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周期
1.onCreate(): 表示Activity正在被创建,此时可以执行一些初始化的方法。
2.onRestart(): 表示Activity正在重新启动,一般为Activity从不可见状态到可见状态时,此方法会被调用。
3.onStart():表示Activity正在启动,此时Activity已经可见了,但还不能与用户交互。
4.onResume():表示Activity已可以与用户交互了,并开始活动了。
5.onPause():表示Activity正在停止,此时已不可与用户交互了,正常情况下会调用onStop()方法。
6.onStop():表示Activity被停止或者已变成不可见。
7.onDestroy():表示Activity即将被销毁,此时可以执行一些回收或者释放资源解绑的工作。
onCreate()与onDestroy()对应,分别表示Activity的创建与销毁;
onStart()与onStop()对应,分别表示Activity是否可见;
onResume()与onPause()对应,分别表示Activity是否可与用户进行交互。
1.1切换过程
1.Activity第一次启动:onCreate() -> onStart() -> onResume().
2.当打开新Activity或者退回桌面:onPause() -> onStop()(注:当新Activity为透明主题时,不会执行onStop()方法)
3.当用户再次回到原Activity时:onRestart() -> onStart() ->onResume().
4.当用户按返回键返回时:onPause() ->onStop -> onDestroy().
5.AActivity打开BActivity时:AActivity.onPause() ->BActivity.onCreate() ->BActivity.onStart()->BActivity.onResume()->AActivity.onStop()(注:当BActivity为透明主题时,AActivity不会执行onStop()方法)
1.2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
1.2.1旋转屏幕
当系统配置发生变化时,Activity会被销毁,onPause、onStop、onDestroy方法都会被执行。此时可以将需保存的数据在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保存至Budle对象中,然后在onCreate方法或者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中取出。
二者区别:
onSaveInstanceState:一旦被调用,其参数budle一定是有值的,我们不需要再次判断(推荐使用),其在onStart方法后调用。
onCreate:需要判断参数budle是否有值。正常启动下是没有值的。
1.2.2内存不足
系统会根据Activity的优先级高低去结束Activity所在的进程,其数据的保存与恢复与屏幕旋转是一样的。
优先级:
1.前台Activity-正在和用户交互优先级最高;
2.可见但非前台的Activity-比如Activity中弹了一个对话框,导致Activty可见但位于后台;
3.后台Activity-已经被暂停的Activity,已经执行了onStop,优先级最低。
如果一个进程没有四大组件,那么将很快被系统杀死。因此,后台工作最好放入service中。
如果我们不想配置发生改变就Activity重新创建,可以使用Activity的configChanges属性;常用的有locale(系统语言变化)、orientation(屏幕方向变化)和keyboardHidden(键盘的可访问性发生了变化,比如用户调出了键盘)这三个选项;指定了configChanges后,Activity发生对应改变后,不会重启Activity,只会调用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
2.启动模式
1.standard:标准模式即默认模式。zhan每次启动一个Activity都会在任务栈内新建一个实例,不管当前任务栈内是否已存在该Activity的实例。
2.singleTop:栈顶复用模式。即如果该Activity已经处在任务栈的栈顶了,就不会创建新的实例。此时会调用onNewIntent()方法,onCreate()、onStart()方法不会被调用。如果已存在在任务栈内但不处于栈顶,此时还是会新建一个实例。
3.singleTask:栈内复用模式。如果Activity实例已处在任务栈内,就不会创建新的实例,同时在其上的实例会被移出栈。与singleTop模式相同,会调用onNewIntent()方法。
4.singleInstance:单实例模式。此种模式的Activity实例只能单独的位于一个任务栈内。
2.1设置方法
1.通过AndroidMenifest.xml指定
<activity
android:name=".kotlin.activity.RecyActivity"
android:launchMode="singleTask" />
2.通过在Intent中设置 标志位来指定
Intent(this, MainActivity::class.java).run {
add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startActivity(this)
}
注:当两种指定方式都存在时,会以第二种方式为准,但第二种方式无法设置singleInstance模式。
2.2Activity的Flags
1.FLAG_ACTIVITY_NEW_TASK
与android:launchMode="singleTask"效果相同
2.FLAG_ACTIVITY_SINGLE_TOP
与android:launchMode="singleTop"效果相同
3.FLAG_ACTIVITY_CLEAR_TOP
在同一个任务栈内所有位于它上面的Activity都要出栈,一般和singleTask模式一起使用。当与standard模式出现时,它与它上面的Activity都要出栈,然后会创建新的Activity实例放入栈顶。
4.FLAG_ACTIVITY_EXCLUDE_FROM_RECENTS
具有这个标记为的Activity不会出现在历史Activity的列表中,当某些情况不希望用户通过历史列表回到我们Activity的时候这边标记比较有用。等同于在XML中指定Activity的属性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
3.IntentFilter的匹配规则
