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遇到地铁站借钱的人。上次是一对父女,我给了二十块后依旧要求要钱,我便知道上当了。这次是一个青年男子,衣着光鲜说是上海人出差去香港钱包在汉口火车站被偷借钱搭车,我掏出七块钱后还要求我借他五十,加微信说以后还一百,我说我没钱他说微信转账也可以,我拒绝了察觉被骗。后来仍不死心微信问他你支付宝不可以用吗?他没有回,确定被骗。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人衣着体面手提公文包手表看起来价格不菲,讲话得体真诚,面目也算亲切,我加了微信甚至朋友圈的内容追溯到几年前,涉及到上海和香港的出差照片,生活气息浓厚。
如果这样也是骗子,只能说他功夫下的太足了。我不由得思考,他为什么要去骗呢?从收益来讲,应该没有人会给五十以上的金额,大多是几块钱,和人们给乞讨者的金额差不多。而他付出的是什么呢?客观上的时间、精力、风险,主观上的被拒绝的挫败感、被揭穿的忧虑感、良心谴责、负罪感(也许骗子会觉得是成就感)。而他的这些付出去做一份销售工作简直再适合不过,做直销更加有前途。这些工作都需要胆大心细,脸皮厚,社交能力,讲话的技术,抗压能力。我假设他一天能在地铁站和50个人成功搭讪,有25人愿意施以援手,平均每人10块钱,则一天250,三十天7500。一个好的销售也差不多这个工资。而骗子必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停流窜作案,如果频率太高会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所以不可能每天都在行骗的。所以怎么想都还是做个销售有前途吧。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呢?也许是金钱,也许是行骗的成就感。
而我为什么选择相信他呢?1.我认为这是一个小忙,几块钱的事情如果能够救人于窘困何乐而不为呢?2.对他的形象选择了相信。3.不善于拒绝人,感性心软脸皮薄。4.如果几块钱能够测试人性倒是有意义。5.他说他是上海人来出差,在武汉被偷钱,我作为本地人会有愧疚感,想要弥补武汉的形象。
我为什么在被骗一次后还选择相信他呢?
我是一个相信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人。虽然有一句话说:所谓疯狂,就是重复做一件事情却期待不同结果。但是我不忍放下希望。过去曾有一诺千金的时代,现代也还存在这样的人。这也算是我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对社会道德,对人与人之间信任最后的挣扎。如果我种下的这颗种子收获了,展现在我眼前的将是人性之美丽、信任的琼琚,那将是比受骗的挫败更大的宽慰。如果有一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被骗子种下的恶果投入冷漠的绝望中,那是才是社会的悲剧。所以善良的人不要放弃种下希望。骗子也许会笑我傻子,可那和我没有关系,我坚持着自己的道义,而他也失去了一份信任。
然而善良的人也需要保护自己不被恶意消耗。重复做一件事情并不是疯子,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滴水石穿和重蹈覆辙的区别,在于方法。
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我还给不给呢?
我会给。但是:
1.会有底线。我也不是富人,钱也不是浪打来的,我愿意付出测试人性善意的,在心理预期之内。
2.会更加谨慎,不是给钱脱身了事。我想了想,也许我有急于摆脱尴尬的嫌疑,还有表达善意的优越感,所以才在没有仔细观察,尚存怀疑的情况下相信对方,事后才深入考虑。所以当时要思考几秒钟,不要觉得事小就匆忙应答。这样就早该想到钱包被偷手机还可以用钱这件事。(当然他当时表达含糊,一开始就要加微信,让我以为要转账还给我,这也是骗子的高明之处。)那么当骗子算无遗策的时候,就应该用第三点。
3.对他人和自己负责。如果他真的遇到困境,而我真心想要帮忙,那么就应该考虑周全。他的境况都要询问清楚,如:手机上是否有钱,是否联系的上朋友,是否需要找警察(这也是心机,看对方对警察的反应)。没钱买票的话,我可以给你票而不是钱。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的善意流于形式,或者让自己受骗失望。
所有走过的路都化作经验,就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人生的信条之一。那么回归正题,骗子骗走了什么呢?他骗走的,不过是善良的施舍。七块钱给全家买棺材板,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