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微信读者,同时被各种群,app裹挟的上班族,我绝不随意在有聊时触碰手机。我喜欢包里塞一本书,路上见缝插针地翻看。如果在工作有大段空闲时,我会继续抓起那本书或记事本,消磨一段时间。
是的,我不喜欢目前大部分公众号的推送,那些标题要么雷同,要么死气沉沉,要么让你渺小,要么炸掉吃瓜人的舌头。
但今天,我得抽空看看微信公众号那些标题,并且找出几个想看的,简单分析下,好完成一个小作业(交差弗兰克21天文案写作训练营)
很幸运,我找到这样三个标题:
1.像做汉堡包一样简单,孩子们能不爱上写作吗?
2.马克思、康德、叔本华、笛卡尔、苏格拉底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3.这个冬天,我们欠你一首诗
第一个,是好奇作者的创意,很生活化的联想,让我感觉轻松有趣,应该会有点内容,也有些怀疑——写作真的可以标准化而且好吃吗?还没有看
第二个,噢,最近正好看了几个大人物传记,商业奇才,作家和物理学家,很想知道这个标题里这些天才是如何度日的,他们会不会还有各种怪癖,比如吃个夜宵什么的。这个标题很直接,表明作者的一种真诚,文章选题和内容含金量应该都很高。记住,我还没有读,就已经在精神上打赏了。
第三个,点开了,瞄了一眼,其实是一个书店的文案,送礼求好诗,很有新意。
结合老师讲的好标题的几种破法,我想我选出来的标题代表了自己的一种性格特点和文字感受性吧,我不喜欢直接戳我痒点痛点笑点的标题,只挑选其选题立意和内容适用性正好映射到自己当下所处的状态的,缓缓友好的文字,不急于呈现全部的那种,表示欢迎入眼。
所以,我猜想,当我们诚心诚意地阅读一种坦诚的创作,我们就在精神层面上与对方互相合体了,我运用我空持的接收系统,体会到了他极力想表现的一切观点,思考,创意,画面,和价值观,他也借用文字的意象牵引出我随即生成的感受,思考,评判,联想,和一种取向,我们不断地互相读取着对某个事情的理解,并且不厌烦。文字成为作者也读者间互相信任的精神交流,他书写时刻的愉悦和我阅读的愉悦不相上下。
而标题,好比那层精神外衣,性感的女人从来都知道哪里要藏,哪里该露。优秀的作者也会给他自认“性感”的文字穿好外衣,让读者在感性和理性的某个微妙结合处想打开一阅。
文/秋天的童话现在开讲(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