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习惯,坐租车进山也变成了田野调查。意外地发现了这个非常棒的自治形态。
进出金口河的大渡河边峡谷公路
一 出租车的困境
又是到四川乐山金口河的八月林保护区出差。下了火车还得租车走大约三小时山路才能到区上,然后再跟保护区的同事们进山。过去租车,受过各种不靠谱的苦,等客宰人甩客转卖…..不一而足。后来各地开始陆续有租车平台出现,就相对固定就打租车平台的电话,情况才改观。隐约觉得他们背后有组织存在。
这次买好火车票,就打了电话给金口河租车调度,电话老占线。于是打给了一个李师傅,约好车从峨眉山送我进金口河。跟李师傅认识也是偶然在街上坐上了他的车,他主动给了我名片,还告诉我名片上的电话是他们的租车调度的,如果约不上他的车,打调度的电话,也是一样的。以后又做过好几次他的车,感觉人很不错。所以老爱直接跟他联系。
临下火车了,李师傅打电话说他来不了,安排了其他人联系我。上了车,就跟这位很年轻的梁师傅聊上了。
聊天就从李师傅咋没来接我开始,很快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然后就下意识的地开始把田野调查的方法都用上。先做大事记,再挑选出租车司机内部治理规则是怎么演化出来的一步步访谈深入下去。
原来这些跑车的都是各自为战。
梁师傅是峨眉山人本来跑货车的,后来改跑出租。为贪图山区补贴,跟其他一些山外的司机一样把车办到金口河,但跑车拉生意都在外面。跑的时间长了,峨眉、乐山的出租司机们不愿意了,双方起了矛盾。梁师傅他们这些山区出租司机被投诉和整顿。只能回去跑金口河到峨眉山线路。
但山区进出,客人少生意不好也不稳定。单程50元,又不能比班车价格高太多,跑车利润并不高。但因为要凑够4人一车,非常麻烦。很多时候客人等得心焦,觉得还不如班车稳定,干脆又下车去跑客车站。司机间就更是为争客人而起冲突,并且价格上恶性竞争,生意做不下去。
开出租车的梁师傅
二 社群自治
2015年,梁师傅他们四个峨眉山的出租车司机就商量,是不是可以大家定个规矩,不要恶性竞争。他们讨论觉得生意不好的原因很多,不仅是因为客人少,也是跑的车不多、各种不靠谱导致的。于是他们又联合金口河当地跑出租的五个车,九个司机一起来列了个章程。大家挂靠到一个租车公司,自己申请建一个无线电呼叫总台,请一个大姐接电话,做调度。
所有的人接活都要报总台,大家排班,总台统一安排。李师傅不来接我,就是把活报给了总台,由总台再派的活。这个制度是峨眉山的司机带进去的。在外面的出租车都要挂靠公司,有类似的总台协调做调度。
在运行中大家又发现,金口河地方小,但峨眉、乐山城市大,一个车要接满四个人才出发,东西南北转接客人耗费太多时间。路上跑三小时,城里就得再转一两小时,客人也很不满意。于是又商量出新制度:由总台调度,所有车辆在不同地方就近接人,然后交给排班司机,不让一个车满城跑。其他司机义务接人,不需要司机间再额外结算。有点类似于农村修房子大家相互换工,不用付费请人干活。
为了吸引客人,大家又商量专门做了租车群的名片,客人下车,司机盖章送客。客人攒够10张,可免费乘车一次。有点类似于商场促销挣积分。盖一次章等于送出去五块钱。但也担心有司机算小账,不愿意给名片。大家商定:如果不给客人的,一旦发现,第一次罚100,第二次200……
我突然明白,有一次李师傅问我进去时司机给我盖章没,我说没有,李师傅很激动地就汇报总台。后来送我的司机跟我打电话发短信扯了很久。原来是因为他们内部有那么严的处罚制度。
关于平台的资金运行,罚没收入都交总台,作为公共资金。每车每月交300到总台。现在已经有13台车了。总台大姐不跑车,相当于调度员和大家到书记员。每月拿3300工资。余额做运行费用。
