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听书的方式,再次感受了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当书中的人物高加林、刘巧珍、黄亚平、德顺爷爷、张克南等人的故事再一次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时,内心开始一次又一次被深深触动,随之就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
第一次知道《人生》,是二十几年前读初中时候听到的广播剧,多年之后,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高加林给刘巧珍买的那条红头巾和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当时只能是为听故事而听故事,甚至都没怎么感受过巧珍的善良和纯朴,也没深切体会过高加林曾经的苦闷和后来的懊悔。
再一次读《人生》,是十几年前读大学时,在宿舍里捧着路遥文集,以及他的创作经历,字里行间,他用生命写作的精神让我深深佩服和敬重。我想《人生》于作家而言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多的还是他的所思所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吧!当时读《人生》,我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读作家路遥的故事。
如今,又一次听《人生》,却已是人到中年,不上不下,不算青涩,也不够成熟。更多的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断妥协。此时此刻阅读起来,更多的只是对照和感叹!
高加林,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更是有几分才气的文学青年。高中毕业回村里当民办教师,期间还在报纸上发表过散文和诗歌,虽文学才情不错,但守着一个民办教师的身份,也足以能让他乐观积极的面对现实。
后来,他被三星顶替了民办教师的位置,他开始怀疑人生,内心苦闷,彷徨,不甘心在贫瘠的农村当一辈子农民,但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人生的选择只能是接受现实。在他人生最暗淡的日子里,他收获了巧珍的爱情,也是这纯洁的爱情再次点亮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再后来,由于他叔叔的原因,人生再次迎来新的转机。到县里报社当记者。才气横溢的青年终于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他采写的新闻稿件开始走进广播站,报纸,甚至上了省报。人生得意时刻,她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再次闯进了他的感情世界,并给他描绘了一起到大城市发展的更加美好的人生前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和可爱的巧珍在一起,他就只能一辈子待在这小县城里;选择黄亚萍,未来的生活注定会色彩斑斓的令人着迷。
书中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高加林的人生此时已到了最紧要的几步。无论哪个时代,人性贪婪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或者说是人性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没有止境。高加林从最初只是一个民办教师岗位就能安抚的心,到后来到县城当记者后的满足,再到后来想和黄亚萍一起到更大城市发展的欲望升腾。最终,让他做出了抛弃巧珍,选择亚萍的错误决定。
一个无视善良,忽略真情的人,注定会被生活无情的鞭打。正准备迎接更加美好未来的高加林,最终还是造到了生活重重的打击。被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的妈妈揭发,高加林再次回到了生活最初的原点,迎接他的将是更加令人绝望的人生。
刘巧珍,纯洁,美丽,善良,能干的农村姑娘。 他爱高加林,爱的要命。在高加林被挤出民办教师队伍后,她心疼她心爱的加林哥,她以为他从今以后,也只能像她一样一辈子做个农民了。于是,她主动去帮他买馍,向他表白想和他一搭里过的心思,用她的善良和柔情去唤醒高加林失望的心。高加林到县城工作了,变心了。巧珍的心遭受了重重的创伤,她伤心的一连几天都没有出山劳动。巧珍不识字,没有文化,但他喜欢有文化的加林,加林回应了她的爱情,她就更加心生欢喜;加林有了更好的选择,她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仍然能够接受现实,坚强地重新站起来,接受现实,嫁给马栓。巧珍的生命里,没有爱而不得的恨,只有热烈的爱和勇敢、倔强始终向上的力量。后来,在得知高加林再次回到村子里时,她仍然主动去找村书记高明楼说情,让他帮助给高加林安排一个民办教师的位置。此时此刻,她的美丽善良,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再次呈现出耀眼的光芒。
《人生》 中的故事背景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高加林的发展方向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但他的幸与不幸,更多的还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德顺爷爷,黄亚萍,张克南,张克南妈妈以及高明楼,马占胜等人虽然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高加林的人生走向,但最终决定高加林人生方向的也只能是他自己的选择。
读完《人生》,我最喜欢的人物只能是刘巧珍,没有之一。对高加林的形象无所谓喜欢或不喜欢,无所谓同情或厌恶。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高加林,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年龄,面对同样的选择,我也不一定就会走好那人生关键的几步。所幸,当时的高加林才二十几岁,一切都还来得及。
今日看来,也只能是通过《人生》所讲述的故事,让我们在感受主人公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的同时,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活着到底想要什么,到底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想要的不想要的现实,面对紧要几步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