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佛山看非遗的计划中,原本没有拜访冼达峰的内容,甚至这一篇文章,原本的题目也是顺德莨人,那时候,隔着千山万水看这个我们还叫做香云纱产业的行业,我知道它的传承单位是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场,传承人是梁珠先生。但是,冼达峰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并且在想要了解香云纱的人们的印象中,搜索时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对他的故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了解,至少复原莨纱、于岭南天地开设苏莨记这两件事,我也是知道的。
一开始的拍摄路线,也是想从成艺着手。家人已在佛山生活多年,在当地的朋友带领下,第一天拍摄围绕着成艺和它周边的两家晒莨场开始,很快遇到问题,成艺当天没有开工,另外一家晒莨场改革工艺,洗水是半机械化的......于是原本作为逛街目标的苏莨记提上日程,作为拍摄间隙的休息,我想去看看,顺便为同是香云纱爱好者的好姐妹看看新货。
苏莨记不大,在岭南天地的介绍里,定位于岭南文化的特色店铺,店铺的装修是中式风格,有一种沉静内敛的雅致。来的时候,店铺里只有一个爱笑的小女孩,静静的看着那些莨纱制成的衣物,每一件都简单、精致,拿起来细看,一字扣的针脚致密,每个扣子都平整妥帖,中式盘扣是手工产品的门面,苏莨记产品的门面是上上品,对于店铺的印象,优良+。
初见冼达峰,有些意外,在我看来,他太年轻了!原以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应该或多或少与这个行业有些渊源,即使年少时接触过这个行业,那么他们的年纪至少也要50岁以上,冼达峰是个70后,一个差不多在香云纱从公众视野消失后才来到这世界的年轻人。
谈话围绕着我们喜爱的香云纱开始,惊讶于冼达峰毫无保留的态度,关于香云纱,我们想了解的,他都会一一讲解。涉及他的收藏和他收集的资料,无论是影像、图书、藏品,想要拍照,也都OK。他唯一在乎的,是你不能把晒莨制品通通叫做香云纱,这个,他是一定要纠正的!
佛山电视台《经历》栏目拍摄的《最初的香云纱》,讲述了冼达峰找回失传已久的香云纱的过程。2005,冼达峰进入南海一家晒莨场负责开拓市场,在一次推销过程中,因为被客户质疑:“怎么南海也做香云纱么?”认真的冼达峰准备举证,回来查阅资料,却发现莨纱与莨绸本是不同种类的晒莨制品。冼达峰的母亲原本在广东省丝绸公司工作,在香云纱从市场消失后,还有曾在北京市纺织品公司工作的朋友请托,帮忙找一匹香云纱送礼。当时香云纱已经没有生产,当然无法找到,只是这封来信,让冼达峰对以前的香云纱更加好奇,自己经营这一行,能否做出一匹最初的香云纱呢?
2010年8月,当时32岁的冼达峰在南海和顺经营自己的晒莨场,镜头中的冼达峰平静踏实,对自己的投身的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觉得做香云纱、做莨纱绸,所寄托的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为它始终是人做出来的,用公司的管理模式,去做这种东西,可能不一定适合,反而这些很自然、很随意啊,我自己是挺喜欢的。”在这之前,冼达峰做过五金生意,并且有自己的品牌,转而投身新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想找一些具有我们中国特色文化的东西来做,因为自己也是土生土长,在这种文化之中长大,自己去感受这种文化,去融入自己的产品,我觉得别人是超越不了我们的。我的理念是这样的。”秉持这种理念,他购置老式的织布机、请有经验的老师傅,从坯布和染晒两方面着手开始了寻回香云纱的实验。
2010年8月26号,香云纱的坯布白胚纱织造成功,2010年9月28日,冼达峰的第一匹香云纱(莨纱)完工。这期间,他的晒莨场定为违章建筑被拆除,镜头中,冼达峰在被拆得空荡荡的厂房中踯躅,孤独又无奈。而这,只是困难的开始。接下来,想要靠香云纱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突围的他,面临的是做出了真正的香云纱却没有人要的困境。
2010年——2012年间,冼达峰依然在为自己真正的香云纱找出路,希望仿佛暗夜的微光,明明灭灭总在远方。期间的种种努力,也曾被有关部门热情关注,但是晒莨场一阵热热闹闹,接下来还是冷冷清清,香云纱仍然没有人要。
“人在温饱之后可以做一点傻事,有时候傻事就会变好事。”也许做五金的时候收成不错,也许是他坚信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也许是家人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困难面前,他还在坚持。
时至今日,提起“莨纱复原人”这个称谓,他依然平静,“这个(香云纱、莨纱)应该说我在做的时候,也有别人在做,我是先做出来了”。话锋一转,他接着说:“不过,(香云纱、莨纱)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就不做了,现在市场比较认可,他们又开始做。但是,他们做的,暂时与我还有些距离!”冼达峰说这段话的含义可能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他一直在坚持,并没有因为市场不好而放弃。而我的理解是:这恰恰是手工制品成败与否的关键,困难和挫折面前的坚持,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沉淀,在日复一日的思量中工艺的改进、灵感的火花、甚至行业的转机悄然而至。
2012年,经过两次申请,苏莨记进驻佛山岭南天地,售卖自己生产的香云纱。冼达峰说,开业之初,他根本无心做生意,只要是对这块面料有兴趣的人,他都会跟人家详细介绍。想来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于是,当我以一个香云纱爱好者的身份来到苏莨记,见到的是一位知无不言的业内人士。冼达峰虽然不是官方定义的传承人,但是在广东的香云纱(莨纱绸)的染整和白胚纱织造行业,他一直是个民间高手一样不可忽视的存在,名字和影像也常见诸屏幕、报端。
2015年8月22日,佛山电视台《经历》栏目播出《香云纱纷争》,民间高手再次成为业内焦点,片中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官方传承人梁珠先生与冼达峰观点碰撞、激烈交锋,争论的焦点是何为香云纱。尽管无论是掌握的资源还是业内声望,冼达峰并不占上风,但是他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而梁珠先生,更像是在打太极。
在《经历》栏目《最初的香云纱》结尾是这样写的,冼达峰说,他当初想做香云纱是想出一口气,同时也想占据整个市场的主动权。然而在深入了解了香云纱之后,他反而更想去传承推广这种属于我们这个地方的文化瑰宝。我们不用去苛求他这种想法的纯粹,无可否认文化本身也蕴含不少的经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越多人去参与推广这种文化,他就越容易发扬光大。
问及冼达峰入行之后有没有后悔过,他老实说,有过,很短时间。今天的他,更想将苏莨记打造成一间百年老店。对于香云纱——这块岭南文化的瑰宝,他主张在经营性传承的同时,不要忘了文化的传承。除了定经理人为传承人,也要加强对业内有经验的老师傅们的保护,毕竟香云纱要靠他们的双手做出来。当然,他也希望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减少夸大的宣传,按照历史上香云纱的真实定义来定义莨纱和莨绸,而不是继续让莨绸冒香云纱之名,让面料回归它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