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网上获悉,某学校搞了一个别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花10元钱买一条胶带来绑老师和校长,包括校长、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在内的多名领导被学生粘绑在墙上。举办方解释该活动是为了给学校一个项目筹款,为半期考试的学生减压,甚至在探讨一种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一时间,该活动登上了热搜榜。
实在是佩服该校领导蹲得下身来的勇气。当着全校学生的面,被学生粘绑在墙上不得动弹,被学生围观拍照,甚至现在被网民围观。这也算是一种脑洞大开的活动了。
但是,这样的活动形式,真的是一种好的、科学的学校教育活动吗?
首先,掺杂了金钱目的性的教育活动,自然就失去了教育的纯粹性。
纯粹的教育,要求告别浮躁和功利,遵循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动机要纯粹。该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给高三学生在学校楼顶建设的花园项目筹款。10元一根的胶带规定只能用一次,学生掏10元钱,就可以上台去把自己平日里本该尊重的校长、老师绑起来。这种活动,本就是冲着让学生出钱的目的去的,功利性太明显,很难说有什么实质的教育意义。不晓得学生掏钱去绑老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本来,学生自愿捐款,毕业前给学校留下一座花园作纪念,这同自愿捐款给学校栽下一棵树、留下一面文化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种对母校的留恋方式。待多年后重返母校,当看到当年自己捐资栽下的树木高大茂盛,捐建的花园繁花锦簇,回忆起当年的学生岁月,是何等的美好和难忘。可是,如果想到自己是把校长、老师绑在墙上采留下的纪念,这种本应该是怀念母校的最纯粹的感情,会不会大打折扣?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教育也更趋于功利。家庭教育中,父母过早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学校无限加大学生的负担,延长学习时间,让学生不堪重负,是为了在考试评比中出成绩。社会“唯分数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下,甚至对高中只用“清北生”多少进行量化,这都是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教育的纯粹性。
蔡元培先生说得好: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意思是,纯粹的教育活动,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纯洁的品行的。要在教育活动中,让利己损人的念头渐渐消亡。而通过绑校长、老师的方式,让学生捐钱,学校有利己之念,学生有损人之嫌,自是与纯粹的教育差之远矣。
其次,为了让学生出钱而绑校长、老师,是破坏了真正的师生平等。
按照心理调适的要求,学生有压力是需要想办法缓解的。但为什么校长和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缓解压力的出气筒呢?而把老师绑起来,就真正做到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了吗?
有网友评论说:感觉实现了很多学生的梦想。按照这个网友的观点,是不是学生在绑校长和老师的时候,真像这个网友说的,实现了很多学生多年的梦想呢?而学生心里面的梦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对校长、老师怀有仇恨心理,巴不得那天把老师绑起来出口气呢?如果真是这样,我要为这几位校长、老师感到悲哀。学生上来绑你,其实心里面是对你怀着恨意的,花10块钱,终于把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你绑在了墙上,让你斯文扫地。不知道下次遇到你的时候,学生的心里面,还会不会对你还有那种对恩师的仰视和崇敬之心?会不会一遇到你,就想起你被绑在墙上的滑稽尴尬的模样?我不知道这是否实现了举办者所谓的师生平等关系的探索,但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尊严,自此已经不复存在,还谈何平等可言。
什么是教育平等?我们来看看360百科词典的解释:
教育平等的涵义包含四个重点:
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
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
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
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把教育看成是走向社会平等的一个比较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教育必将导致人们取得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平等,这就是平等论。
平等教育,历来是现代教育极力追求的教育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实施使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人本教育基础上的平等,即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享有作为“人”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把学生当做成长中的“人”来看待,这是平等;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知识和长者的位置,尊重老师如同尊重父母一样的伦理关系,这是平等。把学生不当学生,把老师不当老师,这不是平等教育,这是对平等的曲解。学校为了筹款,校长不像校长,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还有平等可言吗?
教育,是一定要摒弃功利心的,教育也是要遵循科学的规律的,不要搞花架子。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需要牢记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