每月20号,司机们要开例会。看司机主要在哪里方便就在哪里找个茶馆开。讨论内容通常有:1 投诉的处理,2 纠纷的表决,3 车况和安全……完全是民主的方式,没有固定主持人。总台大姐负责汇报一个月的情况,大家有问题说问题。出现纷争不定,就进行表决。表决方式就是简单多数。调度大姐没有表决权,只负责记录和实施。比如上次有客人投诉弯道某司机超车,事件很难查核,但平台上的对讲通话当时情形大家都听到了的。该不该罚,就举手表决,服不服气都听表决结果。
壮丽的山区道路
三 去中心化的民主治理
按照过去的经验,良好的社区治理,除了制度规则的建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领导人。没有挑头的人,事情是很难开启第一步进化的。很多社区治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缺乏那个挑头的领导人。而好的领导人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这个出租车治理的案例里,我一直没有听到这个挑头人的出现,因此就又用过去的方式开始深入挖掘。比如:发名片是谁想出来的?是谁来召集这个讨论的?罚那100块钱,是谁动议的?等等。
但梁师傅就一句话:我们大家就是民主讨论啊,有问题说问题,慢慢就说到那里去了。
“你们真的就没有一个挑头的人?!”我很惊讶。
“田老师哎,你想想下,有挑头的人会有好麻烦!这些跑出租的都是江湖上跑惯了的,哪个会服哪个?就比如说李师傅,人是很好很热心。但我们要是选他当了头,他要来召集开会,他要来说哪有啥问题,要咋处理。那不就很容易变成他跟别人个人间的矛盾啦?哪个又当得长,哪个又愿意当呢?”
原来他们要保持的就是大家都是规则的平等制定者和裁决者,谁破坏了规则就是跟这个群体作对。
这才是真正的共和啊!但这种共和的缺点怎么避免呢?
“你们这样也挺好,但也有问题啊。你们每个月才能开一次会,但好些紧急的事情等不起你们开会表决啊。比如哪个客人投诉了,肯定得给人快速回复,不可能等一个月你们才处理。怎么办?”
“遇到这种急的事情,调度那里马上可以通过对讲跟大家通报,大家可以在对讲机里面说。如果有两个司机提议下来再说,那不再在对讲机里面讨论了,一个是怕开车不安全,一个也免得乘客听到心烦。除了对讲机,大家还有个微信群。当天就可以在微信群里面讨论出结果。”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上周一个司机已经排好班,第二天早上要送四个人。他没有提前说他有事或者要跟其他人换班,临到早上了说他不排班。梁师傅家里有婴儿,回家就关了对讲。结果就有师傅打电话进来,喊他开对讲,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紧急事件,马上要拿出处理意见来。司机们都觉得突然甩客是性质非常恶劣的,最后表决结果是给这个司机“停三天班”。最重的处罚就是停班,调度不再给你派活。等级是停班一天,停班三天,开除出群。
“那你们有没有人对处罚不服气,自己离开去单干的,或者真的就开除了的?”在各地的车站码头,通常都会看到各种揽客的租车司机,好像也没有参加啥组织。
“我们这个是挂靠了公司的,是正规出租车,不怕警察不怕运管的。单干跑黑车的多得很,但喊一天不见得有人肯坐他的车。我们这个慢慢信誉有了,调度很快就可以凑齐一车,哪个愿意离开呢!”
这个群现在已经从最初九人发展到了十三人。现在有两人被单位包车,只有周末才来参加排班,但费用照样缴。可是他们不愿出群,怕出去以后回不来了。另外还有两个跑其他线路的司机申请加入进来,结果大家开会讨论给否决了。一是担心客源没有那么多,平时任务不饱满;二是担心跑其他线路的来跑这个山路怕出意外。
梁师傅话语之间对他们的群体是充满自豪感的。
山区道路出事故是常事,没有良好规则和秩序谁都走不了,靠警察维持还是可以靠司机们的规则共识?
