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当日导演冯小刚为自己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叫屈,随后万达少东家王思聪替父回应,微博上吃瓜群众加入论战,显然站国民老公这一边的人多一些。
因为这场撕逼,由之前对《我不是潘金莲》的很期待,变得没那么大的期待,但还是去看了。
或许是并不没有看懂,所以不能理解很多人说的电影的背后意义。只能说有些台词,有些话的背后有些道理。有些官员的办事方法,说话语调能领会。
马文彬总强调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小失大”,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他是个聪明人,话不多,却句句有理。面对李雪莲不买帐时,对待下级官员,只说事情的重要性及“小”比“大”重要,具体怎么做,交给下级官员。
里面的官员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贾聪明、王公道、史为民。
都是男性官员来解决李雪莲问题,所以他们不理解李雪莲的委屈,也有了合理的说词。他们也不信她,她说了真话,他们也认为是假话。
然而冤不冤,真话还是假话,由观众断论。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一位名叫李雪莲的妇女,为了一个离婚案,为了丈夫的一句话,上诉十年。
她倔强,拧巴,不服输,像个斗士一样。她是官员眼里的小白菜,前夫眼中的潘金莲,自己心里的窦娥。
李雪莲和秦玉河的离婚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两人开始说好的是离婚之后分了房,再复婚,可是秦玉河离婚之后就和小米结婚了。
为了证明离婚这事是假的,她状告秦玉河,结果法院判他俩是真离婚。李雪莲为了证明她是假离婚,开始不断上诉。
被前夫秦玉河骗了之后,她不相信别人,求别人帮忙时,总先提她之前对别人怎样,帮了别人什么。在她心里这都是等价交换。
在电影中李雪莲有几次想不告了,却又被逼得要继续上诉,最后是想告也告不成。
第一次是被抓进派出所后,她想着不告了,只要秦玉河说一句,当初是假离婚。可却得到一句,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
为了这一句话,她开始上诉,去县里、市里,问题没得到解决,她想这样的小城市没有人明白,那京城总有人懂吧。
然而,告到京里的大领导那里后,接手李雪莲离婚案件的官员受到处分,但是李雪莲的事还是没有说明白。
第二次是她告了十年之后,她是真的想不告了。
院长王公道听到他不告了,一再确认仍旧不信,紧着县长也来询问,得到她不告了,也不相信,然后,市长又过来询问。
他们听到她不告了,不信。在李雪莲不肯写保证书说她不告之后,县长为了确保人大会议正常进行,派人守着李雪莲,防止她上京告状。
因为他们的不信任,本已决定不告状的李雪莲决定要上京告状。
第三次是她和赵大头在一起之后,决定回去结婚不告了,结果却听到赵大头把搞定她做为一个交易,用来换取自己儿子的前程。
她感到自己状没告成,反被赵大头污了身子,自己真的成了潘金莲了。一气之下,她决定继续上京告状。
第四次是王公道他们找到李雪说,秦玉河出了意外死了。
李雪莲听到后哭得很惨很伤心,“你死了,我怎么办。”
秦玉河死了,她没有理由告了,各级官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场意外解决了。
李雪莲不断的上诉告状,在别人看来是折腾,可在她自己看来是想讨一个公道,想争一口气。归根究底,李雪莲的气来自她的前夫秦玉河。
她是法盲,不懂法律,钻了法律的空子,想要假离婚得到房子(电影最后揭晓了,离婚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生二胎),离婚之后发现被前夫骗了,又想寻求法律的保护。
然而,拿到了离婚证,在法律上就是真离婚,谁管你当初说好的是什么。
受李雪莲上诉连累的官员,都没有多大的过错,在电影里展示的他们也是好人,他们也是想解决李雪莲的事情的。这看着让人讽刺。
不过电影终归是电影,一个县里的普通的农村妇女,可以告上京城,让当地官员被撤了职,让后来接任的官员有所顾忌,不得不说她自带主角带光环。
画面很美,说是讽刺当下的社会,能够过审很不容易,但也就只是这样,有些事情夸大了,有些事缩小了。
电影前半部分是李雪莲求各个官员,后半段却是官员求她。
李雪莲求他们是想替自己伸冤,想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官员求她,却是害怕被撤职,只是为了自保。
能让官员低下头的永远是头上的那顶乌纱帽,是怕手上权利的丢失。所以为李雪莲解决事情是假,保住自己才是重要的。
秦玉河是李雪莲上诉的主要原因,他死了,这问题就解决了,当地官员的帽子保住了。所以秦玉河意外的死掉了,然而这是真意外,还是假意外,谁能说得准确?
李雪莲的事情解决了,然造成这事件的主要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房子,因为二胎,受委屈,像李雪莲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只是谁会追究,谁会在乎?
人啊,最怕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拧巴,死磕久了,就成了和所有人过不去。
和所有人过不去了,你就错了,你就过不去了。
生活终究不是电影,谁都有点委屈,但谁能一路死磕下去?
文/左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