隐式调用不需要明确指定组件信息,只需要Intent能够匹配目标组件中的IntentFilter中所设置的过滤信息即可。过滤信息有:action(行为)、category(类别)、data(URI和数据类型),一个Activity中可以有多个intent-filter,而Intent只要匹配任何一组即可。
3.1 Action匹配规则
action是一个区分大小写的字符串。一个intent-filter中可以有多个action,只要Intent中的action能与过滤规则中的任意一个action相同,即匹配成功
3.2 Category匹配规则
category是一个字符串。Intent可以没有category,但只要Intent中的出现的category就必须在过滤规则中定义。又因为系统在调用startActivity或者startActivityForResult时默认为Intent加上了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这个category,所以在隐式调用时必须要在目标Activity内的intent-filter中指定“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这个category。
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添加过滤规则
<activity android:name=".BindingActivity">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com.ch.leo" />
<category android:name="com.leo.ch" />
//这句必须得有,否则会因找不到该Activity而崩溃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intent-filter>
</activity>
跳转至该Activity
Intent().run {
action = "com.ch.leo"
addCategory("com.leo.ch")
startActivity(this)
}
3.3 Data匹配规则
如果在过滤规则中定义了data,那么Intent中也必须要有可以匹配的data。
data属性(实际不止下面这些属性)
<data android:scheme="String"
android:host="String"
android:port="String"
android:path="String"
android:pathPattern="String"
android:pathPrefix="String"
android:mimeType="String"/>
data 由两部分组成
mineType 和 URI
mineType: 指媒体类型 例如: image/jpeg vided/* ...
URI:可包含更多数据 结构如下:
<scheme>://<host>:<port>/[<path>|<pathPrefix>|<pathPattern>]
//例子
content://com.example.project:200/folder/subfolder/etc
http://www.baidu.com:80/search/info
匹配规则与action类似。下面举几个例子解释说明:
1.只匹配scheme
<activity android:name=".BindingActivity">
<intent-filter>
..........
<data android:scheme="leo"/>
</intent-filter>
</activity>
Intent().run {
//toUri()为AndroidKTX内的扩展函数 等同于Uri.parse("leo://xx")
data = "leo://xx".toUri()
startActivity(this)
}
- 匹配scheme、port、host
Intent内data的三个匹配值要与过滤规则内定义的完全一致,否则无法跳转。
<activity android:name=".BindingActivity">
<intent-filter>
..........
<data
android:scheme="leo"
android:host="www.leo.com"
android:port="8080" />
</intent-filter>
</activity>
Intent().run {
data = "leo://www.leo.com:8080/xxx".toUri()
startActivity(this)
}
3.mintype匹配
<activity android:name=".BindingActivity">
<intent-filter>
..........
<data
android:scheme="leo"
android:host="www.leo.com"
android:port="8080"
android:mimeType="leo/xx"/>
</intent-filter>
</activity>
Intent().run {
setDataAndType("leo://www.leo.com:8080/xx".toUri(),"leo/xx")
startActivity(this)
}
1.当添加了mimeType之后不能使用setType 和 setData ,需要使用setDataAndType()。因为setType() 会将URI设为null,setData()会将mineType设为null。
2.URI的默认值为content和file。当没有指定URI时,当且仅当如果Intent内的URI的scheme为content或者是file,此时也能匹配成功。
3.4最后
当调用隐式方式跳转Activity时,应先判断是否存在Activity能够匹配Intent。采用的方法如下:
1.采用PackageManager的resolveActivity方法或者Intent的resolveActivity方法,如果找不到匹配的Activity就会返回null。
2.采用PackageManager的queryIntentActivity方法。它返回的是所有成功匹配的Activity信息而不是返回最佳匹配的Activity信息。
原则上一个Intent不应该既是显示调用又是隐式调用的,当二者共存时以显示调用为主。
隐式调用主要用途:一是在没有明确指出目标组件名称的前提下、二是用于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跳转(如用系统浏览器打开链接、跳转至应用市场某个具体的应用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