四 区块链式的社群自治
面对这个出租车社群自治的案例,真是让人感慨。
曾经有人预言,随着滴滴等各种租车平台的快速崛起,过去的出租车都会消失。然而,类似金口河出租车群这样的平台却让人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其实滴滴这样的平台,它调动起了大量的分散的社会资源,但本质上是高度中心化的。它的运行完全依靠一个高效运转的企业在背后做支持,规则是企业定的,企业来维护这个规则,企业来做裁决。然而金口河这样的租车群却是去中心化的,反而类似区块链。
这是一个共识机制。所有人都认同规则,并贡献于这个规则,每个人都是一个结点。通过机制把所有结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规则的维持是去中心化的,所有跟规则相关的事务必须每一个结点的认同。通过这个机制,结点的个体利益、社群的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被有效地绑定。
那么复杂的区块链道理,被一群出租车司机创造了出来,如果他们做大了,说不定真能发他们自己的“比特币”了。
另一方面,这样的经验也无法被随便套用到其他社群。这个社群的特点让我想起了西方早期政党制。这群人同质性很高,都是长期在外面跑出租车的江湖中人。虽然他们内部也有竞争张力,但都面临共同的外部压力:不同利益方比如其他出租车、班车、黑车等的竞争,国家强制力的管制。这让他们相对容易地建立起了紧密的利益共识。由于高度同质化和高度的利益共识,使得他们内部哪怕是被处罚者,也能成为“忠诚的反对派”,而没有出现内部利益竞争导致的规则破坏。逐渐的这个群体的规则越来越健全,群体的共同利益也随之越来越强大,然后又正回馈于这个群体的共识和治理能力,最终导致民主成为了社群的文化基因。
而我们面临的农村社区,城市居民社群等,同质化其实很低,利益共识就更低。所以搭便车、公地悲剧就更容易出现。很难出现忠诚的反对派。有一点内部纠纷,有人触犯规则,结果往往都是内部规则被打破废弛,社群解体。因此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初、规则制定之初,发掘其原有内部规则,发现和培养带头人,通过带头人带起一个核心团队,再扩展到社区的集体行动,仍然是必由之路。
历史进程浩浩荡荡,它终将选择什么?淘汰什么?
五 田野调查经验分享
我边做访谈就边做记录,下车就把它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反馈。有的说这种模型还有好多,欢迎我去访问;有的说没有警察的治理多好;有的说规则的认同感多么重要;还有同学想来跟我学习田野调查的方法…….
回头去看,当然田野调查的方法很重要。心里有框架,恰当的使用方法,看似聊天其实半结构访谈就做出来了。
经验就是:
1 对陌生的人、事,可以从大事记开始着手。
2 从大事记中选择重大的公共事件进入深度访问,我这里就是选择他们的制度设计开始深入的。
3 用问题来引导思路。这个考基本功,就是心里要有个框架,这样才能有效追问。比如:谁提出来不发名片要罚100的?当时有反对意见吗?没有人提替代的处罚方式吗?罚的钱交给谁?怎么花?如果被罚的不服怎么办?有人真的被罚过吗?上次你们被罚的人是谁,咋发现的?咋处罚的?现在怎么样了?
4 不要问空洞的问题,要会设计问题的出现场景,这样才能进行深入讨论。这个也考基本功,要有足够多的人生阅历,能快速地把大问题翻译成小问题。比如文中所说的民主的缺点。如果你问:民主表决也会有缺点,你们遇到过哪些,咋克服?这个问题就算歇菜了。把它放到一个确定的对方熟悉的场景中间去。比如:如果突然有顾客投诉了,得赶快给人家一个说法,但开会还得等半个月,你们怎么办?
5 找到关键信息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半结构访谈只适合于关键信息人!我之所以能跟出租车司机聊那么深入,就是因为梁师傅本身就是这个社群自治的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