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复知常 图/来源网络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七月和一个安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慢慢的形成共识,进而融合在一起,再也不分彼此。
这是七月与安生电影带给我们的青春,现实而又激情。
十三岁是个叛逆的年龄,恰好在这个年龄上,七月的安生产生了叛逆,分离出安静的七月和叛逆的安生,从此又埋藏下了火热的七月和期待的安生。
七月代表家庭教育的期望,安生才是我们自由的表达。
七月是个火热的季节,安静的外表下,却怎么也掩盖不了那火热的内心,早恋这件小事,就能说明一切。
安生又是每个人的期望,然而屌丝的我们,除了不停的折腾、挥霍着青春之外,又总是那么的难以安生,连早恋都是奢望。
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期望自己能够明白人生的真谛,十三岁人生叛逆的同时,开始了思考,以期明了我们以为的人生。那个可怜的家明,在七月与安生的交织下失去了判断的明了,成为外表明了实则浑浑噩噩的家明,期待着安生又守护着七月。
于是三人成对影,在这个青春的年龄,产生了火花,也缔造了伤感。
每个人都期待有一份安宁,又期待那不一样的人生,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大潮下。于是一边过着安静的生活,一边向往着激情、流浪的人生。在宁静的夜晚推演着安生的生存模式,即使有点不甘,依然那么的向往。在安生那种闯荡的岁月里,每到绝望时,又期待七月那安静的怀抱。
人生似乎在这一刻产生了分歧,描述了80后的现状,微笑中带着苦涩的迷惘。
我从这里看到了人生,也从这里看到了期望。安生代替七月写下那渴望的人生,七月才能埋在安生的心里。
最终,在社会的现实下,成长成安生的样子,心里褪去了那份火热,七月才能寻回安生的怀抱。
80后觉醒的一代,大都过着安生的日子,却在期待七月的火热。
七月用她多年的积累,沉淀在岁月里,积累在安静中。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80后的精彩,在30岁之后悄悄的绽放。
家明最终没能明了七月的喜悦和安生的味道,只好过上80后貌似成功的日子。
这个春天,据说过了七月才能安生。花儿又在春天,打起了蓓蕾,埋下了希望。
<完>
Ps:不大看电影的我,曾听媳妇说电影的七月与安生比书拍的好,值得一看。昨晚,在即将春节的日子里,看了这部细腻的电影。留下我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