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上厕所,听到格子间里两个学生的对话:
“某某老师神神叨叨的,像神经病一样,特别讨厌!”
“是啊!她总是说个不停,还喜欢拖堂!”
按着我以往的的脾气,一定得把他们揪出来,狠狠批评教育一顿。
这个某某老师,恰好我也认识,虽然话多了一点,但一向严格认真,教学成绩突出。真不忍心她落得如此一个评价。
犹豫了那么一会,我还是摇了摇头,走了。
教书时间越长,与学生年龄差距越大,而代沟,就像是一片每年渐长的沙漠,横亘在你和学生之间。
你眼中的社会正道,凛然大义,在他们的耳中可能是老生常谈,啰哩巴嗦;你认为的幽默风趣,谈吐诙谐,在他们听来可能是云山雾罩,脑袋里有着一堆一堆的问号。
我对学生说:一个人不能只学习,要多运动,保持健康,保持体型很重要,都说“五月不减肥,六月张惠妹”。
学生的反应是:谁是张惠妹!?
我想这位某某老师跟她的学生之间一定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误解。
她不惜占用下课时间,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塞给学生,自认为能感动学生。
可对于那些尿意汹涌欲出的学生来讲,下课拖堂,那是最遭人恨的举动啊。如果意念可以化为神雷,一定给拖堂的老师来个五雷轰顶!
我的一厢情愿为你好,恰恰成为了你讨厌我的理由。
我觉得我善良和蔼,认真负责,业界良心,可我每一次不惜牺牲自己休息的付出,可在你的眼中就成了神神叨叨,面目可憎。
好多年后,你对我深刻的记忆,不是我教得多好,我有有多敬业,而是我有多喜欢拖堂,耽误你上厕所。
可悲!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对你掏心掏肺,送你良言锦句,期待你成才路上一帆风顺,你还我恨意满满,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像是个笑话。
有人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时时刻刻都在表达,被人误解其实在所难免。
人应该学会认命,误解就误解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再牛的老师,也难做到人见人爱,总有恨他的学生。
不要期待别人的感恩。感恩这样的东西,是极有教养的表现,注定只能在极少数人身上出现。
别说是老师,就算是对父母,也不是每个人会有感恩之心。
每次我们高中同学聚会,只要一提到当时的班主任王大妈,大家立刻愤懑不平,恨意渐生。
有的人甚至当场放出狠话:“她当时那么为难我,我得恨她一辈子!”一句话闹得气氛全无。
同为老师的我,颇感悲凉。
师生一场,不求成为朋友,但也不期待成为一听名字就咬牙切齿的仇人啊!
王老师高三才带我们,手段颇硬。其实我挺能理解她,面对一个群魔乱舞的班级,不厉害点是镇不住的。
她一开学就来了一个下马威:那些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心思歪的人,通通不让进班,自寻去处。
一下子二十几个人被她卡住,不让报名。
回头想想:那个时候班主任权利真大,谁的面子都不用给,只要王老师不同意,就是进不了班。
这个事情持续了整整一周,这二十几个人在父母的监督下,写下保证书,保证不再违反纪律,一心学习,若有再犯,任凭老师处置。
从此,班里的纪律好了,学习氛围浓了,可这些人也恨上了王老师。
我们班考得挺好,与王老师的铁腕手段肯定分不开。
可并不是每个人记住了她的好,大家记住的是她当时的“刁难”。即使十几年过去了,再次提起时,仍是恨意难消。
老师,其实最能体会彼此的不易。我既为王老师感到不值,又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无奈。
我本想以严厉为鞭策,送你平步入青云,奈何你只记住了我挥鞭的样子。我恨铁不成钢,你真的报我以恨意满怀。
要有多大的仇恨,即使十几年过去,还是让人如此念念不忘。
后来,我去王老师家拜年,说起了学生时代的事。
她说我们是她带过的最难管,也是最自豪的一届,为了我们,她差点跟校长吵起来了。看着我们考得不错,她就放心了。
那一刻,有点心酸。
一个已退休的老太太对工作,对教育的终极梦想,就是希望她的学生能考得不错,过得不错,仅此而已!可多年以后,她的好多学生仍旧对她抱有恨意。
我也只能违心地告诉她:其实大家都很感激你!
是谁错了吗?
公平的讲,我想大家都没错。
情感上的交流本来就是双向的。纵使你对我万般好,我也有不喜欢的自由。
情感上的付出与回报,从来就不是正比关系。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一个意料之中的回报,也不是所有的严厉,都能被人理解与尊重。
那些你骂得最狠的人,不见得最后成了你最亲近的人,也有可能是后来最讨厌你的人。
有人说:教育是耐心等一树花开,但等来的也有可能是一地的落叶。
若有可能,彼此应该多交流,不求最后能得到你的感激,但也不想得到你的憎恨。
选择了做老师,那就得接受这份职业带给你的一切。要自信,要心怀美好,但不要太期待你在学生眼中的形象。
我只管教我的书,对得住自己就行,至于我在你眼中是什么挫样子,我才懒得知道。
作者简介:叶况,有八块腹肌的教书匠!个人公众号:喜乐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