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不将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成绩之上的人,会更倾向于将失败看做是短暂的挫折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不太容易陷入焦虑或绝望。
还有,他们几乎从不关心“自我评价”这件事!
花时间评估自己有多好,或者故意试着去自我感觉良好,不仅会影响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不良迹象,标志着你还存在其他问题——具体点说,它表明你的自我价值感极其脆弱且附加条件。
“自我评价的悖论——如果你需要它,说明你缺乏;如果你拥有它,就不需要它。”
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陷入有条件自我评价的悲惨境地呢?
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冒出“只有……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这样的念头?
一个可能的起因就是竞争:将某人置于你死我活或冠军只能有一个的情境下,这是腐蚀人们自我价值感的最佳途径,教会人们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
另一个催生有条件自我评价的因素则是家长“过度管制”的养育模式。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有条件自我评价似乎起源于他人的有条件评价。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如果孩子感觉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会得到家长的爱——“爱的撤回”和“正面强化”技巧都会唤醒孩子的这种感觉——那么他们很难接纳自己,其他一切都由此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