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释义
懂得了,也不自满自夸,是修养很高的人的表现。(又可解做: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懂装懂,是一种浅薄的病。圣人是不会有这种病的,因为他把这种状态当作病,所以他不去那样做。
个人感悟
知不知,尚矣。
这句话按照字面的意思,可以解读出两种意思,究竟该如何理解呢?我也结合着身边人的状态反复的思考。
我有位朋友,没读过多少书,有时候说话傻得就像个傻大姐似的,但是她有一个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就是她知道自己没文化,从来不假聪明。
不懂的时候从来不会逞强,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她一定会找比自己懂的人咨询了解,甚至请求帮助。而且常常就是因为这种诚实的态度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想要办的事都还办得很妥帖,基本上没吃过什么大亏。
一开始我觉得她,真的是傻得可以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我慢慢发现她才是真正的聪明,因为她很有自知之明。
因为她,让我明白,一个人对自己无知的坦白是多么的重要。
还有一个朋友,初识他时只知道他是个生意人,加了微信平时也不见他朋友圈多发东西。认识时间长了后慢慢发现,他的知识面非常的广,而且看问题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讲起金融、政治方面的东西更是分析得很透彻,而聊到文学历史又颇有功底,每一次聊天都让人颇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他从来不会自我夸耀。
偶尔讨论的话题中,有他不是很熟悉的,他也会很用心的倾听,并提问。谦虚起来的态度,又让人觉得他像个孩子。
从他身上我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处事的方法和态度。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能够勇敢的面对,你就不会盲目的自大,也不会因为逞强吃亏上当。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如果一个人,知识渊博,却仍然能不显山露水,不随意用智慧去碾压别人,只是在交往中简单随意的真诚相待,甚至始终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谦虚学习的态度,这更是一种低调而有内涵的生活哲学。
所以"知不知,尚矣"不管怎样的解读,都是正确而积极的。
不知知,病矣。
早两天,朋友与我吐槽,她店里有个员工监守自盗,客人补交货款时,在公司的底单上修改了收款金额,员工侵吞了部分公款,结果不到2天就被她发现了。
朋友把这名员工私下叫到办公室问的时候,一开始还矢口否认,朋友将证据拿出并将利害关系一一陈述出来,员工立刻痛哭流涕的承认了。
最终朋友还是心软的私了了。不过她与我说起来时还是颇为无奈,这样的事我们俩都不是第一次经历了。可是再次遇上还是那么无语,为什么这种自作聪明的人那么多呢?
朋友的员工,天真的以为3改成5是看不出来的。这些敢监守自盗的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点小聪明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额外收入,他们自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他们却不知道每一个能够做到老板级别的人都不会是个不会算账的人,更不会是个大头虾。因为他们的无知觉得别人也是无知的,不知道是他们的心病了,还是老子病了。
有一次应邀去朋友茶室喝茶,去到的时候他也刚有其他的客人到,大家落坐后,看他取出紫砂壶,暖壶投茶,行云流水般的将茶泡好,奉茶时他说到,这个茶我刚拿到,大家试试口感如何。我品了第一口茶,一种陈年生潽特有的醇滑厚重布满口腔,不禁脱口而出:“好靓的生潽。”
他闻言笑道:“还能品出什么来。”我笑笑说:“我哪会品,只懂喝,好喝的就是好茶。”说罢还嘿嘿的一笑。这是旁边另一个人出言道:“这茶色看着就是熟潽,你怎么说是生潽呢?你会喝吗?”我轻轻的笑着跟朋友说:“十几年的茶饼值得一看,快把你的茶盒拿上来给我瞧瞧。”朋友从下面把茶盒递上来,果然是一饼03年的老班章。
那个问我会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我跟主人是因茶而识,更加不知道,朋友是故意掰好了茶等我去品茶的,也不知道我们之间笑谈的习惯,他只知道他眼前那杯茶的颜色就随意搭话,甚至连茶都未喝。后来知道,他也是跟别人过来认识认识主人家,估计他是想讨个好,只是用错了方法。
不知道是该说他不懂装懂好,还是该说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之,这都是不太好的表现,如果经常以这种状态示人,或许在别人眼里,都会被归入非正常人的行列去。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这个病不是指生病,而是指犯错。
为什么呢?一个明智的人,或者说是明理的人,都会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更加不会让这些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
因为他懂得骄傲会使人退步,所以他不会盲目自大。
因为他知道不能争强好胜,所以他不会与人争执。
因为他知道不能做什么,所以他们就不会去做,这样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就不会出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当中。
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优秀的化身,其实一切都是源于正确的自我认知。
直面问题,方能解决问题,直面缺点,方能避开缺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一种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失误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