 普通直线。
    用于重要、客观上重要或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 波浪线。
    用于非常重要、主观上觉得值得重视和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 圆圈。
    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像这样使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既可以省去连续画多行直线的工夫,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线条区分不同的意图,方便重读时理解符号。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上述过程,如图所示。


分阶段读书法.png

像这样经过慎重思考后再在书上画线,还可以避免书中出现各种无意义的线条,最后连原文都看不清。如果日后想再看一遍,可以径直去找书中做好记号的部分。如果没有找到,就扩大搜索范围,先去找折起两角的页数,还没找到的话就找只折起一脚的。

绝大多数人的读书方法就是看一遍书,大体了解书的内容就没了。稍好的读书者会在事后再翻看一下或需要时再去查找。但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没有真正掌握书本的知识,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实际上需要重新读重新学习。因此,真正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笔记读书法。通过将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记录下来,将读书时的思考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促进自己更好的理解内容,另一方面,也便于自己日后去复习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而不是回到全书中去查找。由于笔记中记录了读书时的感受和联想,因此,在看这些笔记时,可以调动起读书当时的状态,从而几乎可以实现当时的全状态的复现,是一种真正的实景式复盘。

2.4 如何读难的书籍

读书的时候,“事先扫平障碍”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先从简单易懂的部分开始读起,能帮助理解较难的内容。比如看完一本书的前半部分以后就写一部分笔记,写好了再去读剩下的部分,会比只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理解地更深刻。如果觉得很难做到,可以逐章逐项地写读书笔记,一点一点地进行。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读较难的专业书的情况。如果读不懂《微观经济学》,就先读一遍《漫画经济学》,做好笔记后再去读前者会更容易理解。(个人感想:过去遇到难懂的书这么操作时,我都会觉得自己懦夫。作者的话让我明白,由易到难才是正确的逻辑。)

2.5 信息一元化及其标签检索法

信息一元化就是在日常工作本中既记录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记录,也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作者在《信息管理术》中对一元化进行了详细说明。信息一元化主要包括以下3个要点:

  •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 附上日期,按时间顺序书写
  •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

读书笔记不只是用来记录读书过程的,还可以记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无需分类。你可以把一切都收录在这一本笔记本里,比如读报纸或杂志时觉得不错的主题、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电影或台词,感兴趣的主题等等,都可以写在笔记里。工作过程中复印过的参考资料也不要用过就丢掉,可以把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里。这也是使重读更轻松的好方法。

在这本笔记里,写什么都可以。而且要多记录一些一闪而过的小想法,可以帮助自己形成书写习惯,更灵活地利用笔记。谁也不知道这些付诸纸上的想法能不能排上用场。但是,在此时此刻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会影响你的态度和即将发生的事情的结果,甚至为工作提供启示。

每次写笔记要附上日期,并按照顺序从前往后书写。不需要像账本一样各自分区,也不需要按照书籍的范畴分类,更不需要誊写到别的笔记本上,只要写上就好。

在这样的一本笔记里,不止内容不需要分类,连写法和空间也都不需要刻意区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什么都不想写的时候可以连续几天什么也不写,而想写的时候写多少都可以,一直保持轻松的心态。

一日一记的日记式写法,会因为偶尔写不出内容而出现空白,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懈怠感。所以,为了让自己更放松地写笔记,只需要在平时想写读书笔记时,粘贴一些有关读书的剪报,或者做些相应的记录就可以了。

如果整理信息的方法繁冗拖沓,那么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信息一元化将笔记和资料存放在同一本笔记里。听起来似乎是乱糟糟的,但实际上,由于所有信息都在里面,只要花时间都能找到,而且因为操作简单,不用在想记录的时候还要思考记在哪个记录本上,因此更容易执行。实际上,信息一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杂乱,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想办法对信息归类或做好目录管理就可以了。

通过将笔记一元化,一本笔记本中将有若干本书或内容的读书笔记,这种情况下如何查找相关内容呢?可以采用标签检索法。即,写完笔记后,在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方便查找想找的内容。具体做法可以像下面的照片一样,在扉页上写好书名,再在相应书页的边缘涂一个小色块,或者直接贴上胶纸带当做标签,针对书名所在的那一行。这样的话,不管多厚的笔记本,都可以像查字典一样轻松找到想看的内容。

标签标记法.png

3 如何让笔记确保你的进步——通过重读笔记和输出强化提高自我

3.1 重读的重要性

能在读书的同时做笔记的人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但到这个阶段,也仅仅是完成了复利法则中那0.01的进步部分,如果不能够通过重读笔记来复习,通过输出或说教别人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复利法则中的1的那部分将不断减少,导致虽然短期内比普通人学的更扎实,但是长期看,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遗忘!因此,在用笔记法读完书后,必须规律性地重读笔记,并把笔记中新掌握的知识用起来,如此,才能让你新开拓的知识疆域“江山永固”。

3.2 如何培养重读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的好机会。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翻开笔记本开始看,恐怕不太容易集中精神。怎样重复阅读才能让人更容易坚持,更有效果呢?作者建议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重读。

在每天的生活中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睡前或者洗完澡后都可以,几分钟就可以。

像我就把重读时间定在了晚饭后到睡前的空闲时间(大概是19点到21点之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有时候需要洗衣服,有时候需要给孩子洗澡,还要帮助做点别的家务,孩子也会在这个时间跑来跑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的。但如果是看笔记,因为在书写的时候就会注意把内容安排得很分散,只需要花几十秒就可以全面浏览了。同样是重读,这可比重读一遍原书要简单多了。

还有在出差途中乘坐飞机或火车时,读书看报期间感到疲劳时,甚至是闲得无聊时,都可以拿出笔记重读一遍。总之,要为重读笔记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就像出于好奇而翻读旧报纸,为了消磨时间而翻看字典或图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信息。

在阅读读书笔记,也就是那些摘抄和评论时,有时甚至可以达到重读一遍原书的效果。重读笔记时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 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 想从头看起时,重读原书

按照自己对参考的需求,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重读原书或笔记。但不管是读书还是读笔记,最重要的是能够回忆起书的内容。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来丰富本次阅读体验,也可以偶尔从书架上拿下笔记重读一遍,这样的积累会让你真正掌握书中的内容。

3.3 输出强化吸收

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

学习方法 听讲Lecture 阅读Reading 实践Practice/Doing 教授他人Teach others
学习内容留存率 5% 10% 75% 90%

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一句话表达:
1次表达等于9次阅读,或者说,“教是最好的学”。所以不表达的阅读等于浪费时间。(我们中国传统上都在用听讲lecture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见教学效率多低。。。。所以说了读了那么多年书,真正掌握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细思恐极!)

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写作是最方便的。因为它不需要你找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听众,不需要费劲地去找人或担心表达不好。因此,作者推荐通过写博客的方式进行输出。

写学习内容的博客时,由于你已经对全书内容有了了解,特别是你已经对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了整理(摘抄)和思考(评论)。因此,一般来说,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只需要在博文的开始、最后和中间加上一些过渡性和引导性的文字,一篇输出型的博文也就形成了。

采用笔记读书法学习,并通过重复阅读笔记和写博客输出的方式复习,日积月累,最后的威力一定能无敌。补充一句,坊间传说“过目不忘”的钱钟书先生就也是在用相似方法学习。据杨绛先生说,钱老的读书笔记有178本,合计3万4千多页。

附: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序>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一年五月四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