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补水分为喝水、亲水、锁水、养水四个方面,我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养水。
补水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皮肤的含水量,但光靠喝水和亲水等护理,补水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人的体质不好,喝了足够的水也难以吸收,用了到位的护肤产品,也维持不了多久,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亲水性的体质呢?
健脾胃
在中医理论里,脾和胃都主导着人体的消化功能。喝到身体里的水,首先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到体内,然后才被皮肤吸收。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喝到身体里的水无法被吸收,则会被直接排除体外,无法起到给皮肤补水的作用。
作息没有规律、吃饭不注意、抽烟喝酒、通宵熬夜等都会造成肠胃问题,而情绪不好,也会影响食欲,当忧虑、担心等不安情绪产生时,就会出现“思伤脾”的后果。一般的肠胃不舒适,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调理,只要注意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看电视,食谱饮食结构合理,避免吃太辛辣油腻的食物,在饮食中补充适当的水分,那么肠胃功能慢慢就能调理好。
脾的功能是把身体里的水输送到各个脏腑,如果脾虚的话,输送水分的能力不足,水分就会积存在体内,而这些不是健康的水,非但起不到滋润皮肤的作用,还对身体有害,属于“脾虚湿盛”的情况。反映在脸上,是面部浮肿、脸白无光等症状,光健脾不够,还要化湿,在春夏两季可多吃冬瓜、扁豆、薏仁、茯苓、芡实等食物。
健脾胃的食物:山药、红枣、南瓜、粳米、生姜、胡椒、牛肉、山楂等。
补气血
完美的肌肤,应该是“白里透红”,这个“红”从哪里来?
按照西医来讲,这红色来自血液,血液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水分及其他各种营养成分。在中医的概念里,“血”是负责携带营养和水分的搬运工,但光有“血”还不行,血在身体里运行,还需要推动它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气”。“气”和“血”两者任何一个不足,营养和水分就无法输送到身体各处。
导致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一个是营养不足,另一个在于消耗过度,和肝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负责吸收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并制造出气血,脾还负责气血在全身的运送工作,如果脾的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气血的来源减少,也会导致水分无法输送倒全身,这也是为什么不节制饮食,看似营养过剩,实际却由于损伤了脾胃,导致面色不好,皮肤干燥发黄。
肝的失调也是导致气血不足的重要原因。西医认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和储存血液的器官,这与中医认为“肝藏血”如出一辙。如果肝功能出现问题,肝存血量减少,就会在全身引起阴血亏虚的表现。中医还认为,“肝主疏泄”,肝的能力正常,气血就能在身体里畅通无阻,如果肝的能力不足,会出现“气滞不畅”,即气在身体里走不动了。血没有了气的推动,因此出现气血不足。
因此,养气血,主要从肝、脾两脏入手。可以按摩穴位来调理,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每天按摩两次,每次5-6分钟,可以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之阴。(孕妇忌按)
养肾气
中医认为“肾主水”,在人体的代谢中,肾担任着类似总管的职责。人体的水液需要依赖肾的气化作用,传送到身体各处。身体里的废水也需要肾的气化作用,将其运送到膀胱成为尿液排除体外。如果肾出了问题,就会出现身体缺水、尿液不畅等症状。想要青春不老、皮肤滋润,滋养肾水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
因为生活不规律、经常过劳,容易有肾虚的毛病,在觉得经常精神不足、头昏脑涨、腰酸背痛时,如果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症状,可能就是肾虚了。肾虚分“阴虚”和“阳虚”,阴虚反映在情绪上,多是焦躁、情绪不宁,阳虚则是多无力、懒言懒动。在身体上,阴虚怕热、容易出虚汗,阳虚怕冷、容易手凉脚凉。
补肾阴的方法:女性在夏秋季身体水分蒸发较快的季节,应该注意补充些滋阴养肾的食物,例如海藻你、菇类、牡蛎。还应多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的食物。中医认为肾在五色中对应黑色,多吃黑色的食物有利于养肾,补充皮肤所需的各种营养。另外推荐海带黑豆粥、冬瓜鸭肉汤作为食疗佳选。
补肾阳的方法:泡脚是一个好方法,尤其冬季寒冷的时候,通过热水对脚部穴位的刺激,有很好的效果。何首乌炖鸡汤、杜仲炖牛腩是补肾食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