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了杯水,倚靠在床头的暖气片读木心。窗外是雾蒙蒙的一片,我不去看,背对着 自顾自埋头书中,又是个温暖的周末,心无挂碍似的,理所当然地放松……
《文学回忆录》先前是看过了的,住通州的时候,坐班车去公司的路上,包里时常放着,每天上车翻几页,听了先生一堂课似的沾沾自喜。早晨的阳光清新、柔和,穿过窗玻璃,轻轻悄悄落于字里行间,那是我每天最快乐的“旅程”。
直到有一次,带了个保温杯,杯里盛了满满的红糖水,偏偏着急赶公交,一路奔跑终于赶上了,惦记起那一路被颠簸的杯子,车上人又多,车子行进中也不稳,不好打开来看。换乘班车后,匆忙打开,果然,书已经面目全非,我忙用纸巾去擦拭,到了公司又将它翻开、立起来,隔几页放支笔或书签,只想尽快风干。结果可想而知,看还是能看的,只是那水迹再也抹不去了。好好的一本书,就此觉得不好意思再拿出来。于是,以后干脆就放住所,厚厚的一本,想起来翻一翻,一直没翻完。大概当时看得浅,今天再看只觉得: 哦,以前真的看过它吗?
索性从第一页看起,倒像是重新认识这个久违的“老朋友”。
“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这是陈丹青当年听木心讲世界文学史的笔记中的一段,是木心口述。被放在书的起始部分——梁文道为该书所写的引文《文学,局外人的回忆》中。
我想,先生的品性、修为,大概和童年良好的家教有很大关系,人最初习到的知识往往不是来自学堂,而是源于家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幼小的心灵留下“烙印”,好的,坏的,各自影响着、伴随着往后很长的岁月。先生的童年,从他整个人生中剥离开来看,算是幸福的,但他一生遭遇的不堪和打击太多了,合起来看,童年,也变得黯淡。他是一颗被埋没的星星,在暗夜里独自发光。迟到了好多年,才被看见。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我能忆起童年快乐的时光,很少,都是碎片的,短暂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去回忆……童年,在很多人记忆里,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吧!我该如何回忆,或是笑着释然。讲故事么,妈妈好像讲过,姐姐也讲过,不大记得了。
我能记起最快乐的一个片段,是搬到第四个房子,只有我和妈妈的晚上,我说饿了,嘴馋,妈妈给了我一块钱,我去小卖部买了两袋干脆面,回来和妈妈趴在床头,撒上调料,吃得津津有味……到现在,我似乎还对干脆面有种情怀,好像那就是我童年的味道……
从五岁记事起,我的家就似乎从来不平静……那是在老宅子的时候,爸爸打妈妈,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阻拦,也免不了被打……我们拉着妈妈,像逃亡一样,去邻居奶奶家躲避……他还要追来,在木质小门外狠狠地踹门……当时,除了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致死死地挡着,保护妈妈……
后来,妈妈做起小生意,巴掌大的一条街,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搬了六次家,最后一个地方,还是高中那年,我爸出走,房东把房子租了别人,我们无奈必须搬走,妈妈在街道好心人的帮助下买的,一住好多年,总算安定下来。
妈妈的命太苦……印象中,她一直都伤痕累累,我从小恨自己懦弱,不能好好保护她。我怕爸爸,又想哄妈妈开心,于是学会了讨好,各种讨好,只想哄她开心。妈妈常说,我是她的“小棉袄”……后来提及往事,她说,有次她甚至不想活了,放不下我们,又回来……
时间一年一年 走得很快,妈妈不断自己“疗伤”,守护着我们这个家。没有她,家,早就散了。我也不知道会在哪里。我爸欠下的许多债务,像填不满的洞,始终有个窟窿。妈妈不离不弃,选择原谅……
爷爷早就不在了,妈妈把奶奶照顾得很好,有次打电话回去,奶奶说,妈妈就是她女儿,比女儿还亲……尽管她以前对妈妈并不好,甚至是苛刻,可她年纪大了,却逐渐记起妈妈的好,人老了,总归是可怜见的,心也向善,独孤,别无所求,只图个老有所依……
爸爸现在终于悔过,也许太晚,但还能怎么样呢……五十多岁的他还奔波在外,努力赚钱……年轻的时候,他靠着爷爷传承下的电焊、修理手艺,在我们小镇上,原本我们那个家,也可以过得很不错……
大姐初中没毕业就做起了生意,在我们小镇上卖瓜果,卖字画,我也跟着。后来大姐就去外面打工挣钱,她是我们姊妹中,吃的苦最多,承担最多,也最坚强的一个。
二姐初二那年,一场车祸让爸爸昏迷在医院,整整俩月,家里寂静寥落,二姐就是在那时候辍学的,她成绩原本很好,字也写得秀气,我小时候开始读书习字,大多是她教我的,当然,哄我玩的最多的,也是她……
哥哥念到初三毕业,也出去打工了。他性格腼腆,心底善良,好多事心里明白,只是不说,忍着……个头是班里最高,却是常常被同学欺负的那个,学生管他叫“长娃”……有次爸爸又对妈妈打骂,哥哥实在看不下去,挥起拳头给了他一拳,自那以后,平静了一段时间……
家里的人越来越少。后来,保护妈妈的重任就落在我肩上,我初中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懂事的孩子了,懂得用言语去协调 ,但也并不大济事。他们还是会争吵,爸爸还是对妈妈不好。那时候,我们住在街道一个二层的小楼,爸妈住楼上,我住楼下。每天放学回来,吃完饭就假装做作业休息,隔一会儿蹑手蹑脚地,趴在楼梯口,听他们有没有吵架,以防万一我好及时出现……上学的时候,心也半悬着,一放学就马上回家……
高二那年,爸爸因为生意的事情,被别人打,住进了医院,那次却不是他的错,是别人不正当竞争,还大打出手……在妈妈每天全心全意照顾下,他恢复得还好,头上的伤,只庆幸没有伤及致命处,否则,我一辈子不会原谅那个做生意的人。
大学,我选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师范院校,经常回家,爸妈也偶尔去看我。我在成长,爸妈的心境也在变化,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也转变了许多,家里逐渐安宁。后来,姐姐们相继出嫁,哥哥结婚了,嫂子人不错,性格随妈妈,温婉善良。再后来,我有了可爱的小侄子、小侄女,家里的氛围更加和谐~
我毕业北上,选择了一条不知归期的“漂泊”之路。我的两次恋爱都无疾而终,好像至此就甘愿只身一人,倒图个清净无扰,自由随心。不喜欢热闹,也不爱去热闹的场合,自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不扰人,不扰心。
如今每每回想小时候,心还是会隐隐作痛。但原谅,就是释然,是放过恨的人,也是放过自己。
木心说,诚覚世事皆可原谅,不知原谅什么。
昨天看了影片《天使爱美丽》,那个童年丧母性格孤僻的女孩艾蜜丽,长大后一度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向喜欢的人表达爱意,她不知道怎么去融入那个世界,怎样与人交往……她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好人,也爱憎分明,会用恶作剧去惩罚坏人。后来,在画家老爷爷的鼓励下,她终于向所爱之人敞开怀抱,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童年的环境和经历,多半会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缺爱的孩子长大后,要么选择孤独自闭,那是在保护自己。要么,学会了卑微讨好,以博得别人的喜爱。再或者,成长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过往已不能改变,但未来我们可以选择。心里装着恨,一生受伤的是自己。把爱和温暖给这个世界,也会收获许多的温暖和善意。我们终将告别过去,在成长与释然后重获新生。
哦,童年,一弯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