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陪七宝玩他倒在地上的酸奶的时候,听到窗外传来不和谐的声音,一个男声在吼“你快点走,过来,你走不走?”夹杂着一个小孩的啜泣和小声嘟囔,似乎是不想回家,可能小孩并没有听话快点走,男人的吼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愤怒,小孩的哭泣越来越大声,越来越尖锐。男人的吼声和小孩的哭泣,越来越近,进了单元门,上楼去了。
表面看起来,男人达到了他的目的,让小孩妥协跟他回家了。事实上,小孩并不是心甘情愿跟他回家的,而是因为他的个头和力量无法超越男人,才被迫“听话”的,想象一下,如果在双方力量均等的情况下,小孩还会妥协吗?不会,他的反抗会更加激烈。
那么对于男人来说,达到目的就是胜利了吗?不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因为无法让孩子听话配合,而感到挫败,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进而气急败坏的家长。愤怒和吼叫并不是力量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法掌控局面,失控的情绪宣泄。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当你对“不听话”的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深深的挫败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呢?
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首先,放弃让孩子听话的念头,我们需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对,是合作,不是命令也不是要求。我们需要技巧鼓励孩子合作,达成情景所需要的目标,而不是要求他听话,去做让我们个人感到满足的事。
我们要求孩子听话前要先问问自己,“我要求他这样做,是客观情景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掌控欲和虚荣心?”如果答案是前者,那么我们就可以率先拿出合作的态度来训练孩子合作。
那么接下来,我们用礼貌的态度和语气,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要求。“很抱歉,我打扰你一下”或者“我明白你可能有些不愿意,但这对我来说是帮了个大忙”或者”如果你认为你能······我将非常感激“。试试在提出要求时使用这样的句式,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友好,会非常愿意配合。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而事实上,我们这样反而增强了孩子的反抗程度。
任何人在被强迫时都不会通情达理,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是无法赢得合作的。我们是想要一个表面”听话“,内心抗拒的孩子呢?还是想要一个发自内心愿意合作配合的孩子呢?这,也许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