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快一年,忽然想起来故事没说完。
见面定在下午两点,某地铁站肯德基。
远处走来个发量很多、微胖的男孩子,问好,在肯德基外面的露天座椅坐下来。
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程序员、有想法、有能力、不服管。
可能觉得干聊有点尬,提议去喝点什么(后来觉得相亲不好,其实大多也是因为最基本的礼貌、尊重各方面,很多人都做不到,可能咱没遇到礼貌的人?又或者刚一见面,也不了解,所以点个喝的这个事儿也被忽略,传说中聊的好了再继续?)
桌台前,似乎点了两杯咖啡,店员说下载APP可以买一送一。
下载中。
(其实很想问,这个时候我做什么呢?有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很熟悉的人这样就不会别扭,但毕竟不熟悉,初次见面很认真的去参加买一送一,可能也是个居家直男,虽然好想直接说:我来,但又怕局了人家面子。)
后来好像遇到了问题,搞不定,有点不好意思,就正常点了。
回归聊天。
现在能记得的不多了,大概还是一些工作、创业,谈恋爱的事情,似乎有点儿因为家里催的着急而苦恼,但自己也有骄傲的一面,说了几次诸如:又不是找不到了,之类的话。
可能有部分男生认为,有钱自然是很好找对象的,这是个社会性话题,太复杂,以后展开说。
眼看到四点多,提议去周边走一走。路上闲聊:
有个同事,一到节假日就加班,想办法不回家。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节日她老婆喜欢出去吃饭,也得准备礼物啊。
节日嘛,有些小的仪式感也挺好的。你同事不回家是因为?
回去了就要一起出去吃饭,一顿饭就要三四百,还有礼物之类的,所以就不想去。
为了避免消费?
太多节日了吧,可能。他每次加班都喊我一起。
好吧,可能老夫老妻也不讲究这些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聊这样一件事,很无厘头)
其实有点无聊,大家都在找话题,去了老门东,本来我还挺喜欢在老门东周围散步,随处看看,但那一天就觉得说不出来的错乱,没什么心情看风景,谈不上讨厌和喜欢,对所有的人和事。
走了一圈也到城墙下的售票点,忽然来了点兴趣。在南京这么久,还没去城墙上看看呢。每年去鸡鸣寺看樱花,也没专门去到城墙上。今天看起来有活动。
你有去城墙上面看过吗?
没。
然后一起走向售票厅询问,售票员回应:晚上七点多开始有表演活动,门票一人80。
“涨价了,有点不划算啊。”男生说。
“之前没关注过,可能现在有表演吧。”
“不划算,办年卡的话估计免费,两个人的话都够办一张年卡了。”
(说不上来具体原因,也知道有些很会过日子的男人很顾家,就是忽然不想看了,确切的说,不想跟这个人看了。)
“要不算了吧,晚上七点半才开始,现在才五点,看完也太晚了。”
嗯。
沿着城墙散步,其实心里不太想继续呆着了,提议回家。
顺着城墙有一些修缮后的绿道、小广场、沿河小路,很多人在运动、散步。
聊到运动,男生说:
对水有恐惧。一看到水,就觉得有水怪,总感觉水里有怪物。
哪有,科幻电影里才会这么演。
地铁进站,两个方向。
“我走啦。”
“这次没吃饭,本来也不太饿,不是因为我扣啊。”
其实这话说的我有点迷糊,但,不重要了。
有很多当时没明白的事情,以后也不会明白,但这些都不重要。就像电话一开始的乌龙一样,结束的也很乌龙。
从功利的角度讲,相亲市场对人的物化现象没有人情味,也有一些所谓的智慧对策:比如见面时间安排在下午两点三点,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吃过饭,见面了聊得来,晚饭就可以继续,聊不来就各回各家,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只是置身其中的时候,确实感觉奇怪,也难怪这么多人抗拒相亲了。
就像普通朋友、同事、熟人见面,至少也会落落大方交谈,朋友若带个初次见面的人,大家也都能礼貌、友好相处,工作也好、运动、聚餐也罢,环境和氛围至少融洽和自由,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交互动该有的样子。
只是以后,再也不想去老门东了,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