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讨论了太多这方面的话题,但你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放在了对立面,成了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然而,让我们放下对这两个词汇的固有印象,仔细思考一下两者间的关系,就会发现,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眼前的苟且”到底是什么?真的就像这个词汇传达给人的感觉那样不堪么?这里的“苟且”,就是我们凡常人生的烟火世俗,在尘世中挣扎求存,必然会有无奈、有心酸、有不得已,可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苟且之处,更显得这凡俗人世中不时闪耀着的温暖、幸福是多么的美好。阳光伴随着阴暗,这是生活的真相与常态,一个成熟的人必然要接受这生活的两面。可是,这些不时闪耀的、让人心生美好的阳光与幸福,被“苟且”这个明显带贬义的词汇给掩盖了。
事实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繁杂的生活才是一切滋养“诗和远方”的土壤,没有眼前的苟且带给我们的物质基础,何谈“诗和远方”?这两者之间并非二元对立不可交融:“眼前的苟且”让我们有条件走向“诗和远方”;“诗和远方”的浸润让我们更有勇气扎进这红尘万丈,为自己和所爱的人们而苟且经营……
当然,一头扎进苟且之中让人面目庸俗,可一头扎进诗和远方也让人不接地气,最好的状态,是从“眼前的苟且”中活出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活出一份踏踏实实接地气的诗意。怎样才能活出这份诗意呢?我想从这几方面入手,或许可以一求:
一、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保留那份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好奇心。
在感知美好这一点上,让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离我们远一点,慢下来,从容一点,看一朵花开,听一缕风吟,风雨晴雪总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日月星辰也给我们不同的遐思。在生活的间隙,多一点“无用”之事,就多收获一点美好。
二、保持阅读与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
放下手机和朋友圈,放下所谓鸡汤干货,多读几本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它历经了时间的淘拣,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生的普遍真相,它用美好指引人生,用丑恶警醒世人。当“眼前的苟且”让你无暇他顾时,独立的阅读与思考是让你走向“诗和远方”的最低成本的途径。
三、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增添生活的趣味与阳光。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没有兴趣癖好的人,不仅无深情,肯定还很无趣,培养自己喜欢的兴趣一二,可以将自己从生活琐事中剥离出来,用一两小时的时间让自己专注一件事,不去想房子、车子、孩子,也未尝不是一次诗意之旅。
四、生活中多一点仪式感,自己创造自己的诗意。
“仪式感”被鼓吹了好久,说实话,一开始我很拒绝,总觉得少了“随兴而发”的天然,多了匠凿痕和匠气。可是随年龄渐长,心态逐渐宽容,才发现“仪式感”在琐碎的生活中很有必要,它真的可以让繁冗的生活多点诗意。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节假日才能怎样,天阴下雪,约三五好友喝酒聊天,不知所云更妙;夜来有雨,孤灯一点乱翻书也很有韵味;阳光晴好,一家人去郊外出游踏青也是一次诗意的远行……
至于还有哪些从苟且中活出诗意的方式,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摸索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