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怀揣着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沉淀着或花或果或叶子的深情倾诉。树拥有根,才有郁郁葱葱的绿叶,才有枝头硕果的繁华;草拥有根,才有野火烧不尽的绵延,才有春风吹又生的灿烂;人拥有根,才有奋斗的力量,才有走遍万水千山终不迷失的方向!
人与人的际遇是缘分。学校承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已有几个年头,每次都接了任务,可因为生活中突发的插曲,都未能执教这些海外来的孩子们。倒是自己两年前漂洋过海去看望在欧洲的孩子们,和不少侨二代和侨三代有过接触,他们率真阳光,开朗热情,由于长期居住在海外,对汉语不是很熟练,与他们聊天,温州话的表达明显流畅于汉语。
今年暑假,机缘巧合,我有幸担任华文2班的班主任,迎来了海外来的孩子们,和他们零距离接触,记录点点滴滴相处的时光,珍藏这一段跨国的师生情缘。
第一天注册之后是分班考试。看着一张张阳光明媚的脸,带来异域风情新鲜感的同时也隔着文化的陌生。
我监考的孩子年龄不大,一脸天真和懵懂地看着我。发下试卷后,教室里没有以往的笔尖簌簌书写声,而是一声接一声询问声。
老师,第一题是什么意思?
老师,我不会写名字。
老师,我可不可以拼音代替?
老师,可不可以用英语考?我英语可以考到99分,中文却只有1分。
……
十分钟不到,试卷交了一大半,教室里只剩4个孩子还在冥思苦想。
考试结束后,翻看着一张张试卷,不禁哑然失笑: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姓——“郑”写成了“关”;一个学生连名字都不会写更别提考试了……
突然,在一片空白的试卷中出现亮点,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人看见绿洲,心底的狂喜不言而喻。这张试卷在介绍自己的房间片段中写道:我的房间和我,肯定是彼此相爱的。
好别致的表达!好温暖的说说。
爱是建立彼此信任的根!但愿漂洋过海的营员和夏令营的老师彼此相爱,但愿漂洋过海的营员和这片他们祖辈生息繁衍的故土彼此相爱。
2
第一堂汉语课,安排的是自我介绍。我先示范介绍姓名、年龄、爱好,然后孩子们按照我的提示依次口述。如此安排既是认识新人,又锻炼了中文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孙来自德国。我说:读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吗?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留学德国期间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抒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值得好好品读。
王来自法国。我向她推荐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无论英文版或是中文都值得一读。
意大利的孩子占大多数,来自佛罗伦萨的学生有好几位,聊到文艺复兴发源地,聊到威尼斯,聊到比萨斜塔,这些孩子一脸求知若渴。我推荐他们读《威尼斯小艇》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随后他们开始做中文名牌卡,一笔一画虔诚地书写各自的姓氏,并且屡出奇招,在中文名牌卡上或装饰或图画,尽显热情奔放之态,浪漫快乐溢于笔端。
寻根,寻祖国故土之根,寻文化渊源之根,寻姓氏血脉之根。没有了祖国故土的根,奋斗拼搏失去了意义;没有了文化渊源的根,贫瘠的大脑开不出文明之花;没有了姓氏血脉之根,繁𧗠随波逐流成浮萍,来自何方?去向哪里?一切成了迷雾。
3
汉语课上,课堂上突然冒出叽里咕噜的一串话,听懂的孩子笑了。发声的是来自西班牙的石郑宇航。原来在划词语环节,因为找不到词语所在的自然段,他情急之下叫“妈妈,这个词语在哪儿?”把老师当妈妈,嗯,不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班会课上,为了消除陌生感,大家一起玩“谁是卧底”游戏,石郑宇航热情空涨,他的汉语表达其实挺不错的,也许太能说,在第一轮,孩子们就把他当作卧底踢出了局。他懊恼地坐在底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为队友出谋划策。
哈哈,重在参与,其实输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新集体中发现自己,悦纳自己。
花在他乡艳,根从故土培。我们陪着来自世界各地的84名青少年营员,将在为期4周的时间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感受浓浓的乡情和乡音。
此刻,我的脑海中回旋着一首经典的老歌: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