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十二点多,核聚老师“21天暴力突破英语”群里,一个朋友一篇文章引爆了话题。那是一个关于惨痛人生经验教训的故事。
我引发了那个故事。21天暴力突破英语里面有23篇精简有力量充满人生智慧的短文。
有一篇是“nasty place”穿越痛苦。
Then the time come for you to be your own man and take on the world and you did
然后就是你自己奋斗的人生了,自己去承担自己的事情,你也确实做得很好。
But somewhere aline the line , you changed
但是有些时候你变了
You stopped being you
你不再是你
You let people stick a finger in your face and tell you you're no good
你让别人指着你的脸说你不好
And when things got hard you started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blame ,like a big shadow .
而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你开始怪罪于其他事情,就像那是一个你无法摆脱的巨大阴影。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you already know
让我告诉你一些你已经知道的事
The world ain't all sunshine and rainbows
这个世界不只有阳光和彩虹
It a very mean and nasty place ,and i don't care how tough you are ......
这是一个非常刻薄艰险的世界,我不在乎你多么坚强
It will beat you to your knees and keep you there permanetly if you let it .
如果你屈服的话,它会永远把你打趴下。
当我一遍一遍的默写这些句子时,竟然嚎啕大哭,短短的9句话,说了一个关于我某个时刻“失败”的屈辱故事,那么赤裸裸的揭示了这个世界的残酷,人生的真相。
当时的我,只是感觉有什么不对,有一些反思和感悟,但是远远没有领悟到这这么深刻。
把自己的那段屈辱的故事写了下来,目的是激发自己的动力。没想到,却也勾起了另外一个朋友“惨淡”的经历回顾。
2)
另一个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我说,我是一个什么都敢说的人,只要自己没干坏事,就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核聚老师说:这话说得理直气壮。
但是马上话锋一转,来了一句“理直,气才能壮。要气壮,理要直”
这分明是话里有话。我知道我这个井底蛙该去百度一下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了。
百度“理直气壮”:说话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以为自己get到真实意思了,马上回:遇到事情,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事就不需要说了。
问老师是不是这个道理,是否要补充。
老师当然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我的理解连片面肤浅都说不上。
核聚老师回“没啥补充的,如果有,那就是一门课程的篇幅……确实有,说来话长。有的事以后再说。”
话题终止。留下一脸茫然的我。
可它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一个晚上,满脑子都在想这事。
难道是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积极主动,改变心态,就能让自己理直气壮?
又或者是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一件事情明显阻力巨大,艰难不是事情本身艰难而是用错了方法?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要么是方法不对,要么是单位时间数量不够,频率不达标,或者不专心(用情不够?)
一直琢磨着,直到凌晨3点,精疲力尽,睡了3小时,6点起床再次百度“理直气壮”。
这次换成一个字一个字解析。
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引申: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顺着事物本身的道理做事)
直:本义不弯曲。引申,公正合理。公正正确的道理。
气:呼吸。引申:(人的精神状态)
壮:大,有力,强盛。引申:增加勇气和力量。增强。有劲,厉害。变得强大,使之强大。
合起来,我的理解是:做事符合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公正正确,人的精神力量就会增加,变得勇敢有力量。
那么,核聚老师是不是要告诉我,要想达到理直气壮的状态,首先是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公正正确。而检验的标准在于是否勇敢有力量,能够影响他人,让他人主动心生欢喜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如果是,在这个解释面前,我那“理直气壮”显得好可笑啊!
没文化,真可怕。高人指点了也听不懂。又一次迫切的感受到自身的积累沉淀对后续学习的深远影响。不是一砖一瓦砌出来的知识,都是海市蜃楼,看似朦胧,美好,实则全是幻境。
细思极恐,心慌慌的。
3)
这个成语里还有一个“直”。直,除了公正合理,还有藏有直达目的的意思。关于直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群年轻学生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年轻,豪情无限高谈阔论,仿佛世间之事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他们的种种话题。 待大家热情一过,老教授提出要做个测试,学生们顿时都来了兴致。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他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他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学生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学生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他们索性也不去考虑教授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听了这番话,年轻学生们心中似都有所感悟,可一时又抓不住什么。
老教授看着他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似乎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之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会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
4)
看完这个故事,再细细品味“理直气壮”以后再也不敢理直气壮了,特别是失败如果不是带有目的的检验一个想法而是盲目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然而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干嘛,失败了还理直气壮的安慰自己:谁不是在失败中成长的呢!那爱迪生还失败了上千次才发明灯泡的嘛。
是的,爱迪生是知道自己做什么,目标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淘汰了999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而已。而我的理直气壮却是建立在盲目鲁莽的基础上。
这就是我们失败一万次也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果然,任何东西都要扣细节,都要深耕,否者,只能感动自己。如果没有成功,如果不是有目的的踩着“失败”上升,那就是勤奋的傻瓜。
看来,I am going to lay this brick as perfectly as a brick can be laid ,and do that every single day .(我要砌好这块砖,砌得尽可能完美,而且每天这么去做。)的同时,还要有目的砌,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此,才能坚持到墙完全建成的那一刻。如此,才能做到暂时不成功也能理直气壮。
再梳理“理直气壮”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公正正确。
什么情况下暂时失败也可以“理直气壮”呢?还需要加一条:围绕结果做事,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做这件事情的方式方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公正正确。只是量不够,或者时间不够才没做成功时,才能即使暂时失败,也理直气壮。
智者,就是那个一句话就能勾起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完成自我探索与救赎的人。核聚老师就是这样智者,能闯进老师的圈子是我最大的收获。
感恩,遇见,感恩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